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清心渡心理专家告诉你

曾经,一位困惑的妈妈找我咨询,跟我说了她家孩子的情况。我儿子上初中二年级,脑子挺好使,学习成绩也不太差,全年级480人,他能考80名,但就是总逃学上网吧。要不就领着几个同学上课起哄、捣乱,要不就到处打架。我们家长管不住,老师管不住,学校更是拿他没办法。父母说教也不听,说到别人家的孩子就有很多零花钱,为什么我不能有?别人有的我也要有,不给就生气。

其实这位妈妈遇到的问题很普遍,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叛逆的时候,有的孩子自觉性不够,学习也不用功,甚至出现迟到、早退、抽烟喝酒等情况。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第一,亲子沟通的方式。如上述情况,其实孩子妈妈尚未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家长说的他不听,他说的家长也听不进。孩子已经上初二了,家长应该试着去相信,并且把他当成一个小大人而非小孩来看待。

家长如果总是强制性地命令他去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家长能试着换下沟通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肯定会更顺畅。

第二,孩子对于外界的好奇。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迫切地需要同伴,他们希望知道外面的世界,也希望能有更多亲密的伙伴分享。

但是很显然,父母并不在这个名单里。追本溯源,还是从小没有建立起孩子对家长的信赖感。家长作为过来人,应该会有同感。试想下,谁的青春不疯狂?只是每个孩子的方式或许有不同。回忆—下你是如何度过那懵懂慌乱的青春期的?再看看如今的孩子,是不是觉得很亲切?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正确引导孩子走出叛逆的青春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里,很多过去看上去不错的亲子关系”好像一下子出了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学中,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叛逆期”。为了改变孩子,父母从批评、斥责、吵闹到无可奈何、焦虑不安。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从改变自身开始,重新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初中高中,对于孩子来说是过渡期的时期,对于父母来说同样也是,原本非常听话的孩子会变的越来越叛逆,而且心思也很脆弱敏感,很多事情都藏在心里不愿意向家长倾诉,那么当家长发现孩子遇到很多困扰时,家长该如何应对呢?那我们首先得了解什么是叛逆期”?所谓的叛逆期”一般形成年龄在10--16岁之间。

孩子常见的原因有:

1.青少年的神经系统逐渐成熟,思维能力加强,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不在像以往那样依赖父母。

2.生理上第二性征的出现,让孩子产生了性别上的明显差异,从而影响情绪特征,青少年情绪上容易不稳定。

3.父母要求过于严格或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出现反抗或过渡需求。

4.对日常生活的压力无法适应。

5..学习气氛的影响,老师家长的教育引导方法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6. 不良同伴关系的影响。

叛逆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在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成熟,而心理发育则相对迟缓,从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和身心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对自己生理的急剧变化不满意,从而出现症状表现;

2、青少年情绪体验强烈而多变,经常失去平衡,难以自控,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症状,甚至产生自伤的意念和行为;

3、青春期是男女性别角色分化的关键时期,是男女两性认同其身份角色的关键时期,如处理不慎,将造成男生女性化和女生男性化等问题;

4、人格特征上表现为逆反、偏执、极端等特点

5、人际冲突,常处于与父母等成人的冲突之中,代沟问题明显;

6.性心理问题,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缺乏,同学们经常产生性困惑、性价值观混乱、性保健意识薄弱、性偏差等问题。异性交往问题也日显突出。

目前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四个过多”问题:满足过多、照顾过多、保护过多、禁止过多。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孩子的能力不足。在小学阶段,这样的问题就出现了,只是没有被重视。上初中后,孩子逐渐成熟,就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中国的父母又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攀比,所以直接导致了孩子自卑,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后果。事实上,孩子的情况也如实反应了家长的问题,家长要变了,孩子就能变。

一、作为家长,要养成经常与孩子沟通的习惯

1)经常沟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有助于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2)可以沟通一些孩子好奇但又不敢问的问题,比如早恋,这样孩子会觉得你们

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从正常渠道获知自己好奇的事情会大大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3)沟通一些有正能量的政治人物和明星,通过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正能量的教育。

二、作为家长,要哪壶开了提哪壶

我们的家长要做到小时抓小不抓大”,大时抓大不抓小”。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从小细节抓起,可是孩子长大了就不要抓刷牙洗脚这样的生活琐事了。家长要善于去看到孩子圣上的优点,利用优点去改变缺点,鼓励为主,哪壶开了提哪壶,帮助孩子建立足够的自信。

三、尽量表扬孩子

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四、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

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

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要记住好家长才能教出好孩子的道理。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

即使孩子对某位任课教师有一些负面情绪,也要弄清事实后再酌情处理,不要主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