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饿了?冷了?不舒服了?当了妈妈,不会点“婴语”可不行

宝宝还不会说话,你怎么知道他是高兴还是难受?是饿了还是饱了?不要着急,好在孩子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变化,只要能破译这些身体密码,就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01婴语:懒洋洋-翻译:我吃饱了饿了?冷了?不舒服了?当了妈妈,不会点婴语”可不行

当宝宝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勉强人家吃东西了。

02婴语:吮吸-翻译:我饿了

喂食一段时间以后,宝宝的小脸再次转向妈妈,小手抓住妈妈不 放。当你用手指一碰他的面颊或嘴角,他便马上把头转向你,张开小嘴做出急急忙忙寻找食物的样子,嘴里还做着吮吸的动作,这就说明孩子又饿了,赶紧给宝宝喂吃的吧!

03婴语:喊叫-翻译:烦恼婴语

不到1岁大的宝宝,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但苦于口不能言,只好用尖叫、大哭大闹表达自己的烦恼。大人可以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步,或是给点好吃好玩的东西让孩子安静下来。

04婴语:爱理不理-翻译:我想睡觉了婴语

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发散,不像开始那么目光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反应也不再专注, 还时不时地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睬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这时,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就好。

05婴语:瘪嘴-翻译:不爽了吐泡泡

孩子瘪起小嘴,好像受了委屈,这很可能是要开哭的先兆。当父母有经验后就会知道孩子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要求,至于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或尿布湿了要人换,或寂寞了要人逗,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喽。

06婴语:小脸通红-翻译:大便前兆吐泡泡

如果看到孩子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这是明显的内急反应,得赶紧带他便便了,不然,就等着收拾孩子的粑粑吧!

07婴语:噘嘴、咧嘴-翻译:我要嘘嘘吐泡泡

在每次小便之前,宝宝通常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把把小便,或是检查他的纸尿裤是不是应该换了。

08婴语:哭得来劲-翻译:锻炼身体婴语

宝宝一哭,妈妈就慌了:是饿了、冷了、病了、还是尿布湿了?如果这些都不是宝宝哭泣的原因,也许你就可以乐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了。哭泣可能对他的身体有好处呢,尤其当宝宝的哭声抑扬顿挫、响亮、且有节奏感时,你更是不必担忧, 因为适当的哭泣是宝宝锻炼肺活量、声带和肌肉关节以及发展智力的重要方式,而泪水所含的杀菌物质还有预防眼病的作用。所以,宝宝只是在告诉你:我的身体很徤康!

09婴语:吮手指、吐泡泡-翻译:别理我婴语

大多数宝宝在吃饱穿暖尿布干净而且还没有睡意的时候,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比方说吮手指、吐泡泡什么的。这时的孩子更愿意独自玩耍,不愿意别人打扰。所以,妈妈就不要去打扰人家了!

10婴语:往嘴里乱塞东西-翻译:长牙痛苦吐泡泡

当宝宝处于长牙期时,跟以往不一样的动作就是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乱咬乱啃,不给就大闹,直到牙长齐之后才会停止。可以给宝宝吃一些饼干,这些食品可以帮助孩子长牙,而且也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