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经常挨揍和从没被打过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不是一般大

经常挨揍和从没被打过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不是一般大

孩子的成长总是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因此在给孩子灌输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教会他分辨是非。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都会用各种方式让孩子承认错误。

有些脾气比较冲的家长不问原因就会出手打孩子,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庭不主张这种体罚的方式。要说对于调皮孩子的管教,下面这个例子可以体现不少父母的感受。

同事家只有一个儿子,今年刚刚上小学,正是精力充沛又喜欢调皮捣蛋的年纪。这个淘气的男孩子经常把玩具丢得满屋子都是,除了喜欢破坏物品,他还特别喜欢恶作剧。比如把洗衣粉倒进水壶里,或者是把猫咪的胡子系在一起,这些都让家长感到头疼。

经常挨揍和从没被打过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不是一般大

其实同事是个暴脾气,老早就想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揍一顿了,然而同事的老婆性格比较温和,她觉得孩子年纪还小,等到长大一些之后我不会再淘气了。而且万一把孩子打伤了可怎么办呢,岂不是更加得不偿失。

同事没有办法,只好在孩子犯错之后严厉的训斥他几句,然而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前几天儿子的班主任突然找上了同事,说这个男孩子在校期间欺负女同学,对方告诉老师之后他还死不认错。这下可是让同事非常生气,他在孩子回家之后重重地打了儿子的屁股。

这孩子没见过父亲这么严厉的样子,顿时吓得鬼哭狼嚎。孩子的喊叫声吓了同事的妻子一跳,她马上拦住了同事,看着孩子被打肿的屁股不停的掉眼泪,夫妻两人还因为这大吵了一架。

妻子始终认为无论孩子做了什么,也不应该用这种粗暴的方法去惩罚他,然而同事觉得自己平时就是太仁慈了,如果早些体罚孩子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至于闯出祸来。而且同事自己小的时候也很顽皮,当时的父母在自己做错事情之后,就是一阵拳打脚踢,然而自己也没出什么事。

家长

都说是棍棒教育出人才,怎么现在的孩子这么娇弱,反而一点都受不了打呢?其实要想用合适的方式来教育,还是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个性来处理。而经常挨揍的孩子和从来没被打过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很大。

一、抗压能力有区别

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残酷,人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很多年轻人受不了生存的压力选择轻生。针对这种现象,有关的专家提出这样一种说法,孩子的抗压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假如有些孩子从小就忍受着严酷的环境,经常被大人打骂,久而久之就会磨练出更为强大的抗压能力。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之后,比起同龄人更能承担生活的打击,因此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而那些从小就被家长呵护着的孩子一般心理都比较脆弱,缺乏抗压能力的他们如果遇到挫折的话,非常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甚至选择彻底逃避问题。

家长

二、 性格和处事态度产生较大差异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后天的性格养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许多人的行为方式完全来自于对父母的模仿。如果孩子的父母喜欢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在长大之后,也极有可能变成性情暴躁的人。这样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冲动,喜欢用直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如果父母比较通情达理,那么孩子在长大之后也极有可能养成平和的性格。这一类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更加理性的方式来处理。

同事

了解了不同的教导手段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是不是绝对不能打他们呢?不少有经验的父母认为,孩子在年纪很小的时候没有基本的是非观念,一旦做错了事情,很难用口头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体罚的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孩子马上就能明白以后不能再这样做了。但是当孩子长大一些之后,家长就不能一味奉行棍棒教育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体罚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家长更应该通过平等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问题。

抗压能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家长最大的责任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在我看来,棍棒教育只是教育方式中的一种,虽然比较野蛮,但是在特定的场景下也能收获不错的效果,关键在于家长的把握。

家长需要做的,其实就是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大家更喜欢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改正呢?欢迎发表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