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父母的抱怨,只会摧毁自己和孩子的人生

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父母的抱怨,只会摧毁自己和孩子的人生

孩子天生对父母的情绪敏感。

一位妈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怀上了她的第三个孩子。这个意外降临的女儿,让她觉得特别难以管教。因为孩子总是哭闹个不停。

妈妈被孩子搅得心神不宁,疲惫不堪。她辞去了工作,全职来照顾女儿,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善,孩子情绪反应总是很激烈。

妈妈抱怨说,这个孩子毁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直到她看了心理医生,才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原来,妈妈自己就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情绪很不稳定。加上这个女儿的出生在她的计划之外,也让她感觉到了失控。

而孩子敏锐地感受到了妈妈的焦虑与失控,她也变得焦躁不安。这就是她哭闹不停的主要原因。

越小的孩子对父母的情绪越敏感。因为,他们的命运掌控感,握在了父母的手中。

如果父母没有很好地照顾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感觉这个世界是失控的,进而怀疑自己存在的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对世界基本的安全感与信任感。

如果外界环境无法为孩子带来安全感,为了生存,他们就不得不忽略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发展出一个假自我来配合环境,变成了一个失去自我的人。

这样的孩子,会非常在意外界的反应。外部的任何变化都很容易惊扰到他,令他感觉失控和恐惧不安,他们的外在表现,就是常常哭闹和情绪失控。

因此,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并不了解这些,他们会认为孩子难搞或孩子故意给自己添麻烦,并表现出对孩子的不耐烦与愤怒,甚至嫌弃、打骂孩子。

父母

孩子不应该为父母的人生负责。

许多父母会认为,都是因为孩子,自己的生活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们觉得孩子占用了自己的许多时间精力,甚至让自己失去了工作机会。

我们是为了孩子,才牺牲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吗?

不是的。

恰恰相反,教育孩子并不会导致我们放弃任何重要的东西,反而让我们有了动力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孩子只是那些不愿意成长的父母为自己不如意找借口的替罪羊。

安全感

前面所提的这位妈妈,此前一直觉得自己是为了女儿才辞职的。

直到心理医生询问了妈妈的工作情况后才意识到,真正的原因是妈妈原本就对那份工作不满意,女儿的到来只是为她提供了最佳的借口。

妈妈原有一个建筑设计的梦想,可这个梦想需要她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她没有面对长时间学习的勇气。这时,女儿出生了,她以这个理由放弃了学习。

为了替自己的懦弱辩护,她把女儿描述成了一个讨厌鬼。

暗示很灵验。女儿真的表现得如妈妈所愿,成为了一个令她头疼的讨厌鬼。

妈妈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孩子占用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

不少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抱怨:我都没有自己的时间了。

但孩子是占用我们时间的最大因素吗?

友谊、爱情、工作、生活都会占用我们的时间,为什么是孩子为大人缺少时间负责?

因为在这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中,常常伴随以下困境:

收入减少,工作缠身、家事不断、丈夫出轨。

但孩子并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显然,我们把焦点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一切责任。这样做要比质疑丈夫或辞掉工作的风险更小,结果倒霉的是孩子。

把责任推给孩子,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罪魁祸首,感觉到自己是大人的负担,因此失去了自我价值感。

父母

我们真的是因为孩子才觉得累吗?

有的妈妈总说孩子让我筋疲力尽”。试想想,有时候在你和丈夫相处或工作时,是不是也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

那么,是什么分散了我们的精力呢?

是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疲惫是源于心累。焦虑会放大我们身体的疲惫,焦虑本身也会让我们疲惫。

安全感

就像上述这位妈妈,即便女儿上了小学,她也没有停止过抱怨。尽管女儿白天都在学校度过,妈妈却依旧没有办法为自己腾出时间。

她一直在担心,担心那个在上学前和放学后都会满地打滚的怒气冲冲的女儿。她的白天,全被这种焦虑填满了。

是父母渴望拥有自己的孩子,这种渴望甚至高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如果父母失去了孩子,那绝不是一种解脱,而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与难以承受的痛苦。

抱怨孩子,结果只会带来恶性循环。

孩子之所以成为被抱怨的对象,是因为父母的焦虑与疲倦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无法平静下来,去体会和感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妈妈

父母学会看见并感受快乐,对自己很重要,对孩子尤为重要。

对孩子而言,给父母带来快乐,就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天使,是奇迹。

这对于他们,就是自我价值的最大肯定,也是父母给予他们最好的人生底色,让他们充满核心自信和安全感,从此可以拥有最大的勇气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给父母带来的只有压力、疲惫、无聊厌倦,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一文不值,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甚至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的人生。

如果父母无法和平相处,与其为了孩子而勉强在一起,活在彼此相互折磨的痛苦中,不如分开。否则,对孩子就是一种灾难。

父母

这是因为,孩子常常会试图为自己父母的不幸负责。

于是,一些孩子就会用生病、吸毒、在外惹事、走上歧路等方式,牺牲自己的人生来试图曲线救国”,试图以此来挽救婚姻、挽救父母的关系。

因为孩子一旦有了重大问题,夫妻就有了共同的目标:解决孩子问题。这样,他们就没有精力吵架和闹离婚了。

这就是为什么夫妻不和,孩子容易出现问题。

同时,孩子也很难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有好的交流。因为在他看来,无论他选择信赖哪一方,都意味着与另一方为敌。

讨厌鬼

不要让孩子为你的人生不幸背锅。

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暗示,相信父母所说的一切。所以,不要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尤其避免给孩子贴上扫兴的人”的标签,或让他成为受困扰的对象。

否则,由此带来的后遗症,可能会伴随着他漫长的人生。很多人成年后,也依然无法摆脱童年父母带给自己的诅咒”。

一位条件很不错的男子,到了35岁还不愿意结婚,因为他深信,谁做了他的妻子,谁就得不到幸福。

在一次心理咨询中,他告诉医生,就是因为自己,母亲才没能通过哲学教师资格考试,当哲学老师是妈妈一生的梦想,是他毁了妈妈的梦想。

心理老师告诉他:

你不用为妈妈的不幸负责。妈妈是可以在你出生后的任何时间去参加考试的。她只是在拿你当借口。

在他明白了自己这种想法的根源后,他终于可以放下心结,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

安全感

孩子总是会认为大人的幸福与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自恋。

自恋,其实就是妄图掌控自己不能掌控的事物。自恋的状态,是一个人离开当下和事实本身,进入剧情幻想的状态。

自恋的常见表现,就是认为所有事情的结果都指向自己,并试图为所有的事情负责。

父母关系和谐,家庭幸福,孩子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好的缘故;

父母吵架离婚,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乖造成的,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妈妈

好的父母,会安全地将孩子带出自恋状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的责任,什么不是他可以负责的。让孩子清楚自己的界限,不必为别人的结果和错误包揽负责。

而糟糕的父母,会告诉孩子,我们离婚(不离婚)都是因为你,我这么辛苦都是你造成的。

这样,孩子就会因为父母的压力、焦虑和不开心,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并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害人的东西。

这对孩子来说,会成为一种灾难。他会将自我价值建立在周围的反应与评价中,这将导致他们活在一个外在的价值评判体系中,失去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父母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今日推荐文章:

忽略感受,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死穴”

致家长:别在你的幻想与期待中教育孩子

如果你总是为孩子的表现不如意而焦虑,这就是你的解药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感谢素粉的喜爱,素质教育观察也为你贴心准备了这份阅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