傍晚放学的时候,我如大多数家长那般等着孩子放学出门,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传来哇哇哇的大哭声音。只见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妈妈狠狠地把巴掌甩向她那几岁大的小宝贝。孩子妈妈一边扯着孩子走一边甩巴掌,小宝贝哭的可厉害了。
听着妈妈的嘟囔声,原来是小宝贝已玩了半小时还不愿回家。或许因为妈妈被晒得太热,又或者妈妈挺着肚子站久了感觉累,也许妈妈今天心情不好,所以,看着不听自己的小宝贝,妈妈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同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理解孕妈妈的辛酸苦累。不过,孕妈妈还是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常处于暴躁的状态下。妈妈的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肚子里的宝宝。

孩子为什么玩着不愿意走?
①孩子到室外玩的时间不长,所以不愿意走。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经常处于室内,以看电视为主要的娱乐,一走到室外孩子就不愿意回家。
所以,有空的时候,大人要多带孩子到室外去走一走,看一看,让孩子多见识室外的世界,避免孩子迷恋电子产品而逐渐成为不愿交流”的人。
②孩子平时的玩伴少,所以不愿意走。
很多时候,孩子去游乐场、大型户外玩具、玩沙的时候,大人总是催也催不回家。毕竟家里玩伴不多,在这些孩子占据主场的场地,孩子随便聊两句就可以成为好朋友,所以孩子玩着不愿意走。
③孩子几乎没有自主的时候,所以不愿意走。
孩子在家里总是有大人约束着,到外面就像放飞的鸟,非得玩个够。所以当孩子没有玩尽兴的时候,大人催他走,他肯定不愿意走。

有人说,当孩子不愿意听大人的时候,大人用棍棒、用巴掌教育,对孩子施暴一番就乖乖的听话了。其实,棍棒教育只能让孩子暂时服从,并不会让他们心服口服。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带着孩子相聚。期间因为我顾着和同学说话,并没有搭理孩子,他就不停地拉我的手,扯我的衣服。我以为孩子只是怕生并没有管他。可是当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扯着我衣服的时候,我语气不太好地让孩子有事就说别扯衣服。孩子却很委屈地大声哭闹了起来。我只好把孩子带到室外一个安静的角落安抚,并让孩子爸接孩子去适合他玩的场所。
当我重新和同学一起聊时,一个同学说:你孩子怎么敢那么放肆不听话啊?我孩子有一次也不听我的话,我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让他永远记住棍棒下的痛,从此后只要我说一,他就不敢不听。”
说句话在话,对于从小看着我哥被抽的经历,我特别讨厌用打的方式让孩子屈服于大人的威慑,而不是让孩子心服口服。大人看着孩子现在屈服于自己的棍棒,他年孩子翅膀硬了还会听你的吗?打骂教育养大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叛逆。

对孩子不可以进行棍棒教育,哄骗与收买的方式让孩子听话也在可取。
好了,宝贝别哭了,等一会儿妈到街上给你买雪糕。”乖乖,不哭了。宝贝不哭我就给你买一个玩具。”现在快关门了,走,宝贝不哭了,我们回家给你看手机。”
诸如此类用收买”让孩子听话的对白,你是否说过?
哄骗与收买孩子的方式,也只是暂时可以让孩子听话。再者,孩子是个人精,这一次哭闹得到了奖励,下一次也会有如此跟着耍赖。孩子长期被物质所刺激,当大人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不但不听还会和大人对抗。
事实上,孩子不愿听大人话,肯定有原因所在。当孩子不听话,父母先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并理解孩子所需,孩子无形中就变得爱听爸妈的话,大人的威信悄悄地立起来了。

大人的威信,建立在和孩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如何在孩子面前建立高大形象,让孩子喜欢并愿意听自己的话?试试下面的做法:
一、大人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一个家庭之中,大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育。
大人言而有信,孩子也知道信守承诺;大人坦坦荡荡,孩子也会表里如一,不来虚伪造假;家人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孩子也愿意敞开心扉说心里话。
家人的一举一动,孩子看在眼里,心里有数,也会潜意识的模仿着。

家是孕育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人的情绪对孩子也有强烈的感染力,大人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
在一个家庭之中,大人的情绪稳定,孩子就容易获得安全感;如果大人总是喜怒无常,脾气暴躁,那么孩子的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孩子总会担惊受怕。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家的大人会不会一下子可亲可爱,一下子又拳脚相加。
记得我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妹妹和我一起生活,方便她读书。因为我年轻,把全部的温柔与动力都付给了工作,却把抱怨留给了妹妹,以至于养出了一个执拗不愿听劝告的妹妹。当我为人母时,我尽量让自己对孩子少发脾气,不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
情绪平和的家庭,孩子更愿意倾诉心里话;喜怒无常的家人,孩子只会因为怕骂怕打而暂时屈服。
大人学会控制情绪,有助于树立高大美好的形象,让孩子更愿意听你的。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对孩子爱要有道,爱而有度,不骄宠,不溺爱,该严格要求就严格,该亲妮也不忘尽情地笑闹。
陪孩子尽情地玩半小时,比带他去游乐场玩一整天更有意义;倾听孩子心里话,比不停地禁止孩子做任何事要有用得多;感同深受孩子的烦恼并为其解惑,孩子更愿意听你说的话。
在你家里,你家孩子更愿意听谁的话?孩子在谁面前不敢大声多说半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