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学渣”妈妈可以培养出“数感”爆棚的宝宝吗?

数学思维真的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从小处讲:分水果、订饭店,做理财,移动支付;从大处看,目前高精尖的行业基本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什么金融、计算机、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数字城市。糖糖爸最近跟一些博士毕业,从事高技术领域工作的同学聊天,发现数学远比我们想象的应用广和深。宝宝培养良好的数感,不仅可以帮助宝宝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平时我们接触的宝妈很多都自诩为数学白痴”,一看数字就头疼。那么我们这些学渣”妈妈,可以培养出数感”爆棚的聪明宝宝吗?经过一番调研,糖爸认为是完全可以的。

什么是数感呢?通俗的说,就是可以灵活运用数字,会用数字进行运算,能将数字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并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感觉。

再直白点,对于小朋友,就是会用数数、加减、比较、测量等手段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既然所有的妈妈的知识都远远超越了义务教育,教娃学会这点小事又有何难呢?

难度是不大,不过如何根据娃的特点科学的引导,这里面也有学问。

首先我们要了解,所谓数感”都包括哪些内容。美国流行的高瞻体系”幼儿园关键发展指标把数学分为了以下这9个方面:

1. 数字和符号

2. 点数

3.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4. 形状

5. 空间意识

6. 测量

7. 单位

8. 模式

9. 数据分析

平时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有意识的为孩子设置一些暗含数字的环境,也可以在跟孩子的交流中有意的引入数字:

认识数字、点数、部分与整体

大多数孩子在超过12月月龄后就开始认识到事物是有数量的,2岁左右孩子就可以学习用数字来代表数量关系了。比如在宝宝和妈妈要饼干的时候,妈妈可以让宝宝用小手比划1个手指是要1块饼干”。在叔叔阿姨问几岁的时候,可以教宝宝伸出2根手指说我2岁了”

妈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字来描述一些事物,比如,宝宝,帮妈妈拿5块积木过来”,妈妈还给你1块,现在还有几块?”,4块积木可以分成2块和2块,还可以怎么分呢?”

学渣”妈妈可以培养出数感”爆棚的宝宝吗?

如果练习点数,可以这样问:宝宝,碗里有几个苹果呢?”,是不是1、2、3,有3个苹果?”。通过点数,可以让宝宝建立数字和实物之间的关联。很多绘本书也会重复很多相同的动物或者物品,这个也是帮助宝宝练习点数的好工具。

形状、空间与测量

幼儿天生就具备识别和匹配形状的能力,稍大一些的幼儿可以准确的感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并对形状做分类。妈妈可以在和孩子的对话中有意引导,比如看到一个长方形的物体,可以问宝宝,这个物体像什么?”,宝宝可能说像门,也可能说像一本书,或者一个画板,这时候孩子就开始建立形状的分类的认知了。当孩子对形状熟悉后,可以经常问孩子,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方的,哪些是圆的,哪些是三角形的等等。

开放式的建造类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空间的感觉,不管是磁力片,还是积木搭的房子,亦或是沙堡,用橡皮泥捏各种动物、房子等,都对孩子的空间感觉发育有很好的刺激。在游戏的过程中,妈妈可以有意识的提问,比如描述方向:顶上、下面、傍边、后面、远、近、向左、向右”等。

妈妈们都会定期给宝宝量身高,量体重,宝宝会把这个过程当成一个游戏。这个宝宝接触过的比较标准的测量。我们拿不同的2个苹果给宝宝,可以让宝宝感受,苹果的大、小,轻、重。当宝宝会使用尺子、或者量杯,可以引导宝宝用尺子去测量各种东西,并且尝试读出尺子的读数。生活中可以测量和感知的概念很多,比如:尺寸的长、短,重量的轻、重,时间的快、慢,温度的热、冷等。

妈妈

单位、模式、数据分析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逐步帮助他们了解单位,单位是精确测量的要素。2厘米比1厘米多多少?”。

模式,代表着规律,韵律或者节奏。一块红色的积木,一块绿色的积木依次排列这是一个模式;一块红色积木,两块绿色积木依次排列,这又是一种模式。

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抽象和统计,比如,三个香蕉,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那么两个桔子就可以用2来表示。香蕉和桔子哪个多呢?那么3和2哪个多呢?

三角形

看似复杂的概念,其实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用有数感”的概念去和宝宝交流,相信宝宝一定可以很快的将这些概念内化,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呢。

↓↓↓

如果你想获取更多的亲子教育课程,或者有家庭教育的问题不知如何应对点我头像,主页右上角给我私信;此刻亲子和你一起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此刻亲子】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