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说话晚不是“大器晚成”,也许是家长亲手放下的“绊脚石”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想要个安静懂事的乖宝宝,还是想要个成天闲不住的熊孩子?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谁也不愿意自家宝宝整天就知道闯祸是不是?

从半岁时开始无意识地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到1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有些孩子2岁多就能跟妈妈顶嘴了,让家长直呼真想把这熊孩子换成乖宝宝!”可有些孩子在2岁时连两个字的词都说不出口,又让父母觉得熊孩子有时还挺好。

其实吧,如果孩子身体基本健康,孩子熊不熊一是看遗传,二是看家庭的教育水平如何,但孩子说话晚或者根本不会说话的话,语言环境和家庭教育就要承担起大部分责任了,毕竟家庭是宝宝人生中最重要的课堂。

大器晚成?还是病入膏肓”?

菲菲今年4岁了,在家长看来,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会说话。据妈妈说,菲菲两岁时才在全家的努力引导下模糊地喊出爸爸”妈妈”,而现在的菲菲能说出口的两字词语不足20个,连最基本的交流能力都不合格。

其实在3岁时,妈妈就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过,检查结果表明孩子身体一切正常,医生建议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可奶奶一方面心疼钱,一方面不断在说孩子说话晚叫大器晚成”这种论调,工作忙碌的爸爸也一直没有做出选择,菲菲的问题这才拖到现在。

虽然菲菲也进入了幼儿园,可她在园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开学第一周就打了同班的小朋友。起因是一位小朋友和菲菲说话,菲菲因为听不太懂,也无法回应人家,小朋友就动手推了一下菲菲,菲菲这才还手。

同学之间发生小冲突其实也不算大事,但也反映出孩子的语言能力不足确实给菲菲的社交带来很大的障碍。不止如此,幼儿园的很多活动菲菲都不能参加,比如唱儿歌、讲故事、背古诗等,菲菲因此经常闹脾气,也表现出对幼儿园的反感。

无奈之下,菲菲爸妈请假去了不少机构咨询,也一直在网上搜集各种关于语言问题的资料,最后才决定到我们天津中心试一试。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菲菲现在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孩子开始能说一些简单的短语了,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了,也爱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

孩子说话晚,根源在家庭

为什么菲菲开口说话的时间这么晚?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何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改观?孩子的身体非常健康,听力、大脑和发音器官都没有病变的迹象,语言发育迟缓就像突然降临在孩子身上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和菲菲妈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原因。夫妻二人在36岁才有了菲菲,这时爷爷奶奶都已经将近70岁了,所以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孙女格外疼爱。孩子爸妈如今都是公司的中坚力量,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亲自照看孩子,只能将菲菲托付给爷爷奶奶以及保姆。

尤其是奶奶,对这个孙女别提多溺爱了,平时孩子吃饭都得亲手一口一口喂,孩子从小到大没有自己穿过衣服。孩子在玩玩具时,奶奶也是寸步不离地伺候”着,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就拿手一指,有眼力见儿”的奶奶立马就递过来。

虽然爸爸妈妈和奶奶正式谈过几次话,让老太太别太惯着孩子,一定要培养菲菲的自理能力,可奶奶依然如故。平时孩子来上矫正课都是奶奶负责接送,中午祖孙二人就在等候区吃饭,谁料想竟让我们看到不可思议的一幕:孩子玩着手机游戏,奶奶坐在旁边负责喂饭并给孩子擦嘴。

这让我们大吃一惊,菲菲的语言能力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照奶奶这样宠爱下去,孩子别说赶上同龄人了,连自理恐怕都难以做到了。为了孩子,中心主任便把奶奶请到洽谈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说歹说才让奶奶有了改正自我的觉悟,菲菲的语言康复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0-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在这个期间采取科学的育儿手段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如果孩子罹患语言发育迟缓等语言障碍,在此期间进行早期干预一定会收获更好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小于4岁的儿童进行语言发育迟缓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要比4-6岁儿童高上将近30%,前者的认知水平也要比后者高上40%左右,而认知低下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所以,我们既不能迷信老旧的育儿观念,也不能完全包办孩子的生活,否则孩子的未来可能就会因为你亲手放下的绊脚石”而阻碍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