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消极被动”,是因为“你说了算”

Crystal 则一心理

孩子消极被动”,是因为你说了算”

我儿子做点事情都要磨半天,每天写个作业都得盯着他,不然就不好好写。我现在是被他绑得寸步不离,连我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了。”

那你就试着放放手,让他自己管管?”

”那哪行,我要是不管他,那他更是拖拖拉拉不知要弄到什么时候?现在时间多宝贵啊,耽误不起,我就这么盯着催着,每天晚上也要战斗到11点。”

生活中,我们常见这类为了管孩子而费心竭力的家长,他们一边说着为了孩子把自己能给孩子的时间几乎都放在孩子身上,一边也抱怨怎么自己这么尽心费力孩子却磨磨蹭蹭不自觉,甚至有时还会消极怠工,家长越急孩子越慢,效果相反。

01

不敢放手的你是在为孩子好,还是在对抗自己的焦虑?

陪写作业,风雨无阻地接送他们上各类辅导班和兴趣班,事无巨细地照顾,叮嘱,督促,提前为孩子规划和设计人生方向.......

为了孩子,父母们竭尽全力,不辞辛苦。

当父母唠叨孩子说: ”不用你们管,我自己能做完”,父母会马上说:你管,你能保质保量准时睡觉吗?”

孩子写作业,逼疯爸妈”的新闻屡屡出现。

为什么明明父母是一腔热血,结果却差强人意,不仅效果一般,甚至还会让亲子关系崩盘”,那些家长口口声声的你不行”听我的”在孩子心里听到的是来自父母的不信任甚至被贬低。

那么不敢放手训练孩子自我管理的父母又为什么如此焦虑?原来作为踏入社会多年,承担家庭责任的父母,他们直接感知到社会竞争压力的巨大和生活的不易,他们会把自己对生活的焦虑感,转移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的顺利成长来缓解对未来的担忧。

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而不分年龄,不分情况的大包大管,通过对孩子管理,似乎孩子的发展可以控制在父母的手中,由此可以缓解父母自己内心的焦虑感。

就像有的父母说:

当父母常常把听我的,都是为你好”这类话挂在嘴边的时候,你要好好想一想:你是真的在为孩子着想,还是通过要求孩子,来抵抗你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习得性无助

02

是你的事无巨细,拿走了孩子的主动性

曾经有心理学家提出:

孩子天生就对外界充满好奇,他们迫切想要探索外面的世界,获得对自我的掌控感,这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3-10岁,是孩子主动性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

但是父母事无巨细的照顾和干涉,会影响孩子主动性的发展。

当他们主动向外探索的时候,父母的过度照顾和干预,让他们不得不退回原地,主动性和自我控制力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顺从了父母,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自我,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活力,自己的选择权,留下的只是一个逆来顺受,被父母安排的人。

如果孩子试图反抗或者表达自己的不满,最终却受到了惩罚。那么孩子就可能更倾向于用消极被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当一个人失去了控制感,却又无能为力,他们往往变得悲观,抑郁甚至绝望。

而他们的悲观消极,都和习得性无助”有关。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时,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这也就可以解释 ,为什么很多被父母严格管控的孩子,最后都变得被动,消极,严重的甚至抑郁绝望,因为他们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每个人都有追寻自我,掌控人生的需求。

如果无法做自己,他们会选择反抗或者服从。前者选择了对抗,和父母水火不容;后者选择了服从,但最终变得消极被动。严重的,甚至会产生一种自毁的冲动,他们搞砸生活中的事情,或者自伤自杀,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拥有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掌控感。

心理学家

03

信任孩子,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父母事无巨细的照顾和管理孩子,看起来是一种保护和爱护,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会扼杀孩子的主动性,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独立和成长之路也变得尤为艰难。

作为父母,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1. 觉察自己,正视自己的焦虑

父母的过度照顾和管理往往隐藏着自己内在的焦虑,他们把自己的不安投射到孩子身上,通过管理孩子来获得自己的掌控感。

对于这类父母来说,孩子是他们存在和价值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他们无法忍受孩子的分离和独立。

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当你为孩子的事情烦恼时,请你反问自己:

当你能够正视自己的焦虑,并与它进行对话的时候,你就会减少对孩子的控制。

2. 问自己:这是我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

当你想管孩子的时候,问问自己:

中餐厅里,黄晓明的一句话——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被网友疯狂吐槽和玩梗。

这也是在提醒大家,即使出于好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之上。

你在做决定时,要弄清是自己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你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

3. 给予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发展和需求是不一样的,当他是个小婴儿的时候,你二十四小时贴身照顾,有求必应,是对孩子的爱和保护。

当他慢慢长大,你还是事无巨细地照顾和保护,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和自我管理的机会。

你不能一直保护和管束着孩子,然后希望他突然有一天就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控制和能力。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你都要给孩子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去发展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4. 信任孩子, 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这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段子,从侧面也说明了,很多父母并不信任孩子,哪怕是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感受,他们也无法信任。

这种不信任,让很多孩子并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意愿生活,久而久之,他们也丧失了照顾自己,觉察自己的能力。

父母不信任孩子,孩子依赖父母,孩子的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

父母只有先信任,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孩子在经历探索和体验后,进行了自我选择和自我承担之后,他才能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地激发出主动性,才能真正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焦虑感

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如何爱”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当你遇到困惑,遇到烦恼时,别忘了,还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