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由丽宝的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都是老一辈的教育方式。爸妈常说她们以前都是被打出来的,一个不听话,父母就拿衣架出来抽了,这给很多孩子都留下了阴影。
婷婷和丈夫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不同。有一回孩子犯了错,夫妻俩就发生了争执。丈夫说孩子得揍一顿,才长记性,不然总是犯同样的错。而婷婷却认为,经常打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而且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本来两人都想说教孩子一番,最终却成了夫妻两人的战争”。后来好朋友知道了,便跑来劝架,还说支持婷婷的教育方式。
如果用棍棒教育,气头上下手也不知道轻重,万一把孩子打伤了打怕了,那以后可咋办。上次就有一位小孩被父母打进医院了,后来医生说下半身残废了,父母可后悔了。丈夫听了这话,便也不再坚持己见。

其实现在依然在家中用暴力手段来教育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有些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对比一下,经常被打的孩子,和不被打的孩子,在20年后会有多大的差别。

1、 被打的孩子性格懦弱,不被打的孩子更开朗。
经常被打的孩子,性格上会比较懦弱,因为被父母打怕了。邻居家是一位单亲爸爸,脾气比较暴躁。路过他家门口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他在骂孩子,时不时还会传来孩子的哭喊着,一直喊着:爸!别打了。听得让人心疼。
而不被打的小孩,一般都生活的比较幸福,性格上也会更加的开朗,而且比较爱笑。懦弱和开朗的两种不同性格,是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社交,以及人际关系。越是懦弱的人,就越容易孤独,越容易交不到朋友,而开朗的人则相反,可以在人际上混的风生水起”。

2、 被打的孩子会将打骂施加在自己孩子身上,不被打的孩子相对来说更理性。
习惯性被打的孩子,等到自己当了父母,也有可能对儿女实行这样的教育。朋友小李以前就是在爸妈的棍棒教育”下教出来,尽管他很痛恨这种教育。
但当他真正当了父亲之后,他却找不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一味的用粗暴的方式来管教孩子。还口口声声说:以前我父母也这么教我的,现在我打你算轻的了。”
所以说,经常被打的孩子,说不定他的下一代也会受到影响。而不被打的孩子在教育上会更加的理性、理智。

3、 被打的孩子性格暴躁,不被打的孩子更平和。
被打的孩子,嘴上可能不说,但心里肯定是很憋屈的。积攒的久了,就会爆发了,而且逆反心理会越来越严重,脾气也会因此变得很差。他们心里想着,父母都这样蛮不讲理了,自己也必须反抗,只有以暴制暴。那些不被打的孩子,心态就好一些,遇到事情也更平和,不太会用粗暴的手段。
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充满耐心的,尊重孩子的。很多父母都因为暴力”,而把亲子关系弄的一团糟。我们都是从孩子长大过来的,其实我们可以用更多的耐心、以及理解去和他们交流,相信他们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父母讲道理了,孩子才会讲道理。

棍棒教育如今已经过时,时代在进步,我们的育儿理念也应该进步。其实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一样,她就有原生家庭的羁绊。
经常挨揍的孩子,不仅仅会给身体上带来伤痛,对心理也是一种伤害。皮外伤易治愈,但心里的伤痕可能永远都抹不去,所以请各位父母不要再用暴力的教育方式了。
我是丽宝的妈咪,一名高级育婴师,我会持续分享更多的育儿知识,帮大家解除生活中关于孩子的困扰。如果您有关于孩子的疑惑和不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成长,营造育儿小课堂。也希望我的一些建议可以帮到大家,喜欢的话欢迎转载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