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当家长群变了质,少了这份才艺,想让孩子再班级立足太难了

九月的开学季,不仅仅是属于小学生,中学生还有大学生的,它也属于即将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当今社会,家长和老师间的日常交流由面对面变成了微信。为了方便管理和家长间的交流,慢慢的就衍生出了一个特别的组织。没错,它就是家长群”。虽然它名不见经传,但在重要程度上不亚于日常工作交流的群。

当家长群变了质,少了这份才艺,想让孩子再班级立足太难了

而在这类群聊里却总是出现一些令老师左右为难的事情,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导致老师萌生出退群的想法。第一点就是对孩子过于关注的家庭,一般来说,家长群里有一位家长作为代表就可以了。但有一些就恨不得连七大姑八大姨都想拉进去,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掌握孩子全方位的动向。

有的时候明明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偏偏家长就要把他们复杂化。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小孩一个人在那里认真专注的玩耍时,他们只片面的看到孩子一个人在那。而选择性的忽视孩子脸上的专注,更是随口的称自己的孩子真可怜,甚至还觉得孩子看上去像被其他小朋友排挤了一样。然而在你碰到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专注的去做一件事难道不好吗?

家长群

还有就是特别喜欢在群里艾特老师反应情况的,明明一件小事可以私聊解决。偏偏要搞得人尽皆知,然后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的,仿佛就像找到了同盟一样。其实这只不过是为你自己和老师增添麻烦而已,并不能将事情得到很好的解决。毕竟每一个家长都更关心自己的孩子,在你指出问题以后,他们反而问的是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大学生

第二种就是喜欢在群里发一些自家的孩子如何怎么的好,仿佛这就是一个互夸孩子群。还有什么最佳小童星等等关于宝宝的选举比赛的广告,真的是犯了家长群的大忌啊!为了建这个群的初衷,明明只是能够让老师及时的通知和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已。

大学生

第三种则是很喜欢夸老师的,不是说不可以夸老师,而是很频繁的去夸。而且有一些还甚至做出打油诗一类的东西,这样的夸赞不会显得很刻意吗?第四种就是心很大的家长,不管群里发了什么,都不带仔细看一眼的,只会回复收到。有的时候在消息后面明明就加上了,不用回复收到。可是没一会儿手机却又不停的在显示收到。

谈起内容时却说自己没看到过,找到他回复收到的信息,他却说是看到前面的回复了,所以就跟着去做。还有一些觉得家长群并没有什么用,所以就直接打开消息免打扰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面还是应该多加留心的,只有老师和家长高度配合起来,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