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少不了"过家家"的游戏,1-3岁的孩子,会用简单的工具扮演,比如用玩具电话,假装打电话给爸爸;3-6岁的孩子,会约上几个伙伴,或是让家长陪着自己扮演小兔子、小老虎等等。
很多家长都会说"不就是个小游戏吗,平时我孩子在家里也喜欢玩,我觉得能让他安静下来就可以了,让他自己玩去吧。"
我们都抱着这样的观点,为了让孩子能够安静一会,随便他自己玩什么都可以,但其实"过家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
小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想象,经常通过游戏、绘画等来表达出来,而"假装游戏"就是孩子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些家长会认为"假装游戏"其实就是"过家家",几个孩子的角色扮演,但其实这种理解是相对偏面的,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什么是"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是孩子根据设想的情境有意地做出模仿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游戏形式。假装游戏的内容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性色彩。
而且,"假装游戏"不只是"过家家"
假装游戏分为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玩,孩子一人分饰几个角色,跟自己的想法玩;
第二种是孩子和别的孩子玩,比如过家家;
第三种是孩子和大人玩,比如亲子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过家家属于假装游戏里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假装游戏并不是简单的游戏,它更像是一面反应孩子内心、行为等的镜子,我们家长可以透过这面镜子看孩子的内心,矫正孩子的一些行为,同时,假装游戏也带给孩子多方面的好处。

孩子在小的时候,主要以开发右脑为主。根据"左右脑分工理论"来看,人的左脑负责罗辑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
在孩子1-6岁时,以右脑的开发为主,在6岁以后才慢慢形成思维能力。而假装游戏对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都有帮助。
在游戏的过程,孩子容易代入情景,进行思考,建立自身的逻辑思维关系。
比如孩子通过两个娃娃来扮演日常母女的相处情景,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必须不断地"换位思考",一下子站在"妈妈"的角度,一下子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她学着变换语气和想法,这对于锻炼她自身的逻辑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
能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美国的心理学家Edward Fisher就假装游戏与认知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发现,假装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在社交情境和文化规则当中有效运用语言。孩子会在假装游戏过程中,模拟环境、人物等,她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在3岁的时候才能进行简单的沟通,5岁基本能讲起故事。
而假装游戏正是让孩子多沟通,多使用不同的词汇,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在假装游戏过程中,会自己模拟情景中的人物对话、形态等等,无论是自己与自己游戏,或是与他人游戏,他都会将自己代入情景当中,其中就涉及到人际沟通。
而且研究报告指出,经常玩假装游戏的孩子有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冲动、情绪、注意力调节等),他会根据情景的设定,对自己产生条件的约束,能够提高孩子自身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从而有助于孩子EQ的发展。
可以释放孩子内心的情绪研究表明,大脑的完全发育需要大约要20年,也就是一个人20岁时,他的大脑才发育完全,但是发育也不等同是开发。
科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开发的大脑可能不到1%,而且左右脑开发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刚刚我也提到过"左右脑分工理论",孩子在小的时候,左脑还没有开发,本身并不具备有思维能力,他的想法会通过口头直接表达出来。
而假装游戏就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比如会把自己扮演成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公主,渴望父母的关注等等。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获得一时的满足感,抒发内心的空虚和不一样的情绪,这时候家长也可以透过游戏来发现孩子身上有什么缺失。

孩子总会对一些事物感到恐惧和害怕,比如每个月都要打的预防针、重要日子需要上台表演等等,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通过"假装游戏"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恐惧。
比如和孩子假扮医生病人,家长假装是病人,孩子假装是医生,可以让孩子学着遇到"不听话的病人"需要怎么办,让孩子学会处理和应对,在最后总结的时候,跟孩子说"医生很辛苦,所以以后要乖一点"。
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孩子普及知识,告诉孩子医院打针、挂号等等的流程,培养孩子在处理事情方面的能力,接触多一点的常识;
找到合适的假装游戏和孩子一起玩家长带着目的地和孩子进行假装游戏,能让孩子收获更多,比如孩子是一个挑食的宝宝,平时吃不下会自己偷偷倒掉食物,这个时候就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食物制作等的假装游戏,通过繁琐的过程,告诉孩子"食物的获取不容易,要学会珍惜",引导孩子,让孩子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以后再挑食的时候就能想到这件事情。
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进行假装游戏,能帮助孩子改掉很多坏习惯!

孩子会通过游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孩子模拟平时课堂的情景,孩子是否会表现出急躁、走神的情况,来推测他平时的上课情况。或是可以和他模拟和朋友相处的情景,观察孩子会不会在模拟游戏中表现出胆小害怕、被人欺负的情况。
家长都可以通过孩子的假装游戏中,大概猜出孩子平时在外的情况,以此来做出一些应对,比如可以预防着教孩子一些防身技巧等等。
有些家长经常会忽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细节,比如孩子的性格培养、思维能力培养等等,等到孩子长大后,又会后悔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或是怪自己孩子能力不行。
但其实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的,永远都是家庭和父母,在他们一无所知来到这世界时,很多行为都是对家长进行模仿,所以家长们请不要抱怨,请从细节培养起,就像今天所介绍的一个游戏,都能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

我是奶瓶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