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宝宝可能会出现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推人或乱扔东西砸人等暴力行为。但其实,这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你可能并未察觉的小秘密......家长要找出孩子暴力行为的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

每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有情绪的,在面对负性情绪时成人会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然而孩子不同,他们还太小、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去疏导内心积压的这股负性情绪。当这些焦虑与不安等负性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而又得不到家长及时的帮助时,便会演变为暴力行为,如打人、砸玩具等。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做的是,及时察觉孩子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并给予适当的情绪安抚。

很多宝宝到了这个年龄段就喜欢打人了,这其实是因为他还不懂如何与别的孩子交往,无法言语,情急之下便想到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小宝宝还不懂得体会别人的感受,也没有伤害别人的概念;再加上有的家长在遇到宝宝打自己或别人时,非但不阻止,还开心地让宝宝打了一下又一下,从而让其误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这也进而助长了孩子打人的习惯。
家长要明确的是:宝宝打人肯定是不对的,必须尽早制止,尤其在孩子刚出现打人的苗头时,大人就要态度坚决要予以制止,用严肃的语气对孩子说:不可以打人,你会打痛别人的”。同时家长也应理解孩子早期打人与儿童期的打人动机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对孩子大发脾气。

有些宝宝一开始打人,可能只是无意识的一个行为,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纠正,默许孩子的这种行为,或者是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给予积极的回应,如对宝宝的打人行为嬉笑等,那么反而会给宝宝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就是我这种打人的行为爸爸妈妈是容许的。”甚至是我这种打人的行为还会让爸爸妈妈开心。”于是,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打人的坏习惯。面对宝宝的这种无意识的暴力行为,家长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摆正立场: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打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爸爸妈妈很不喜欢!

有些家长太过宠溺孩子,在孩子得不到满足大喊大叫或乱砸东西时,马上丧失原则地去满足他,以期让他马上终止这种吵闹。殊不知,孩子在屡试不爽之后,觉得这招极好用,于是每次在得不到满足时使出这个大招”。所以,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在面对宝宝想用暴力行为得到自己要的东西时,不能一味妥协,让他轻易就得到。

网络越来越发达,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很多幼儿已经可以很熟练地操作各种电子产品。但是又因他们年龄还小,不懂如何鉴别好坏,如果家长不给予一定的引导,就有可能会让孩子接触太多暴力元素,而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个小小暴力狂”。所以,幼儿在接触电子娱乐产品时,家长最好也能在旁边做一些引导,不要让孩子接触太多不良的暴力信息。
总之,帮助宝宝纠正这些行为需要家长们的正确耐心引导。
你们家宝贝打人是什么原因?你知道吗?你们都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