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亲密关系中彼此对对方都有一定的期望与需求,在父母跟孩子之间也不例外
下面我将从四个不同时期来分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孩子对父母的需求
首先,在孩子出生到学龄前这段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仅限于健康,懂事,听话
而这一时期,孩子对父母的需求也只是体现在被爱,被照顾,被呵护上,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会以哭闹的形式来抗议。
这一时期,父母对孩子没有太多的期望,孩子也没有学习的压力,这是父母跟孩子之间最融洽最幸福的时光
其次,孩子处于学业期时,这一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基本上都集中于学习好这一点,这种期望难免夹杂有与同事朋友之间的攀比以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所以这种期望往往过高
在这漫长的学业期,孩子则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自己,包容自己,接纳自己,在一些事情上希望父母能够给予恰当的引导
这段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孩子对父母的需求很有可能不能很好的对接,这样双方的矛盾与摩擦在这一段时期会表现得尤为突出
再次,孩子毕业走到社会这一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相应的变成了希望孩子能够找个好工作找个好伴侣生个好孩子
这一时期孩子忙于交朋友忙于开展自己的事业,用于与父母共度的时光较少,孩子对父母的需求则体现在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孩子成了家之后,这时,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上可能还会有这儿那儿的不舒服,这一时期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则是希望小夫妻能够和和睦睦,能够孝敬他们,能够经常去探望他们
这一时期孩子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家庭中也有了下一代,这时大部分孩子对父母的需求则体现在希望父母能够帮助他们带带孩子
这样这一时期父母跟孩子双方的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会产生矛盾。我个人认为,孩子在这一时期就要多体谅父母,如果父母体力不足以照看孩子,那就把照看孩子的任务交给社会,让父母能够安享晚年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