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新生儿期”是从母亲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和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健康发展。新生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调节功能差,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小编特别邀请到威海海大医院妇产科的张教授为大家讲述。了解这些具体因素会帮助父母发现孩子生长发育中的缺陷和问题,对保证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外观特点
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颅部或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未脱落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容易损伤,细菌感染后容易发生脓疱疮、疖子和其它病症。新生儿头颅较大,头长占身长1/4,颅缝可能未闭或颅骨边缘重叠(为产道内受挤压所致)口腔粘膜光滑薄嫩;牙龈及上腭可见白点为上皮珠,粘液腺阻塞,对吸吮无妨,不可挑破。
2.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因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过多,故须对新生儿注意保暖,防止低体温,以免引起硬肿症。
3.体重
新生儿由于排胎粪,皮肤也开始排泄水分,一般吃奶又较少,在出生后4~5天内,会出现重量性的体重下降,约下降出生时体重的3%~9%,随后体重逐渐回升,大约在第10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但如果喂养不当,或奶量不足,都可影响体重的增长。
4.新生儿黄疸
出生后3~4天约50%的新生儿皮肤与巩膜出现黄染,多在7~10天后自然消失。新生儿血液中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大量胆红质,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不能使间接胆红质变为直接胆红质从胆道排出,结果过多的胆红质集存在血液内,发生黄疸。若黄疸持续不退并加重,多为病理现象,应检查有无败血症、母婴血型不合等所致的溶血性黄疸、先天性胆道畸形或肝炎等疾病。
5.新生儿消化道
新生儿的胃最初只能容不足30毫升的流食,两周内可逐渐增到50毫升左右,新生儿胃容量小,胃的位置呈水平位,故常见新生儿哺乳后溢乳或吐奶。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粪便,呈深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称为“胎便”,它是胎儿在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角化上皮和肠道分泌液、胆汁等混合物,以后随着哺乳,转为过渡性粪便,逐渐转黄色,胎便约于3~4日内排尽。若出生后24小时尚不见胎便排出,应检查婴儿肛门、腹部,有无肛门闭锁或其他异常。
小学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有那些?
身高体重增长很平均,每年身高增长6cm左右是正常的
声音等其他方面不会有什么变化
有的孩子发育的早
五六年级有的女生乳房发育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
三岁来说,身高一般会在90~98厘米之间,体重会在12~16公斤之间,胸围会在49厘米左右,头围会在43厘米左右,这是大概的值,也有早长与晚长之说,不用过于担心的。
一岁十个月小孩子的发育特点
体重:男孩为9.8-15千克;女孩为9.3-14.2千克。
身高:男孩为80.2-93.5厘米;女孩为79.1-92.1厘米。
牙齿:长出16-18颗乳牙。
二、1岁10个月发育规律:
语言能力:
1、理解与联想。宝宝开始理解妈妈的语言,产生联想并做出相应动作。
2、看图说话。宝宝会看着图画书讲故事,其实更接近看图编故事。
3、接受标准语言。宝宝喜欢父母一字一句,语音清晰。 4、声情并茂地使用语言。
5、词汇量。大多数宝宝掌握了200~300个词汇,有一半宝宝会使用300个以上词汇,有大约半数宝宝会使用3~5个字词组成的句子。
运动能力:
1、喜欢爬高,会借助不同高度的物体爬向高处。
2、能够按照妈妈所指的方向把手中的球扔过去。
百度百度全知道~
1岁的宝宝行为动作发育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孩子到了1周岁以后,通常能够站立行走,出现了单词语,并能理解一些简单的言语,与外界的接触面扩大了,对周围事物倍感新奇,对什么东西都想摸摸碰碰。如果在他面前放上一杯热水,并且告诉他这是热的,触碰它要烫手的,他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小心地伸手去试探它,直到感觉手指发烫时,才把小手快速地抽回来,脸上流露出一种惊喜的表情。这时你抓住他的手再去触碰热水杯,他马上会做出躲避的动作。所以平时注意不要给宝宝碰到太烫的危险的东西,否则意外出现
一般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哪些特征???
1个多月的孩子,逗他(她)会笑,面部长得扁平,阔鼻,双颊丰满,肩和臀部显得较狭小,脖子短,胸部、肚子呈现圆鼓形状,小胳臂、小腿也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拳。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包括什么
幼儿时期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宝宝身体各个部位的发育处于巅峰状态。宝宝在不同的阶段,身体发育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宝宝身体发育关系着宝宝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的身体发育成为家长们一项重要的工作。
幼儿的身体发育是一个相对专业的育儿知识,然而很多缺乏育儿经验的年轻父母,并不清楚这方面的知识,在育儿时就容易走进误区。那么幼儿的身体发育又有哪些特点呢?小编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大家总结出了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特点一:身体发育增长速度快
人的身体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于宝宝来说,其身体发育最大的特点是速率差异很大。1-3岁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就体格发育而言,通常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特点二:身体的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宝宝身体发育还有一个特点是身体的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表现为各系统器官发育的先后、快慢不同,比如出生后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而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发育先快而后回缩等。虽然发育的顺序不同,但是各系统器官逐渐发育,共同为宝宝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特点三:身体发育具有渐进性
宝宝的身体发育是一个过程,身体各部分的生长也具有一定的渐进性。通常宝宝的身体发育遵循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宝宝的动作发育特点是先抬头,后扩胸,再会坐、立、行,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按照由近到远,一步一步完成。在感官认知上,先学会观看和感觉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等能力的获取。
特点四:身体发育存在个体差异
宝宝即便在相同的成长环境下,身体发育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宝宝的身体发育还受遗传、性别、营养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比如男宝宝与女宝宝在身高和体重上会有所差别,营养不良的宝宝其生长发育可能会发生迟缓。
特点五: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变化大
宝宝身体发育时,最大的直观变化是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变化。比如婴儿时头相对较大,腿和胳膊相对短;1岁后头部的生长速度减慢,从第2年一年生长大约2厘米。同时孩子腿部和躯干生长速度加快,所以其身高增大。随着身体各部分生长速度的改变,其肢体比例不断发生变化。
要想让宝宝身体发育健康,首先要清楚宝宝身体发育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认识到宝宝的身体发育是一个过程,身体器官的发育顺序也不同,同时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如果父母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发育速度略有迟缓,也不用过于担心,影响宝宝发育的因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所以宝宝发育得快一点或是慢一点,只要在一定标准范围内,都是正常的现象。
人的生长发育分为哪几个时期
1.胚发育期:一般从妊娠期8周起为胚发育期。从受精卵开始分化,直至大体成形,形成内胚层、外胚层、中胚层三层组织。 2.胎儿期:从妊娠8周至胎儿出生为止。此期以组织及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渐趋成熟为特点。在胎儿时期可以测定胎盘功能和检查羊水内的细胞染色体、酶量及生化内容,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防治。必要时可行人工流产,以免出生后贻害家庭与社会。 3.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开始至生后28天。新生儿适应子宫外的新环境,经历了解剖生理学的巨大变化。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从不成熟转到初建和巩固是此期特点。 4.婴儿期:指生后至1周岁。婴儿期的特点是生长特别快。1年内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身长可达到出生时的2倍。此期必须加强营养要素,才能预防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否则易发生佝偻病等。 5.幼儿前期:1~3岁。此期体格生长速度比婴儿期渐变缓慢,但语言、行动与表达能力明显发育。前囟闭合、乳牙出齐,能控制大小便。在断奶后如对营养供应不加重视,往往可引起身高不增或少增。 6.幼儿期:3~6、7岁。相当于目前"幼儿园"阶段。此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变慢,动作及语言能力逐步提高,能跳跃、登楼梯、唱歌、画图,开始识字认字。往往好奇、多问。不小心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7.童年期:6、7~11、12岁。亦称小学年龄期。此期特点是脑的形态结构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展较快,能较好地综合分析、认识自己。此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8.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约10~18岁(女性较早,男性较晚,约相差2年)。这是童年过渡到成年的发育阶段,此时的特征为:体格发育首先加速,继而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女性的青春期普遍为11~12岁到17~18岁,男性则为13~15岁到19~21岁。这里存在着个体差异,且与地区、气候、环境及种族有关。 9.青年期:约16~20岁。此期的特征为思维活跃,智能发展,开始锻炼独立生活,参与比较复杂的社会活动,但情绪易多变,可发生异常心理,应当适当的诱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