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聂姐谈育儿(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hello~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育儿,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希望你们能有所收获。
3岁之后,宝宝有个特别明显的变化。宝宝和同龄孩子的互动多了,她开始喜欢和其他宝宝玩。这是宝宝接触社会的开始。它也是给社交能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但并不是所有宝宝都喜欢和别人玩。有些爸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不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所以他们会担心,孩子太独了,以后朋友少,在社会上吃亏怎么办?原本心理学家对这件事也很担心。但经过一些研究。他们发现,
喜欢自己玩,很正常
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宝宝就是喜欢独来独往,自娱自乐。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宝宝一旦和其他宝宝玩起来,所有的表现都很积极、很正常。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尊重宝宝的选择,没必为宝宝合不合群而纠结,只要她有融入群体的能力就行。
不过有些宝宝,确实需要特殊照顾,比如:慢热型宝宝和非常躁动的宝宝。
之前的文章里,我们介绍过,慢热型宝宝不敢加入其他小朋友。他们会离着其他小朋友很远,静静地观望,或者在其他小朋友身边走来走去,但就是不愿意靠近。这种宝宝有一颗非常谨慎的小心脏,她的性格有点慢热。应对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多给她支持,尤其是不要催着她去和人接近,给她时间和空间,默默陪着她,带她在附近转一转,聊一聊其他小朋友都在玩什么,耐心等待她自己去迈出第一步。
躁动的宝宝非常少见,他们会独自一个人,重复快速的做一两个动作。他们很可能是缺少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需要我们特殊照顾。照顾的方法,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表现,需要咨询专业医生。
不同的兴趣爱好,也会让宝宝表现得与众不同,不合群。比如说,一个特别喜欢画画,喜欢拼拼图,或者喜欢看书的宝宝,很可能会选择自己静静地画画、拼图、或者看书,哪怕旁边的孩子们玩得再热闹。
我就见过这么个现象:一个刚3岁的小女孩,特别活泼开朗。有一次,她到一个从没去过的幼儿园做客。当她走进幼儿园的小图书馆时,里面有很多小朋友跟着老师做游戏,其中几个就是她的同学。但她丝毫不理会这些孩子跟老师,径直从门口走到屋子最里边的一排书架,拿起一本书,又走回屋子中间的书桌旁,慢慢坐下展开书,然后旁若无人的看起书来。
当时我看到这个场景特别惊讶,感觉这小姑娘和身边的其他人,好像完全在两个不同的时空里。任凭身边的一切怎么吵闹,怎么好玩,这小姑娘就是静静地坐在那,仿佛身边完全没有人,全都是再寻常不过的空气。我当时不尽感慨,孩子们就是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总能因为内心的喜好,彻底地沉静下来。这些孩子似乎有一种成年人不具备的能力——真心投入的能力。在宝宝玩的时候,你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宝宝的真心投入。
对于宝宝是不是合群,大多数父母完全没必要担心。只要我们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相聚的机会,他们自然能学会怎么与人相处,建立友谊。

启发宝宝怎么玩
假装游戏对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益。那我们能不能教孩子怎么玩假装游戏?
答案是:我们只能启发宝宝,却没法决定他们要不要玩,要怎么玩。虽然宝宝们都有玩假装游戏的能力,但科学家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宝宝更喜欢假装游戏,而有些却不喜欢。科学家也没找到教宝宝玩假装游戏的好方法。
其实,对宝宝的所有玩法,大人都是只有参与权,却没有主导权。因为玩是个完全由孩子主导的活动。只要家长开始主导,玩就变味了,就不好玩了,宝宝就不和我们玩。好些家长会抱怨,我买了个很好玩的玩具,很用心地教宝宝玩,但她就是学不会,要怎么办?是不是宝宝太笨了?” 这种想法,完全是个误会。很多时候,只要我们一干预,孩子的兴趣就会转向,避开我们的干预。很可能你刚买回玩具开箱的时候,宝宝还兴高采烈,但只要你开始按部就班地给宝宝讲玩法,她就没兴趣了。对于玩,教是无效的,启发和引导才有用。

美国有一位著名护理学家,卡洛琳。她从耶鲁大学护理学院毕业后,用25年做了一系列亲子研究。其中有一个给3岁宝宝准备的井字棋游戏。

游戏的规则特别简单,宝宝和妈妈玩,一个用O子,一个用X子,轮流把棋子放到棋盘的空格里。这么简单的游戏,3岁宝宝应该一教就会,对吧?但实验的结果,有点反直觉,一些家长怎么都教不会宝宝。
如果用成年人的方法教,宝宝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比如,宝宝没有按照要求把棋子放在棋盘上,而是放在自己的耳朵上。这个时候,如果妈妈说,别放那,放这!” ,那游戏就立刻变味。接下来宝宝很快对它失去兴趣,然后母子俩再也玩不下去。那应该怎么做呢?
成功的妈妈是这么做的:首先妈妈会观察,看宝宝对游戏的哪个部分感兴趣。比如说,宝宝对一颗棋子感兴趣。然后妈妈会根据宝宝的兴趣,借题发挥的引导。比如:妈妈教宝宝这颗棋子的名字。如果孩子能说出棋子的名字。比如,圈圈”。好,那就递给他另一个棋子,同时轻声细语地继续引导他。每当宝宝做对的时候,妈妈还不会忘了及时的表扬。
能教会宝宝玩这个游戏的妈妈,都特别关注宝宝的需求。她们会琢磨宝宝的每个动作是为了什么。是对棋子好奇吗?还是想把手指穿过O型的圈圈?然后,妈妈会耐心地引导宝宝的好奇心,最后学会游戏。
爸妈可以引导、启发宝宝怎么玩,却不能教。引导和启发,指的就是在之前文章,《2岁宝宝行为特点》里说过的脚手架。玩,一定要宝宝做主才是真正的玩,如果我们想启发宝宝,务必记得顺应宝宝的想法和需求。

给孩子更多机会玩
宝宝玩的质量,有个判断标准。和别人一起玩,一般比自己玩好。自己玩假装游戏,一般比根据规则做游戏好。当然,这里说的玩,是刨除了画画,拼拼图这些介于玩和学”之间的活动。要想让宝宝们玩好,我们可以这么做:
1.多给宝宝创造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机会。比如:常带着宝宝去小区的儿童活动区;或者邀请邻居带着孩子来家里玩。
2.给宝宝玩的环境。光有小伙伴还不行,还要有玩具和环境。创造环境需要点技巧。给孩子们放动画片,一定创造不出好环境;玩具数量不够多,孩子们容易争抢,也不是好环境;大人们在一旁指手画脚,还不是好环境。想创造好环境,我们要稍花心思琢磨一下。
3.我们充当宝宝的玩伴。比如:和宝宝一起想象,听她的指挥,跟她一起假装。
只要宝宝有合适的环境和玩伴,她就会自发的玩。不仅开心,还受益良多。

我想跟你分享喜乐,陪你成长,也希望你能见证我的成长。
专注于育儿研究,用故事述说育儿人生(请关注,每日更新)
明天我们继续聊宝宝3岁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