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偷走了孩子所有的快乐:爱孩子,就请不要强行安排他的人生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几天前,姨妈气呼呼地给我打电话,在电话里把我那不争气”的表弟给骂了一通。

原因是姨妈想让表弟通过考研弥补当年高考失利的遗憾,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可表弟一意孤行,非要就业不行。双方为此闹得不可开交,一打电话就吵。这不,表弟最终也没听姨妈的,自己找了家公司签了合同。为此,姨妈简直把表弟当成了仇人,恨得咬牙切齿。

不过,一边是父母的一厢情愿,一边是孩子的极力反对,关于安排与被安排这件事,父母与孩子的看法截然不同。

微博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个热议话题:你会不会接受父母给你安排的人生?”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网友的留言可见一斑。

几乎没有人希望父母过多干预自己的人生。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由此看来,好的父母,不是什么都替孩子安排好,而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01 父母处处插手偷走了孩子的快乐

《奇葩说》中,有个话题: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反方女嘉宾傅首尔说,如果真有那么一个按钮,她绝对不会去按它。

傅首尔说,她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妈妈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争气”,凡事必须优秀。

她说,自己天资不高,当时背负着母亲近乎完美的期待,简直喘不过气来,那种心酸真的溢于言表。

虽然现在自己的生活看起来不错,也如母亲所愿,成了她灰暗人生中的唯一亮点,但是她并不快乐。

因为她有很多想干而没有干的事情,自己曾经的快乐硬生生地被人偷走,那些遗憾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所以,她拒绝偷走孩子的快乐,也不想让孩子按照她的安排去过他的一生。

其实,傅首尔的心酸很多人经历过。知乎上有个高赞问答:被父母安排自己的人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父母偷走了孩子所有的快乐:爱孩子,就请不要强行安排他的人生

网友说: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是谁,像是家长游戏里的模拟小孩。”

一直活在父母的掌控之下,以为自己努力强大了可以换回自由。虽然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但是每天好像过得不是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

梁思庄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做不到成为完美的父母,请放下对孩子的完美苛求。

02 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先生,一生成就非凡,兄妹中有三人成了院士。生在一个这样的家族,钱易先生的儿子并没有选择成为像父母一样的学者。

钱易教授在问答对儿子的教育问题时说,她自己是一位非常民主的妈妈,从不强求孩子,只要家庭和睦就好。

在儿子填写高考志愿时,她支持儿子的意愿,允许儿子选择了和自己的科研相差甚远的计算机专业。

无独有偶。

梁启超先生在子女专业的选择上也是只给建议,而从不强迫。

二女儿梁思庄,在选择专业时遇到困惑,写信回家征询父亲的意见。梁启超通过对国内形式的分析,建议女儿选择生物学专业。但是梁思庄学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对生物学提不起兴趣。

梁启超得知此事后,写信安慰女儿,让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后来梁思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图书馆专业,回国后,成了著名的图书馆专家。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明智的父母都会主动发现孩子的兴趣,尊重并欣赏孩子的优势。

03 正面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不久前的热播电影《银河补习班》,儿子马飞是一个被教导主任视为再怎么洗也成不了钻石的煤球。”甚至,责令其退学。

马文皓坚定地告诉儿子:所有人都说你是废物、笨蛋、蠢货,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远都不是。”

有了爸爸的肯定,儿子眼睛里开始有了些异样的东西。

当马飞拿着63分的成绩忐忑不安地给爸爸看时,爸爸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一脸兴奋地说:这么短的时间里,你就能从全班倒数第一考到了倒数第五,你简直就是个天才。”

在爸爸一次次的鼓励下,马飞学习的动力被调动了起来,成绩突飞猛进,最后更是从几千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宇航员。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


雷.马诺尼说:被鼓励全力以赴的孩子,尝试做不寻常之事时获得支持的孩子,被教导视错误为获益良机的孩子,都会成功。”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肯定、被鼓励,而且每个孩子都值得被鼓励,即使再糟糕的孩子,也有值得被鼓励的地方。

大人们只要相信孩子自身的能力,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的成长一定会令人惊叹。

04 拒绝做权威型父母,给孩子留足发展空间

米歇尔在《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这本书中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两件小事。

米歇尔开始学习钢琴的时候,不满足于姑婆布置的学习任务,于是,自己悄悄地练习后面难度更大的曲子,并且顺利地弹奏了出来。

对于讲求完美的姑婆来说,这种行为是对她的极大挑战,于是和米歇尔产生了激烈的争吵。

但是米歇尔的父母,并没帮着姑婆一起责备米歇尔,而是抱着旁观的态度,让她自己去处理和姑婆之间的矛盾,最后姑婆虽然不高兴,但是默认了米歇尔的做法。

后来米歇尔因为早餐要不要吃鸡蛋和母亲起了争执。母亲要求她每天必须吃个鸡蛋,来保证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

米歇尔非常不喜欢鸡蛋,她试图说服父母,用花生酱代替鸡蛋,因为花生酱也能提供蛋白质,而且相对于鸡蛋,她更喜欢花生酱,最后母亲接受了米歇尔的想法。

米歇尔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有他们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而父母的任务就是倾听,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心理学家


米歇尔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从容不迫地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和父母从小对她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斯宾塞说: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孩子自己做选择,为未来的独立生活作准备。”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我们的臂弯,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父母适时地放手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鲁道夫.斯坦纳说:一个孩子是否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思想自由,人格独立的人,完全取决于他对世界的感知。”

只有父母不再总想着掌控孩子的人生,孩子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他们的人生才会更丰富多彩。

—End—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公众号——羽木舒亲子育儿,记得留言呦~

作者简介:心悦,儿童心理学爱好者,倡导正面管教,提倡科学育儿,注重自我成长的二孩妈妈,写走心的字,做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