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两种管教孩子的方法:犯罪心理学家 李玫瑾 VS 美国教育家尼尔森

被誉为中国犯罪画像第一人”,曾经手过马加爵、药家鑫等特大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

最近因为2008年的一次公益讲座视频被疯狂转载,突然成为了被全国家长追捧的育儿专家”。

从来没有把成长心理”作为主业的李教授,不禁在微博中感叹:无心插柳柳成荫”。

两种管教孩子的方法:犯罪心理学家 李玫瑾 VS 美国教育家尼尔森

2017年3月,李教授在绍兴做讲座并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家庭教育的方法,她说自己非常赞成美国一位教育家和善而坚定”的教育理念。

这位教育家就是《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这本书同样在中国大热,2017年上线樊登读书会”,目前这本书的听书人数已经超过了450万人次。

有趣的是:十年前的视频中李教授管教孩子的方法,和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理论相去甚远。

如果把李教授的方法放在她本人也推崇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最多算反面教材。

两种截然不同的管教方法,同样操作性很强,同样受到追捧。

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以下是摘录李教授视频中的部分的内容:

三到五岁,抓住他一件事,对他做一次训练。比如他家里已经有很多小汽车了,还要买,就要对他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把他抱起来,抱回家,不要打他也不要骂他,任他哭去,你不要管他。抱回家放到卧室里,因为卧室没什么危险的地方,然后要一对一,把门一关。

四个不要:不要打,不要骂,不要说教,不要走开(他闹给你看的)。

你用这种方式告诉他,如果你闹起来,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我也不跟你闹,你就闹吧。这一次他就会知道了,以后,闹是没有用的。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你也不能让他太压抑了,你可以告诉他,你以后有什么事儿你可以跟我好好说,你要是能说服我,我没准能考虑你的要求,这是给孩子再留一条路。鼓励他交流,但是交流有个原则,三比一,交流三次满足他一次,让他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给他。

药家鑫

这段克制训练的方法,我觉得很别扭,因为像在训练一个有些兽性小动物。

李教授说: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等孩子闹够了认输了,家长就赢了。

因为这种赢的方式,必须建立在孩子没有反抗的力气,所有需求都依附于大人的基础上。

说白了就是以大欺小。

你要是能说服我,我没准能考虑你的要求”,逼得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尊,只得全面讨好,即使这样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成功率!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要赢得孩子”?

人们通常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尊严。



你习惯赢,孩子就会习惯输。赢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从。

简·尼尔森

而赢得”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因为孩子知道父母跟他之间是爱的关系,任何事都可以跟父母商量并可以获得理解。

如果用简·尼尔森温柔而坚定的管教方法,面对同样的情形,她会怎么做呢?

我借鉴她的方法,重新演绎一遍:

家里已经有很多小汽车了,还要闹着买。依然是把孩子带回家,可能孩子还在闹脾气,先不管他,自己走进另一个房间冷静下来。

等大家情绪都平复了,把孩子找过来谈一谈:宝贝,很遗憾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看得出你非常喜欢那辆小汽车,但是我不能接受刚才你那样的做法,你那样哭闹让我感觉很难过。我不给你买,是因为家里已经有很多小汽车了,如果你真的很喜欢那辆小汽车,我们可以一起来商量一下解决办法。”

家长既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同时买很多玩具),又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接下来就是和孩子讨论解决方案的时间,可以把现有的玩具置换掉再买进,也可以暂时搁置买进计划,先把现有的玩具都玩过等等。这个解决方法,一定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出来的。

李教授

在和父母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父母没有赢,却赢得了孩子的心。

简·尼尔森 关于赢得合作”的步骤: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

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宽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诉他你也有类似经历。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聪明的你,这两种管教方式,你会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