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幼年开始,便注重孩子的国学教育,不仅仅能培养孩子气概,还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的18个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行为习惯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靠家长和老师的正面引导,也要靠国学知识的熏陶。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太阳,两代人四颗星围绕着太阳转,衣、食、住、行都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极易养成孩子自私、任性、骄傲、脆弱等不良习惯,生活中此类事例比比皆是。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得到熏陶。

2、有助于开发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人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智力因素,记忆力好的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高人一筹,即使是在交际场合,想要谈吐文雅、引经据典也需要有较强的记忆能力。
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能力在两周岁前就已经开发了65%,到6岁时开发至80%,所以孩子的记忆力是非常惊人的,整整千字的《千字文》,经过几天时间的诵读,孩子们能从头到尾全篇背诵,而入学后的记忆力开发便很有限。因此,有效利用学前时间,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是很必要的。
幼儿时期熟记的知识是最牢固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处。幼儿时期诵读过国学经典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学习古文比没诵读的孩子上路快,理解深刻,同时,对写作文有极大的帮助。

3、有利于帮助孩子识记和理解文字
江苏辅延小学曾经做过国学教学实验,这个教学实验证实了,读了三年国学的孩子,识字量基本达到了4000多个字,大家可知道,现在我们小学六年的语文教育,孩子也只能认识2450个字而已。所以,读了三年国学的孩子的语文程度已经达到了高中生水平,甚至一些聪慧肯用功的孩子已经达到大学中文系的水平。

4、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做到声音动听,发音标准,是每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追求。通过背诵,也锻练了幼儿的记忆能力,并随着年龄增长和对经典的进一步理解,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分析判断能力。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也可以积累大量的优美语句,作文水平提高。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不能错过孩子的国学教育,唯有从小让孩子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伴,才能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