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吐槽大会#
老婆静悄悄,估计在看包;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一不小心真相了。

熊孩子们总是在挑战你的忍耐力,哦,不对,是锻炼你的忍耐力。
某日,一位宝妈在朋友圈里吐槽:
自从当妈之后,最怕的就是空气突然变安静,因为只要家里静悄悄的,孩子一定在作妖,闷声作大死。”
原来,趁她转身的空档儿,四岁的娃把一锅刚煮好的粥倒在了沙发上……
宝妈的吐槽顿时引来一群孩子爹妈唏嘘,一边庆幸热粥没有烫到孩子,一边讨伐自己家的熊孩子”。

比如说闺蜜柠檬姑娘,就在大伙儿讨伐间隙,痛扁了一顿自家熊小子”。
柠檬姑娘家的熊小子”刚刚两岁,正处于可怕的两周岁阶段。原本性格就活泼的小孩子,又处于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真是让人防不胜防,一个没留神,这小子就能作起大妖来。
这天,柠檬姑娘守着儿子在自家客厅里玩游戏,赶巧碰上了物业停水停电抢修设备。
没有水电的潜在危险,当柠檬姑娘的儿子一个人溜达去隔壁卧室的时候,柠檬姑娘就没有起身跟过去,想着没有刀剪铁斧等利器,孩子一个人过去玩,不会有什么危险。
于是,柠檬姑娘放心地以葛优躺的姿态歪在沙发上刷了十分钟手机。这安安静静的十分钟,竟然没有听到孩子的闹腾声。

不是没有听到孩子的闹腾声,是压根而没有任何的闹腾声。柠檬姑娘心里一激灵:感情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于是鲤鱼打挺站起来,准备奔去卧室瞧下情况。
就在这时,娃儿一身雪白满面粉色的出现在客厅里,乍一看,以为跌进了面粉缸里,仔细一看,还是以为跌进了面粉缸里。
不对啊,家里哪里有面粉缸啊?
啊呀,天哪,那哪里是面粉啊,那分明是奶粉!

卧室里的床头柜上放了一罐刚刚打开的进口奶粉,不便宜的那种,早上刚刚打开,还尚未来得及给娃冲一杯。
箭步冲进卧室里,眼前的场景让柠檬姑娘顿时傻眼:整间屋子都洋洋洒洒飘落着雪白的奶粉末儿,床上,被单上,床头柜上,电脑上以及地上则属于重宅区。而丢在一旁的奶粉罐子里则空无一物,连一勺粉末都没留下来。
打,必须打,不打不解气!
听娃哭得凄惨,柠檬姑娘的老公冒出泡来火上浇油:小孩子作妖,拦都拦不住,再说,谁让你没看住呢?”

一说不知道,说出吓一跳,原来孩子们的作妖,远远高出于想象。
比如,当柠檬姑娘把这段奶粉事件”发到自己所在的宝妈群里,才知道原来自己不是个案”,更知道原来比起作妖”来,自己儿子还只算小儿科级别。
有个宝妈说自己刚刚做好饭,就走出厨房摆碗碟的空档,熊孩子已经把半瓶洗洁精倒进了锅里,刚煮好的饭,瞬间就没有了。

还有宝妈哭诉:我在阳台上晾晒衣服,三岁的儿子在客厅里看动画片,中间半天没听到他的声音,疑惑的出去,发现不在客厅,找了一圈,才发现他正在马桶里面洗头,顿时儿子不想要了。”

某个宝妈更是头疼,道自己家娃:说多了都是泪,手机放在马桶里面,坐在床上用手划拉自己的粑粑玩,把卫生纸撕成粉末,往锅里扔鞋子......”

唉,想想都累,这熊孩子们,真是让人头疼,当然,还有更多比这更头疼的——头疼加心疼的那种。
比如我家旁边的邻居宝妈把刚从银行里取来的一大叠百元大钞放在客厅里,待她出门一小时回来时,发现百元大钞上的人头像,全部被整整齐齐地剪下来,贴在了客厅墙壁上……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血气上头先打一顿解恨,这种时候,心里默念八百遍亲生的”都不管用。

用拳头来整治作妖的熊孩子,十有八九是没啥效果的。孩子们通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挨一顿揍、大哭一场也就忘记了,下次该作妖的时候继续作。
没办法,面对作妖的孩子,要么忍到内伤,要么挥起老拳胖揍解恨。想寻找个彻底解决的法来?貌似还真没有。

柠檬姑娘在跟熊孩子斗智斗勇后总结了一个经验,秘诀就只有连个字:接纳。
看似挺无奈的方法,其实是暗含玄机。
比如柠檬姑娘深度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熊孩子阶段过来的,想一想当年作过的妖,现在想一想都治愈系。”
柠檬姑娘说起自己的一段经历来:自己小时候的某个阶段,住在乡下姥姥家,就曾伙同表哥去偷隔壁人家地里的萝卜。

那是萝卜苗刚刚长成却还没有生出萝卜的季节,两个小孩子安安静静地蹲在萝卜地里,拔光了一地的萝卜苗。
其结果自然可想得到:萝卜没吃成,屁股则美美享用了一顿竹笋烧肉。
当年挨打的疼早已经忘记,但一回想起来这段事情,既觉得搞笑又觉得温馨。
所以,当炸了锅的宝妈群里,宝妈们七嘴八舌地讨伐起自己孩子作得妖来,哪里有几个是真生气的?不仅不生气,甚至还隐隐地带着某种心知肚明地攀比和炫耀。

孩子作妖不可怕,平常心待之。
如若可以,在保证安全及人畜无害的前提下,甚至陪孩子们一起妖一妖”,一来可以在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进行引导而教育,二来也能增进亲子关系。
最后要郑重提醒下各位宝爸宝妈:
幼年期的孩子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强的阶段,且尚不具备危险意识。在给孩子留出作妖空间时,千万要留意家里的各种潜在风险的存在。比如收拾好家里刀具、绳子等危险物;让孩子慎入卫生间、厨房等重点”区域。
孩子犯错作妖时,父母需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不管不顾的任其错下去;当然也不能简单粗暴打一顿了之,或者太过于严厉的批评,避免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 END —
土豆番茄妈-最懂妈妈的倾听者
专注养娃资讯、夫妻关系、婆媳相处、好物分享。是倾听者,是朋友,是育儿道路上的同行者,是最懂妈妈们的人。
育儿路上有我,你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