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放学,不是回家,而是赶往各种兴趣班、学习班,这已成为越来越多小孩的生活常态。许多父母认为宝宝有必要参加兴趣班,多数父母认同宝宝不参加兴趣班会输在起跑线上”。
不少父母为小孩不止报名参加一种兴趣班,有的甚至从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排的满满的。但也有专家认为,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早期教育不应只看结果,而忽视小孩学习过程的感悟和体验。
赢在起点”教育可能欲速不达
调查显示,正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把送小孩去兴趣班作为赢在起点”的重要砝码,但现实生活中欲速不达”的例子并不鲜见。一些小孩在学前参加英语、思维训练、语言训练等兴趣班,能熟练背诵唐诗,会100以内加减法,但进入小学却成绩平平,甚至发生学习困难。
不少小孩由于学前准备早,知识储备足,在小学阶段学习尚能领先,但进入初中,优势就开始逐渐丧失,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后劲不足的问题就彻底暴露。其实,给小孩奠定竞争优势,不在于在起跑线上比别人早学、多学多少知识,而在于一旦起跑后小孩的持续学习和超越能力。建议父母应当更多爱护小孩的基本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育,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这意味着咱们需要遵循宝宝的发展规律,有序地开展智能开发,为宝宝的成长营造一个适合其年龄和个性特点的早期教育环境。
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学习结果上
钢琴、珠心算、英语、识字,是最受父母欢迎的早教项目,这些项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教育效果明显,父母们很容易因此获得鼓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父母随波逐流”。
其实,父母们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学习的结果上,而应当更爱护宝宝在早期教育过程中的感悟与体验。他以小孩学习钢琴为例,良好的早期教育应着眼于小孩对音乐的感悟及音乐素养的培育,假如只爱护弹琴的技能、技巧训练,一味追求考出八级”、十级”,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那很可能会使小孩难过地弹奏《欢乐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