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一些泡泡出来,然后再吹一下泡泡)指着泡泡让孩子看,然后说:你看泡泡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变型噢!有椭圆形的,当然也会有三角形的了
###我儿子也经常问一些类似这样离经叛道”的问题。
比如这个泡泡形状的问题,我可能回答:当然有三角的了,只要你愿意,五角星,小刺猬一样的都有。闭上眼想一想,看看的天空,软软的草坪,你在阳光下吹出各式各样的泡泡,是不是很美啊?
然后接下来一两天,我会尽力搜一些相关知识的动画片给他看,看完了小家伙回来找我旧账,说爸爸说的不对,什么什么里说,什么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我问为什么啊,他会把动画片里科普内容三三两两说一遍。我再把系统的东西给他复述一遍,最后告诉他那是作者的观点,他没见过三角或者五角星一样的泡泡,没准这个世界上有呢?
个人认为,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咱们家长千万可别去代劳。
###看到评论区大家的答案,说的太深奥孩子根本听不懂,我家孩子小时候问我,妈妈我的翅膀呢,是不是你把我的翅膀剪掉了?!如果从人类基因突变开始讲,我想她会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如果是我娃问我,我只会告诉娃,因为泡泡自己喜欢圆的,它不想变成其他形状,就这么简单!
###原理上,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是在任意方向一致均匀的。当然,这句话小孩子不可能听懂。
在图像上,气泡的形成是因为空气钻进了水滴里,把水滴撑大了。这句话小孩子可能听懂。听不懂的话,可以做进一步解释:
空气是有压力的,可以把很重的东西顶起来。
空气的压力不仅向下顶,也向上顶,向左和右顶,空气的压力是向四面八方的。
空气钻进了水滴里,空气的压力就会把水滴向四面八方顶,也就是向外撑,水滴就会被撑大。
水滴被撑大以后,外面有一层水,里面全是空气。
水滴被撑得越大,外面的水层就越薄,里面的空气就越大。
这就形成了气泡,气泡的外面是薄薄的一层水,里面包着一团空气。
因为空气的压力向四面八方是一样大的,所以空气把水滴撑大以后,各个方向撑得也一样大。各个方向都一样大是什么形状呢?就是一个球形。
接下来,孩子可能会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气泡里面的空气为什么会变大呢?为什么不是缩成小小的一团?
——那还是因为空气压力,空气总想向外顶,水被空气撑开了,空出了空间,空气就会散开来占满空间。
那空气和空间有什么关系?
空间就是装任何东西的地方,可以装水,可以装空气,也可以装土,石头,人,和小兔子。空气特殊的地方,就是它向四面八方都有压力,所以哪里有了空出来的空间,空气就会占满哪里。
空气有个特点,同样多的空气,占的空间越小,压力越大,占的空间越大,压力越小。就好像人穿的衣服,衣服小,会觉得紧,衣服大的话,就觉得宽松了。
第二个问题:
空气把气泡撑大了,那会撑到多大?会不会撑破?
——气泡外面的水层,原本只是个小水滴,它是被空气给撑大的。但是水滴也有自己的力量,它不是任由空气给撑大。对空气向外顶的压力,水也会抵抗。
水的这种抵抗,其实也是一种力,它叫做表面张力,也就是在一个东西的表面上存在的力。比如把手从水里往外拿,在最后离开水面的时候,会觉得手在水面处卡了一下,这就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我们说的蜻蜓点水,或者用小石头打水漂,都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就好像是四个小朋友拿一张床单,一人拉着一个角,用力把床单绷直,这时候床单上就可以放东西了,比如能放一个枕头。用这种办法,工程师发明了悬索吊桥,靠着悬索的张力,吊桥可以支撑很重的东西,比如火车和大卡车。所以说,表面张力是一个东西受到压力以后,它的表面被撕扯或拉扯的时候出现的,表面张力使东西的表面不容易因为受压力而断裂或撕裂、让它的表面尽量保持固定的力。
那气泡外面的水层是怎么抵抗空气压力的呢?当水被空气往外顶的时候,水滴表面就会被拉扯,这就像是把橡皮圈向外撑一样。这时候水的表面张力就有用了,它会抵抗空气这种向外撑的力量,让水滴表面不被撑破。
水的表面张力也有一个特点,就橡皮筋拉的太长就会断一样,水面被拉扯的太厉害,也会撕破。
气泡的形成是从小变大的。一开始,气泡还小的时候,空气占的空间小,压力就大,比水的表面张力要大,水滴抵抗不了里面的空气向外顶的压力,就会被撑大。水滴被撑大了,空气占的空间大了,压力就会变小,逐渐可能变得跟水的表面张力一样大,这时候,里面的空气和外面的水层,一个向外顶着,一个向里绷着,谁也推不过谁,形成了平衡,气泡就停止变大,大小就固定了。
有的时候,水滴里进了太多的空气,哪怕气泡已经够大了,空气的压力仍然很大,还是比水的表面张力大,这样气泡就会一直变大,就好像橡皮筋拉得太长会断,气泡撑得太大也会撕破。
所以最后,我们知道了一个基本的道理——气泡是水和空气一起形成的,是空气钻进了水滴里形成的,气泡能长多大,跟气泡表面里的水有多少、里面的空气有多少有关系。吹泡泡的时候要屏住劲儿,不能吹的太猛,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控制好水和空气的比例。
###因为泡泡五光十色,飘飞在空中,但最终还是会落下来!
如果泡泡是三角形,落下的泡泡砸到孩子的头上会很痛,圆泡泡就好多了!你看,泡泡砸到头上一点都不痛!
这世间的万物呀,都是善意地生长,善意地成型,所以呀,宝贝也要心怀善意地长大!
教孩子要浅,举例子是最好的。
对肥皂泡而言,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肥皂泡的薄膜会尽可能地缩到最小,直到里面的空气被压到不能再小为止。
太阳和月亮其实也是一样,就是表面的张力压缩内部到不能再小为止。
其实原理在某些部分是类似的。
###最重要的不是知识。
这个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四岁孩子听不明白,容易越听越迷糊。
不要去硬讲知识,不必非得给出个正确答案”——总觉得要给出个正确答案,否则就不称职就误了孩子,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最重要的是保护和鼓励孩子这种思考、提出疑问质疑的习惯,因此,要保持问题的开放性。
讲一堆知识,说:就是这样,就封闭了问题,不好;
不讲原因,只说:它就是这样,你记住就好了,更糟。
面对这一类问题,我更愿意这样处理:
嘿,这个问题有趣!我了解到的解释是这样:…………(可以讲一点知识,不必说太多,关键是,不要有我说的就是正确答案”的意味)。这事我们还可以查些资料,看看都有些什么解释。来,我们来查查。
然后一起去查。4岁孩子还认不了几个字,没关系,选一些浅显的读给他听。
看了一堆资料之后,再来聊聊,你喜欢哪些解释,我比较赞同哪些解释(注意,是我比较赞同,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而不是扮演一个裁决者,去评判谁对谁错,去评判出一个正确答案”。)
这个过程,注重于培养孩子保持质疑、思考,并学会查阅资料,借助资料推进思考这种习惯和能力。
这,比记住一些正确答案”重要多了。
###这还真的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回答可以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地球上同一个位置压强或气压是一样的,吹泡泡时,里面的空气向四周扩散也是均匀的,所以总是圆的。如果不要它是圆的,那么外面就应该有一个固定形状的物体,例如,做一个三角形的气球一样的东西,再往里面吹气,就是三角形的了,这样解释可以吗?仅供参考。
诚谢邀请,这问题我的儿子问过我,我还记得当初的回答:其实呢,泡泡是很多很多水宝宝手拉手围在一起的,这些水宝宝要拉在一起,不想分开,又想把空气宝宝围起来,空气宝宝也是手拉手想跑出来,这样,是不是构成一个圈圈最合适呢?水宝宝手拉手,力量不是很大,这个力量叫范德华力,水宝宝围绕空气宝宝,空气宝宝挤压水宝宝手拉手的部分,叫做表面张力,等到你长大了,成为科学家,就可以给这些宝宝排列更多的组合了,比如油宝宝和水宝宝手拉手就是乳宝宝,比如你喝的牛奶,好好学习当科学家好不好?????后来我发现我儿子什么都问,成了为什么先生,搞的老师都挺头疼,但我们家长和老师只能耐心解答,不敢糊弄,好累呀呀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