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近期,上海赫德中学部给家长们上了特别重要的一课”——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而这一切的起点,要从家长改变自己开始。课程最后,心理老师给出了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四字秘诀。
那些家长与孩子之间常见的问题”
01/
有家长反馈说:孩子不仅不听话,还有很多自己的意见,你讲一句,他有10句等着你
随着青春期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独立与自我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不再像小学时听话,而是希望与父母进行双向的沟通,表达自我观点,进行辩论。家长们需要区分辩论和好辩,一个发展出推理能力的青少年,经常愿意来展示他们的智力肌肉,经常会和你为了争辩而争辩。
如果是前者,家长需要肯定并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是后者,建议家长主动做破局的一方,及时休战。
02/
家长求助说:我的女儿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说她一句,她就会哭一个多小时,我想这至于吗?
青少年脑结构中负责产生情绪的杏仁核迅速发育,所以孩子情绪体验会增强。但是因为大脑前额叶发育不成熟,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弱,所以经常会因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而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而且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性很大,常常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
当孩子情绪不佳时,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给他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慢慢平复;
也可以跟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把心里的不开心说出来;
可以鼓励孩子把心里难过的事情跟同学和朋友说一说;
还也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写日记来自我倾诉。
03/
家长求助说:对他好他也不理我,对他凶他也不理我,好的坏的都说尽他都不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
青少年处在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此时他们追求的是独立,回避的是权威。同时由于经验的不足,他们尚无法对自己是谁做出确切的定义?因此会大量的寻求环境的反馈,借以进行交叉比对,认识自己,对于他人所传达的信号会非常的敏锐和敏感。
因此,当父母或代表权威的某人,带着某个目的想和青少年接触的时候,就会容易激起青少年的防御雷达,并摆出防御和拒绝姿态。因此当我们想主动和青少年接触的时候,带有目的性的对话发起,往往都会导致我们的对话被拒绝甚至激发反抗。
因此给予选择,并保留讨论的空间和余地是相当重要的。在谈话时将他们作为平等的个体交流,会让他们感觉安全和被尊重,进而愿意听听看家长说了些什么。
青春期孩子有哪些危险信号”
真正值得家长引起重视?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任何迹象,家长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青春期危险信号”
(1)青少年长期沉默寡言,对别人毫无兴趣。
(2)青少年没有同龄朋友,也没有融入同龄群体。
(3)青少年的课外活动或周末活动的模式突然改变(而且他不愿意让你结识新朋友)
(4)青少年我行我素,避开你或其他成年人。
(5)青少年老实、温顺,从不追求独立,从不发起活动。
(6)青少年在学校的行为(出勤情况或者学业成绩)突然变得更糟糕。
(7)青少年经常离家出走或逃学。
(8)青少年经常打架和对他人施加身体虐待,
(9)青少年与许多同伴发生随意的性行为。
(10)青少年经常酗酒。
(11)青少年频繁甚至一直陷入焦虑或抑郁。
(12)青少年由于过分关注外表而导致体重处于危险的边缘。
(13)青少年谈论或者威胁要自杀。
了解孩子,首先得改变自己
与生俱来的爱与家长权威的同时存在,让亲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走向过度关注或过度管束。想要真正和孩子之间营造良性的亲子关系,其实是需要家长先改变自己。
所以,在此次上海赫德中学部的家长共修课堂上,心理老师让家长们给出他们希望的改变”。
破冰环节希望的改变”:每个家长分别抽取代表我期望中父母角色的样子和我现实中的样子”的两张情绪卡片,并进行小组分享。
以下为赫德中学心理老师的阐述▽
在第一个希望的改变”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部分家长期望的父母形象与自己的现实表现有很大的差距。
大部分家长都渴望与青春期孩子做朋友,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和谐共处,陪伴他们共同成长;
现实中,家长又因各种繁忙很少陪伴孩子,却又以爱之心、爱之名,高视角、高姿态,对孩子的成长过度参与、控制、干涉,保护、要求,常常忽视孩子的优点,一味地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孩子不能达成自己的期待时,又常常会情绪失控。
情绪卡片”的活动中,我再一次看到期望和现实之间的明显差距,似乎在一次次选择的节点之中,家长们逐渐偏离了自己所想前往的道路,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现实。
分享环节里,我发现了有一些家长面对这样的呈现时会感觉到陌生,不太清楚应该怎么做或者做什么,这让我有了一些感受。
当学习了很多看见”和倾听”孩子的技巧,我们也忽略了家长们也是需要被看见的,看见自己的情绪,看见自己的需要。可以从家长们期待和现实的差异之中看出来,逐渐地背离自己,走向了自己不想成为的样子。
最后,家长们明显放松下来的表情和肩膀,让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也希望这样的看见,可以在家里继续发生。
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秘诀
课程最后,心理老师给出了最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亲子关系,那就是亲密有间”。
亲密”体现在父母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会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孩子永远的后盾。
有间”体现在父母能给予孩子独立自主的时空,不包办替代,不过度保护,不随意侵犯孩子的个人隐私,不过度干涉和控制青少年的学习、人际交往、日常穿着、个人生活习惯等,同时给孩子的言行设定一定的限制,坚守家庭教养的底线。
注:图文来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