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内向和外向的孩子区别到底在哪?内向的孩子真要差劲一些吗?

大家好,我是洲洲,为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外向开朗一些,如果自己的孩子内向腼腆总是担心孩子会有性格上的缺陷,那事实真的如此吗?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让我们更懂孩子的心


很多朋友向我咨询:”我的孩子性格特别内向,该怎么办?”还有人说:我自己性格内向,我的孩子也内向,我特别不希望他这样。”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内向这么排斥,《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的作者兰妮博士是美国当代重要的内向性格研究专家。


那么,内向和外向是存在的吗?会不会是我们大脑想象出来的一种感觉?因为所有人在某些时刻都可能觉得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一我觉得自己是个内向的人, 可别人说樊老师肯定是外向性格。

内向和外向的孩子区别到底在哪?内向的孩子真要差劲一些吗?

内向跟外向到底有没有准确的界定?

兰妮博士阅读了数千份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材料,还采访了数百位内向的人,发现内向和外向的概念的确是存在的。
只不过,内向和外向不总是非此即彼,很多人同时拥有内向和外向两种气质。
为什么内向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内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内向?这个很长时间以来的误解,来自20世纪所谓最伟大的三个心理学家之间的纷争,这三个人是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

荣格、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本来在心理领域一起进行合作研究, 后来三个人不再和睦,最有影响力的弗洛伊德对另外两个人愤愤不平。因为荣格和阿德勒都是内向的人,弗洛伊德便开始贬低内向,把内向的定义扭转为”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等。

今天,我们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内向担忧,都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非得把一个内向的孩子推到台前去演讲。如果不会演讲,必须得练,非得让一个内向的人变成一个看似活泼、外向的人,这种教育方法会带来特别多的伤害和失误。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让我们学习到,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内向的,我们应该如何发挥内向的优点,而不是把他改变成外向的人。

外向

判断内向与外向的标准


判断一个人是外向还是内向最重要的标志, 是要看他获取、消耗、保存能量的方式:外向的人越玩越带劲儿,人越多越开心,只要热闹就会觉得充满了能量;内向的人在人多的环境下会觉得越来越累,他需要自己在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休息一下, 安静一 会儿,才能够逐渐补充上能量。
外向的人所获得的信息交流和能量恢复,都来自社交和与他人的互动;内向的人是来自安静,来自独处。
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内向型的人,有如下的问题可以引导和验证:我参加完刺激性活动后浑身是劲儿,还是在大多数时间里借由安静地思考来恢复精力?

内向

如果一个孩子在压力面前表现出退缩,他很有可能是偏内向的孩子。反之,如果你的孩子精力充沛,总想到外面去玩,不管有没有人和他一起,他就很有可能是外向的孩子。
从成人的角度分析,在一个人休闲的时候,他是想拿起手机叫朋友来玩,还是想自己静静地看会儿书或者是散散步,这是内向和外向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从生理的角度来看,内向与外向也大为不同。
多巴胺作用于交感神经, 醒着的时候, 交感神经控制我们的行为,休息的时候,就切换到了副交感神经。

内向

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的区别在于:内向的人更多地使用能够让我们减速和休息的副交感神经,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外向的人更多地使用能够让人加速和战斗的交感神经系统,神经递质是多巴胺。
又如大脑的区别,人类的大脑有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域,相互独立、彼此配合,分别为:大脑前叶、大脑后叶、左脑、右脑。
从大脑前叶和大脑后叶的区别来看,内向孩子的大脑前叶更加活跃,外向孩子的大脑后叶更加活跃。
在左、右脑之间,每个孩子都有占优势的一部分:内向的孩子,左脑占优势,孩子就更有逻辑性, 更注重思考; 外向的孩子,更爱玩、爱交朋友。
外向的孩子善于表达、社交,与很多人混得很熟,因为他的知觉和情感的系统比较发达。

阿德勒

我在教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发现了孩子之间的不同。小朋友学说话有两种学习方式:有的小朋友说一个字后再说一 个字,说很多不连贯的话,有的小朋友则总是说连贯的话。我儿子如果没有把一句话组织得非常完整,他就不说话。他喜欢想,想半天后,如果说不准,就停下来又想半天,一直到大脑里组织出一句完整的话后,他才会全部说出来,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我判断他有点儿偏内向。
还有一个标志性的事情是他在幼儿园时,一次过生日, 我们把小朋友都请到家里来玩。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把我们家闹翻天了。嘟嘟一个人跑到房间里哭了, 他说:”他们为什么还不走?他们太闹了,我受不了。
这从生理原因让我们看到内向和外向的不同。当然,没有所谓的优劣。

荣格

对内向孩子的理解与爱


兰妮博士致力于研究内向,她分析内向有如下优势: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热爱学习,善于创造性思维,擅长艺术创作,情商高,精通谈话,乐于自处,谦虚,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是好公民,珍惜长期的友谊。
我觉得这提醒我们意识到内向的人有很多优点。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同样的优势,外向的人身上也会有。

阿德勒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外向型的人看起来会更容易适应,人和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内向的人看起来似乎要慢一点儿。 这就需要家长帮孩子创造一个耐寒区”,给内向孩子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成长要素。
第一,确保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密切。家长不会强迫孩子成为一个他不愿意成为的人,不会因为孩子总躲在人身后而忧心和焦虑,而是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第二,要教他行事符合自己的气质。帮孩子分析哈利波特”系列书中的人物角色:有人特别外向,爱开玩笑, 经常组织大家聚会,甚至会为了团队牺牲;还有人不爱说话,性格内敛。但是,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气质去生活。
第三,与孩子建立一种灵活的关系,努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当他的才能受到鼓励,孩子就能充分发挥潜能。
第四,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恢复精力的场所。这样,当孩子需要安静时,就能够有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了。

荣格

以上可以帮助孩子创造"耐寒区” 。不要总讲道理,因为内向的孩子本身就容易思虑过度,太多的道理会让他变得非常焦虑。也不要总反驳孩子,不要跟孩子展开大量辩论,更不要轻视或者忽视他的需求和感觉。
要做的事是承认他的感受, 跟他换位思考。今天处理不了的问题,可以约孩子下次再做。如果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应该向他表示歉意。
理解内向的孩子,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内向孩子很容易产生内疚和耻辱感。一定程度之内,会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行为。如果内疚感和耻辱感过多, 则造成伤害, 导致孩子的行为扭曲或者深度自卑,以及自尊水平大幅下降。

弗洛伊德

建议纠正内向孩子的错误时,稍微说一下就好了。 比如,孩子在家里练吉他,吵得你睡不着觉,如果是一个内向的孩子的话,你可以跟他说妈妈真的有点儿头疼,我希望能够安静一下”,就这一句就好。如果要想阻止一个外向的孩子,可能真的需要父母花很大的力气,因为孩子能量很强、停不下来。
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我带着嘟嘟去博物馆,那时候他三四岁,很爱跑。我发现他影响到了别人,只需要看着他说:嘘。”就做这一个动作,他就立刻非常认真地看着我点点头,安安静静地跟在我后边。

弗洛伊德

在对内向孩子的看护和饮食调配上,也跟对待外向的孩子不同。
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变化的环境,你突然把他带到一个特别嘈杂的宴会,他会特别不舒服。所以,在变化之前, 要提前明确地告知孩子。比如说:今天晚上,咱们要参加一个活动,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活动的安排是这样...要尽量多地让孩子参与到对这个活动的预判和想象中。活动之中,要多去观察孩子是不是累了, 是否需要安静或者需要你去陪他。
不要逼着孩子吃东西,我太太小时候被迫吃了她不愿意吃的食物。到现在,她一想到这个食物,依然无法接受。家长不要在食物问题上和孩子较劲儿,世界上的食物种类那么多,少吃一两样, 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外向

我们会因为这件事发脾气,其实对身体不好,对心理关系也不好。所以,内向的孩子可能会有挑食这个状况,家长应避免卷入食物的争斗中。
要给他足够的睡眠时间。内向的孩子很需要在睡眠中吸取能量,也普遍需要一个安慰物一个小被子、 一个小毯子等,或者是揪着妈妈的衣角入睡。
作者请内向孩子的父母谨记:对于一个明显羞怯和不自信的内向孩子来说,严厉的对待一包括过分严厉的管教——必然会失败。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内向的孩子变得不与他人交流,极其内向的孩子甚至变得孤僻。他放弃自己的能力,说反正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内疚感爆棚。还有一种可能是叛逆,他去做很多出格的事, 成为反面教材。

内向

享受孩子独特的气质


家庭成员的性格是有很大差异性的,不是内向的家长一定会生出内向的孩子。即便同一对夫妻有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的性格也都不同。
不同并非缺陷,家长千万不要把内向孩子和外向孩子去错误比较,这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心理负担。关键词是享受。无论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家长都要享受引导这个孩子长大的过程,要珍惜家里的每一个人。
对家庭里的内向孩子来说,调动他的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帮忙,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为这个家所做的贡献,他会觉得非常开心。还可以跟孩子讨论某一个问题 ,征求他的意见。

外向

在我家,我可以和嘟嘟聊起家庭存款的事项,邀请他参与家庭的经济管理。他从中了解钱是怎么赚回来的,应该如何分配。甚至连家中老人生病住院了, 我都会告知他,让孩子参与到整个家庭的活动中。这给他建立了责任感和自信心,他知道自己在家庭中很受重视。
还有,可以和孩子讨论另一个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比如,妹妹不愿意去幼儿园,父母就可以和哥哥探讨,大家怎么做可以帮助妹妹,这也会让孩子产生主 人翁的责任感。
当然,还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家长跟孩子讲一讲自己小时候发生过什么事,孩子会特别乐意听。在我的记忆里,关于我父母年轻时的故事都是我小时候听的,这几十年他们都没有再说过这些事。我父母在我出生前的经历, 在我脑海中是一幅一幅的画面。因为这是一个大系统,会让一个孩子觉得自己的生命跟一个更大的系统连接在了一起,这样宏大的感觉对所有的孩子来说都会是件礼物。

外向

这本书中特别关爱面临父母离婚的内向孩子,因为孩子们有一个共通的特性,就是自我归因,他会觉得父母离婚是自己造成的。
当然,离婚是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但是在离婚的时候,怎样能够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呢?我认为要着重讲一下离婚的情况下 ,怎样能够给予孩子稳定感。
第一,不要让你的内向孩子被迫夹在你和配偶之间,非得让他认同你们当中某一个人的感受。实际上, 孩子认同的是父母两个人,他忠于两个人。
第二,要理解内向孩子的反应较慢,他们需要时间处理这个变化。在与前夫(前妻)的争执中,表现得姿态高一-些,他长大以后会因此而尊重你。孩子虽然不说什么,但他都看在眼里。如果两个人为了一点儿财产撕破脸,天天争吵,会给孩子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
第三,可以与孩子讨论离婚这件事在孩子的年纪稍微大一 点儿,确保孩子不会认为父母离异是他的错的时候。

外向

第四,询问孩子的感受和烦恼,确定问题所在。比如说: "你晚上到爸爸那儿时,咱们可以通一个电话。 ”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不高兴的话,就要讲出来。
第五,尽量保持每天的生活规律。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变动,在两个家之间频繁改变生活,会给他们造成压力。
第六,用带有卡通贴纸(针对年纪小的孩子)或附有便条的日历,来为孩子标明近期的安排,包括旅行、学校活动、预约就诊,以及其他一些父母双方都应该掌握的信息。
第七,告诉孩子,虽然你知道他希望父母复合,但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让他理解这件事情,否则,孩子心中永远有期待,总在给父母创造机会,甚至他会装病,需要爸爸妈妈一起来照顾他。如果以后确认父母不能复合,孩子会更加难过。
第八,不要叫内向的孩子监视你的前妻或者前夫。比如,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爸爸是个坏人,你替我惩罚他。
第九,提醒孩子,每个人早晚都会适应变化,一切都会好起来。

荣格

我还建议,在家庭中带孩子的老人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不同,让他们互相交流,把家族故事传承下来。多一个人爱孩子,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重要的是让老人学习起来,理解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学习,他可能真的希望孩子长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模板,对孩子提奇怪的要求。
有一次,我见到一位奶奶批评孙女玩滑梯,奶奶好凶, 对着孩子大骂。我观察到小女孩完全无动于衷,像根本听不见奶奶的声音一样,接着玩滑梯,面无表情。实际上,双方都很痛苦:小女孩已经开始学会麻木了,而奶奶已经陷入了习惯性批评。

内向

家长的学习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事。
内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家长需要跟老师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可以单独与老师沟通,让老师把学校的纪律准确、明确地告诉孩子。
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让孩子能够深度交友。内向的孩子交朋友跟外向的孩子不一样,就是他不会马上和很多人突然变得很熟,但是内向的孩子一旦跟某个人成为好朋友以后, 他会非常珍惜,两个人会成为一子慢慢走下去的发小” 。
家长还要多留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内向的孩子有时候会在学校里被人欺负,因为外向的孩子更容易找到伙伴, 更容易适应一个团体,内向的孩子则不同。比如《硅谷钢铁侠》里改变世界的埃隆马斯克,他小时候总被人欺负, 思考问题时极其深入,爱读《百科全书》。
内向孩子的父母要和老师沟通起来,请老师及时反馈,更好地呵护孩子。

好了,今日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