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暑假过去,又到莘莘学子开学的时候,儿童回到校园上课和参与集体活动时,有机会感染一些高危疾病,例如: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及季节性流感等。家长想孩子免受感染,除了安排他们接种疫苗之外,最重要是孩子时刻保持个人卫生、饮食均衡、睡眠充足和做适量运动,便有助增强抵抗力对抗病魔。

三大易染病因素
1、同学接触频繁
儿童在暑假尽情放电,开学后需要重新适应作息时间和学习模式,体力及精神或稍微变差,而且在校内与同学接触频繁,往往一个生病,其他人也容易受到感染,增加校园爆发传染病的风险。
2、卫生意识薄弱
儿童自我照顾能力较低,卫生意识也相对薄弱。平日在家中有家人悉心照顾,一旦回到学校难免掉以轻心,例如:打喷嚏时不遮掩口鼻、进食前没有洗手,即使生病也未必会戴上口罩,容易将病菌传播出去。
3、汗流浃背
对儿童来说,在学校与同学玩耍是最开心的事,不过当他们跑跑跳跳,很快便会弄得满头大汗,加上汗水渗透校服,黏着身体,产生不适之余,孩子热了把衣服脱掉,一冷一热容易病倒。

四大儿童高危传染病
学校群聚性强,若一个孩子出现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及季节性流感,若不注意隔离,很有可能导致集体爆发,所以老师、家长要加倍留意,若孩子生病,尽量在家,积极配合医生。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常见传染性高的传染病之一,通过患者的飞沫、水疱的液体或黏膜分泌物,以及空气传播而感染,12岁或以下儿童较容易感染;每年六至七月,以及十月开始至翌年一月是感染高峰期。
症状方面,患者会发烧及身躯出现红疹,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红疹会变成凸起的小水疱,约三至四天会结痂,一般于两至四星期可痊愈。由于水痘传染性高,感染水痘的孩子要留在家中,直至水疱变干才可回校上课。
要预防感染水痘,可接种疫苗。约九成接种水痘疫苗人士,可以产生免疫能力。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高峰期一般在五月至七月,但十月至十二月可能会出现小型高峰期。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例如:柯萨奇病毒和肠病毒71型引起;肠道病毒71型可能会引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患者的鼻或喉咙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粪便或受污染的物件而感染。
症状方面,患者初期会发烧、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咙痛等,之后口腔会出现呈细小红点的水疱,及后出现溃疡,而手掌、脚掌,甚至臀部或生殖器会出现小水疱,由于现时没有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患者需要多休息,一般在七至十日内自行痊愈,期间避免上学或到人多的地方,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直至红疹消退及所有水疱变干为止。
3、猩红热
猩红热亦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由甲类链球菌所引致的细菌感染,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系统分泌物传播,十岁以下的儿童属高危一族。猩红热在六至七月,以及十一月至三月为高峰期,不过近年九、十月有上升趋势。
症状方面,患者初期会发烧和喉咙痛,有时会头痛、呕吐和腹痛,舌头表面可能会出现草莓般的红点,之后身体和颈部会出现红疹,再蔓延至全身,约一星期内红疹会消退。治疗方面,患者须服用抗生素和退烧药物,注意要多休息和补足水份。
4、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当中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通过患者的飞沫传播;一般在一至三月和七至八月较为流行,九至十月则踏入冬季流感季节。症状方面,患者会发烧、头痛、肌肉痛、疲倦、喉咙痛、咳嗽、流鼻水,或有呕吐和腹泻等情况,一般五至七日会慢慢痊愈。
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接种疫苗后约两星期,体内便会产生抗体。

个人卫生
儿童要预防感染以上疾病,时刻保持个人卫生尤为重要:
‧接触口、鼻或眼睛前、如厕后、进食前及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彻底清洁双手。
‧打喷嚏及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掩盖口鼻,将纸巾弃置在有盖的垃圾桶后,再彻底清洁双手。
‧如有需要可以用酒精搓手液来清洁双手,但要留意的是酒精搓手液未能有效杀灭一些与儿童疾病有关的非包膜病毒,例如:引致手足口病的肠病毒E71、轮状病毒等。
‧避免与其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吃饭时应使用公筷。
‧避免亲密接触患者。
‧当身体不适时要戴上口罩,避免将病菌传染给其他人,应及早向医生求诊,如有需要不宜上学,留在家中休息。
‧平日保持均衡饮食和有充足睡眠。
‧每日做适量运动,以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