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追溯到家长身上的,很多时候家长担心孩子的某件事情,其实更多地不能只是担心,要从实际问题出发,从自身找问题。
相信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在外面会不会受欺负,这件事情家长其实应该要在家教导好自家孩子,否则事情发生都不确定自己孩子到底会作何反应,也不懂得如何应对,光是家长担心是没有用的,很多事情,出门在外,孩子就是要靠自己,家长要有这种意识,所以就更要注重平常的教导。

小红阿姨的儿子今年已经10岁了,在上三年级,是个瘦小的孩子,她经常因为自家孩子的性格而苦恼,总是觉得他不够开朗,平常常常一个人"专注"自己的事情,比较少跟人沟通,不过儿子的成绩特别优异,平常也鲜少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小红阿姨还自我感觉孩子在学校应该是蛮让人尊重的。
但小红阿姨想都没想过,自己的儿子居然因为性格原因在学校被同学们当成"软柿子",经常用不当的言语攻击他,要么还要约他放学"后门见",做些威胁性的行为。
这些事情都是她偶然去接送儿子的时候远远看到的,回家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淡淡地问了儿子:"最近在学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啊?"
怎知儿子什么都没有说,沉默如海。
小红阿姨心疼不已,又觉得以儿子的性格自己不能去学校"闹",不然只会让儿子更加受伤。所以她非常苦恼,默默地每天观察着儿子,私底下找到老师暗中帮助儿子关注一下那些欺负孩子的学生。

1、自己要展示"适时强大"的一面
家长其实是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人,家长要做得适当,孩子才不会变成太极端的人,极端安静和极端暴躁都是不好的表现。家长太柔弱、太冲动都会反射到孩子身上。
像上文中的小红妈,其实在这样的事情上,是不应该沉默下来的,应该要用正面的方式来帮助儿子,而不是"守株待兔",这样只会加倍孩子受伤的时间段。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是有一个原则性在的,家长要适时的表现出自己"强大"的一面,让孩子清楚处在什么状况之下就是一定有原则性的,是不能够"好好商量"的。

2、教会孩子说"不"
从小在暴力这件事情上要教会孩子说"不",这个社会多半就是欺软怕硬,孩子之间无非也是如此。
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在什么人面前就可以大胆地拒之千里,不必因为感到害怕而畏畏缩缩,逃避不是任何办法。
3、物以类分,教会孩子找到自己的"靠谱"伙伴
其实很多校园被孤立被欺负的孩子,大多数是因为他们身边从没有"靠谱"朋友,他们总是看起来比较"特别",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做事,孩子也是有好奇心作祟的,有时候欺负一个同学就是好奇心引起的。所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划分界限,什么人是跟自己可以交心的、是可以跟自己"共分担"的,这样孩子也会懂得在一个环境之下找到与自己心灵交汇的伙伴,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成为被人欺负的对象。

家长要学会做给孩子看,孩子会从家长身上学习很多待人待事的办法。在"被人欺负"这种事情上,我们绝不能随便混淆过去,要有积极处理的态度。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D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