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遇见不同的人,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种种困难,听听不同的语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乐——三毛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会相信事情一成不变。想起麦兜人生第一次去郊游,虽然是近郊,但还不会走路的他牙牙学语地看什么都是新鲜。目的地是群山连绵,空气清新。带他爬到山顶,他竟然说出一个"山"字。自己兴奋地拍拍手。晚上一起看满天的繁星。
很多父母认为没必要带很小的孩子出门,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他们都记不住。浪费金钱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待在家。
二、孩子太小,容易生病,外面饮食不干净,怕吃坏肚子,人生地不熟有危险。
三、孩子太小,准备的东西多,照顾孩子、玩得不尽兴。
然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扎实的文化课知识外,个人的眼界、心理素质,性格也同样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是在路上学习,而旅行是看清世界的一个最直接的途径。
不是只有书本上的才叫做知识。曾经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父母铭记在心,又让无数孩子奋斗在各种课外兴趣班。甚至本该无忧无虑玩耍的幼儿园小朋友,就开始被安排上各种兴趣班。
记得堂弟小时候从小学开始就没有过寒暑假。永远都是在去课外辅导班的路上。语数外、游泳、毛笔、物理、化学等等。和各种辅导班相伴的是各种补药。小小的年纪身体虚弱。现在的孩子承受着学业的压力、家长的期待、老师的厚望。唯独忘记了自己。
哈佛校长德鲁·福斯特说过,旅行是一个绝佳的成长机会,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而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的起点。
德鲁·福斯特说自己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她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
直至今日,成为母亲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职场女性的她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她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成长。不要认为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其实,旅行中的经历已经深深印刻在他们的心里
带孩子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为了认识更好的自己
还记得《少年说》里,只有12岁的杨语嫣小小年纪就已经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她回忆:10岁时,我已经去过了40多个地方,二年级以前,没有上过任何课外班。
我的大多数时间时是在旅行的路上。”她的父母曾担心会不会落下学习。但是杨语嫣并没有。升到初中时,她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
生物课上,她想起上海自然博物馆;历史课时,想起了秦始皇兵马俑;地理课时想到了吐鲁番盆地、帕米尔高原。课本里的知识,她都亲眼见过。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好地掌握了知识。
记忆最深的是她母亲的一段话:女儿,希望你在旅行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心境去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也能看到更好的自己。这样的妈妈值得所有父母学习。旅行的意义除了见世面,最终是了解认识自己的过程。
二、高质量的亲子活动
对于平时工作繁忙的父母,可以利用旅行时间和孩子多相处,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使家庭关系更和睦。同时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和孩子的过程。
从出行前和孩子一起制定旅行计划,途中也请孩子帮忙排队,拿票。从跟随者到领导者,让孩子在路上亲身感受沿途的风光外,还能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
三、增加孩子的知识
通过旅行中的见闻增长知识。自然风光,地理人文,历史这些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四、培养孩子独立性格的好机会
旅行是一段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除了让孩子开阔眼界外,最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养成产生的影响。学习与人沟通的方式。
五、拓展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是需要培养激发的。如果总是在固定的生活圈子里、见固定的人、做同样的事。时间久了如井底之蛙,只看得到头上这片天,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六、锻炼生存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旅行是一种生活的磨炼,不仅能从容面对陌生人,还具备较强的观察力,自我保护对于危险的一些应急处理方法。
和孩子在旅行中走过的那些路和遇到的风景,都能让他们增长见识。旅行,对于孩子是一个无法替代成长经历,都将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女巫教育寄语:
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也是一种美妙的经历。不仅拓宽他们的理解力,还帮助他们了解我们的世界,同时也会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孩子。
父母每天忙于工作,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认为这就是对他最好的爱,可是父母们忘记了,在孩子单纯的心里,最珍贵的礼物并不是贵重的玩具,可能只是你们的陪伴,或是和爸爸妈妈一次一起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