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羡慕别家宝宝的”语言素质“,那你给TA做”语言启蒙教育“了吗?

女儿放学回家。

和往常一样,兴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

妈妈,我给你唱一首刘老师教的《我爱我的幼儿园》,好不好?

妈妈,今天中午觉后是胡老师给我扎的小辫儿,你看漂不漂亮?

羡慕别家宝宝的”语言素质,那你给TA做”语言启蒙教育了吗?

妈妈,我今天新交了个朋友,她叫王梓妍,我们玩了医生和病人的游戏,玩得可开心呢!

妈妈,小弟的眉毛这么快就长出来了?我怎么才发现…

其实,只要有女儿在的地方,气氛就都是活跃热闹的,她那小嘴巴就像是上了弦儿一样,说起话来一发不可收拾,不仅转眼间化身小话唠,把每一次发音和吐字都轻松拿捏得清晰且准确,而且话语中能体现出比较缜密的思维逻辑。因此,在不同的社交场合,相比其他同龄孩子,女儿就更受欢迎,从而更自信。

我把以上这种语言和逻辑的表达能力称为语言素质”。

事实上,女儿在语言素质方面有过人的表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早年给她做的语言启蒙教育”。

这里,我讲的这个启蒙”并非市面上流行的那种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的语言培训班,而是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通过和宝宝进行交流和互动,帮宝宝逐步形成对语言的初步感觉和认知。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好奇,这个启蒙该怎么做呢?

首先,需要找准时机。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出生一周之内眼睛会慢慢睁开,只不过他所能看到的是20cm之内的事物,从这个时候起,他会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使用来实现对事物的辨析和判断。然后,宝宝一天天有了进步,出生一个月,可以在听到妈妈的声音后眼睛随着追寻妈妈的方向;出生第6周,头可以微微转动着找妈妈,第7周的宝宝可以专注于妈妈的声音并发出嗯嗯”的声音以作反馈。

女儿在她出生一个半月的时候,我经常会面对面抱着她,看着她圆溜溜的小眼睛跟她讲妈妈很爱她,她很乖啊这样的话,她就眼睛轻轻一眯,嘴角往上一扬,特别享受地嗯、嗯”地回应,那画面真的很温暖。

语言素质

所以,妈妈要把握好这些基础阶段,多尝试用温柔慢速的话语和宝宝讲话,给宝宝听听动听的音乐。同时,可以结合一些比较夸张的肢体动作,来动员和引导宝宝发声。

其次,掌握恰当方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和宝宝进行互动,必须是专注、温和的。妈妈需要避开宝宝哭闹等情绪不稳定的时间来进行交流。交流时,妈妈要和宝宝保持面对面的方向,眼睛和宝宝的眼睛对标在同一水平线上,面带微笑。

除此之外,妈妈的语调必须轻,语速必须慢,还要加上些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帮助宝宝加深理解。

语言素质

再次,情景化演绎。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宝宝有了除嗯嗯”之外的语言表达诉求和能力,妈妈可以指着杯子、电视等实物告诉宝宝,这个是杯子,这个是电视,这个是空调,然后引导宝宝复述,即使是不能清晰地说出名字也没关系,原则是让宝宝有意识地通过复述来加深认知。

对于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在和宝宝玩精细动作如搭积木的游戏时,可以给宝宝讲积木的颜色、形状、拼搭方法;或者给宝宝讲解绘本中描述的场景,让宝宝在对本身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之后,反过来将了解到的内容将给你听。

第四,反复性练习。

人类行为学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就如我们为了学到一个知识、掌握一门技术一样,经常会用到21天法则”一样,给宝宝的互动式教育同样离不开经常性的反复练习。

女儿

妈妈要规划出专门的时间来引导宝宝对已经学习和掌握到的知识用讲话的方式展开练习,并和宝宝互动。这里说的时间可以是固定的时间,也可以随机一点。而练习的时长,可以五分钟起步,然后根据宝宝的专注和承受程度逐步以3分钟的幅度来延长,并持续练习,直到宝宝可以很熟练地表达和运用。

在女儿能说长句的时候,我教了她一首《悯农》,起初她的记忆效果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但是在持续记诵一周之后,她就可以完整地背下来了。你看,这就是坚持练习的好处。

最后,启发式延伸。

这是锻炼宝宝思维能力的关键。在陪宝宝进行口语练习的过程中,妈妈不能仅仅把教导的内容限制于口语练习本身,而是要给宝宝留足充分的思考空间,启发宝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宝宝不仅要能说、会说,更要会想、敢想。

搭积木

妈妈在这个启发的过程中扮演的仍然是主导的角色,例如宝宝搭积木房子,妈妈可以问宝宝房子里住了谁,他们正在做什么;和宝宝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让宝宝说说还有什么情况下病人需要医生的帮助;妈妈给宝宝画一个圈圈,问宝宝希望把圈圈变成哪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并给妈妈讲讲自己准备怎么来变…就这样,宝宝扩散式的思维在宝宝日常的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就非常容易逐步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