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亲子教育家长学习课程 亲子教育课程,你们觉得哪家好?

亲子教育常见课程有哪些

首页>问答>问答首页
什么是亲子课程

可以抱你吗蜫 2013-10-13 12:14
满意回答
亲子园从字意上理解:亲就是父母,子就是孩子。亲子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园地,他为现在的独生子女提供了一种与同年龄孩子在一起近距离交往的社会环境。在这里,宝宝可以参加全面、系统、规划良好的课程培训,在安全、自由、温馨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些婴幼儿发展信息与亲职技巧的指导,使宝宝在生命中的头三年获得最佳的发展。2、亲子园和托儿所、幼儿园托班有什么区别?
首先亲子园在时间安排上比较灵活;其次亲子园的课程设置较之托儿所更科学、全面,从生活保育上升到抓住宝宝的学习关键其与其敏感期,对宝宝实施潜能开发教育,较之幼儿园更低龄化,所有活动设计和材料提供都从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活动形式寓教于乐,更易于小宝宝接受。再次亲子园强调亲子的共同参与,增进亲子感情,增加宝宝的安全感,有助于宝宝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3、宝宝参加亲子课程主要会有哪些进步呢?
通过参加科学而系统的亲子课程培训,宝宝参在五个方面得到发展: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其中由于亲子园提供了宝宝与老师、宝宝与不同年龄伙伴交往的丰富环境,因此宝宝参加亲子园活动后,社会性发展的进步及规则意识,秩序感的建立尤其显著,这些都为宝宝三岁后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宝宝在家时,父母和长辈都会教给宝宝许多知识,这为什么不同于亲子园的亲子游戏?首先,亲子园为宝宝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宝宝可以学习与人打招呼、礼貌交往、谦让、合作游戏等,对于健康个性非常有益。这是在家中独自一人接受教育的宝宝所无法比拟的。其次,亲子园的课程科学而系统,有专业的师资,可以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而在家中教育宝宝往往会过多重视语言、认知、忽略艺术、社会性,精细动作等方面的教育,造成宝宝的发展不均衡及总体智力水平欠缺。5、宝宝第一次上课通常会出现哪些现象?
一个从来没上过亲子园的宝宝,第一次上课可能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如有宝宝会被教室内的各种器械、教具过吸引,过分兴奋,到处奔跑,不愿坐下。也有的宝宝会产生害怕、恐惧的情绪,出现哭闹的现象,不肯参与活动。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因为宝宝第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在心理上需要进行一个调试的过程,兴奋也好,害怕也罢,都是宝宝对新环境作出的调节反应。爸爸妈妈不要着急,只要努力配合老师的要求,采取正确的方法秩序渐进地引导宝宝,一般宝宝能在四节课左右便开始适应。6、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做好配合工作?
爸爸妈妈首要任务是要坚持带宝宝参加亲子园的活动,使宝宝的学习呈连续性。

亲子教育家长学习课程

怎样安排亲子教育课程?

其实每个早教机构对课程的安排都差不多的,听力方面会有一些早教音乐课,语言的有拼音,基础外语的学习。【哈培早教】上介绍说还可以给孩子多接触一些图片让他们来识别。亲子教育课对孩子的成长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亲子教育家长学习课程

亲子教育课程,你们觉得哪家好?

我推荐乐融儿童之家,就比如他们的罗辑思维的课程,可以抓住孩子成长发育的数学敏感期,确实这个教育理念挺先进的。

亲子教育家长学习课程

亲子教育的课程及好处在哪?

亲子教育的课程包括很多,培训孩子好品质,好思维习惯,及情绪操控能力是最重要的,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父母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打破自己的信念系统的束缚,成长的同时才能带领自己的孩子更有效的成长。

亲子课程家长陪伴又效果么?

有效果,因为你陪着孩子会让她有一种亲切感,而且亲子课程本来就是家长陪同孩子的一种过程,教育是由三方面组成的,分别是家长、老师以及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缺一点都不行,这是一个过程。

家盒子亲子早教都有哪些课程?

有全面贯彻执行英格兰EYFS教育体系的双语的厨艺课、音乐课、科学课、艺术课和舞蹈课。主要早教课程形式以“游戏”为主,并贯穿丰富的主题。



此图为在科学课上



在厨艺课上

家长培训课程

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做一个听众,要让她来说你认真的听他的说,他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他自然会问你,你这时候你再给他出主意。你不要来不来就以家长的身份来命令他干这干那个,孩子会有逆反心理的,做一个好的听众她她才会把自己的心扉向你打开,然后你才能了解他,你才可以帮助他。

如何在亲子活动中引领家长学习《指南》

一、帮助家长明确角色  
在活动前要让家长知道亲子活动的意义,亲子园并非幼儿园,它是家长学校,更多的是面对家长,交给他们科学的育儿经验,引导他们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并学会观察孩子。摆脱老师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操作者,他们只是旁观者的观念。要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整个亲子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操作者是他们本身,教师只是一个主持者、引导者。
二、为家长树立榜样  
有些家长因为平时就经常与孩子共同游戏,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能很快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但有些家长碍于面子,会对参与活动表现出不好意思,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参加活动,让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他则是个旁观者。因此,活动过程中,老师的示范行为往往对家长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一次,聪明宝宝班玩捉尾巴的游戏,教师向家长及幼儿介绍玩法后,便和他们一同玩了起来,开始家长还有点拘束,后来看着教师和孩子们玩得特别高兴,便放开了,积极的投入到活动当中来,还创新了几种玩法。
三、及时给予家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家长同幼儿一样,要培养其行为的积极性,同样需要老师不断的肯定和鼓励。每当家长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来,教师都会留意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增强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聪明宝宝班在玩小荡船的游戏时,成成的妈妈和孩子玩得特别投入,同时将玩法进行了改编,教师在一旁及时给予了肯定并请她们将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人,她的妈妈特别高兴,在以后的活动中积极性越来越高。季钰拿来的玩具没有放回家就又去选择其他玩具了,这时晶晶看到后,赶忙对她说:你的玩具还没有回家呢,它找不到家一会儿该伤心了,快送它回家吧。小家伙不加理睬,晶晶走到她身边,这样,咱们一起送它回家吧。于是晶晶开始边招呼他边收玩具,小家伙已经跟了过来,和晶晶一起收,而且很开心,像做游戏似的,小玩具就回家了。教师及时给予了这个晶晶刚才行为的肯定,并向其他家长介绍刚才的事情,激励他们也互相学习,同时对于当事者则是一种鼓励与肯定。晶晶的教育行为得到了教师的认可,明显更自信了,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
四、培养家长的责任感  
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离开了活动,家长先是叫几次,见没有效果,干脆就随他去,想干什么干什么。他们不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不当,而是把责任推到了孩子身上,说是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样的家长就是责任感意识较薄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纵容孩子,这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的参与没有到位,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  
有一次,点名活动时,卿卿离开了垫子,想去玩小秋千,妈妈喊了她几次,可都没反应,于是妈妈只好起身陪她一起玩小秋千了。教师见状轻轻走过去:卿卿,我知道你喜欢玩这个小秋千,特别好玩。可是他们(其他家长和宝宝)也在玩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呢,你可没玩过,特别好玩,咱们过去看看他们玩什么呢好不好?她很快说了声好,便拉着教师的手回到了活动中。事后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不是孩子不感兴趣,是我们没有告诉她,没有吸引她。当孩子注意力分散时,我们要试图去引导她,而不要一味的纵容她,教育好她,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五、家长的意见反馈  
活动后,我们会在孩子们休闲时光通过与家长聊天或填写意见反馈表的形式了解家长对活动的建议与意见,评价这次活动的内容安排是否合适,孩子表现及发展状况如何等,通过向家长提出一些问题来了解家长及孩子们的需要。例如:本阶段您的孩子喜欢什么活动?您喜欢什么样的活动?你觉得还需建立什么活动?觉得自己的指导有哪些进步?宝宝有哪些进步?使家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使我们的活动更完善,还要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和改进。结语:家长的参与配合是亲子园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所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主动性与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