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两天看见的爸爸终于出现在了幼儿园门口”的事情
让我想起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生活中,父亲的存在。
许多家庭都是妈妈在支撑着日常,虽然说这是家庭女性应该做的。
但是一份责任应该共同承担,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义务。

孩子生病的时候,丈夫忙前忙后,耽误了上班,差点就被炒鱿鱼了,我看着丈夫这么辛苦,不忍心,就把他从医院赶了回去,自己一个人照料孩子。
虽然人回去了,但是心还是放不下的。一下班就往医院跑,隔不了多久就会打电话过来。
我开玩笑的对他说:你这是关心还是监督我,有没有把孩子照顾好呀?”
孩子和丈夫听了之后都笑了起来。主治医生看见这一切后,满脸姨母笑”的对我们说:你们这样的家庭真让人羡慕呀。”
医生告诉我们,其实许多家庭里,爸爸的角色是很难做到参与进来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和孩子相处,而且有的时候,有的爸爸自己都像是一个小孩子。

有的小孩抱到医生这儿来,问这个爸爸不知道,问那个爸爸不知道,有的甚至连孩子多大了都说不出来,让我替孩子感到可惜的同时,也心痛妈妈的不容易。
孩子从还没有出生就待在了妈妈的肚子里,由母亲辛苦抚养,等到孩子出世了还没有人一起照料,可真的是太辛苦了。
宝宝已经这么大了,爸爸却还像个孩子一般,丧偶式”育儿累垮母亲。正确的家庭教育里,父亲和母亲二者缺一不可,都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
一、为什么会出现丧偶式”育儿父亲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
父爱如山,男人总是比较不善言辞,对于情感的表达比较迟钝、木讷,不喜欢改变,就算是面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我有个朋友说典型的理工男,不喜欢与人交流,和熟络的朋友也很少开玩笑。毕业多年,最后和门当户对的同村女孩结了婚,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宝宝。
孩子满月的时候,我们因为喝满月酒见到了宝宝。我们都抱在手上逗孩子玩,见朋友过来,便喊他一起玩,可是他不仅不抱孩子,孩子看到爸爸”也没有什么反应,还不如我们这些外人”来的亲昵。

朋友说,自己不知轻重,怕伤到孩子,就没怎么带过孩子。问到孩子有多重,他也一无所知,家庭中,孩子没有了父亲的照顾,像是折了翅膀的天使,总少些什么。
爸爸们觉得自己承担了经济上的责任,无暇顾及生活。
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男性身上体现的很强烈,这也是有的爸爸不愿意带孩子的原因。有了物质条件的满足,爸爸在孩子的生活里,就完整了吗?
并不是,父爱对于孩子来说是勇敢、责任、担当的来源,爸爸给孩子的鼓舞作用是母亲一个人做不到的。
害怕面对、自己心智尚未成熟,这些都是爸爸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的原因。孩子的生命不应该缺少父亲,丧偶式”教育不可取,家长们慎重。

朋友小妮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爱和关怀,更别说照顾了。他常年出差,飞在国内国外各个地方,以至于当他回到家中,满心欢喜的抱孩子的时候,孩子冷不丁的问了妈妈一句:妈妈,他是谁呀?”
时间流逝,孩子起初非常没有安全感,不愿意和爸爸相处,更不知道这个男人是谁,但是好在丈夫重视孩子,对这个家庭也很在乎。他不断的给孩子相处的时间,陪孩子度过周末,一点一点的把以前漏掉的事情,捡了回来。
丧偶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丧偶式”教育下的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小的时候,小朋友们总喜欢拿彼此的爸爸妈妈说笑,比如说你的妈妈是个外卖员”、你是个没有爸爸的孩子”,别小看了这些玩笑对孩子的影响,一句句,一声声,都像刺一样扎在孩子的心里。
因为缺少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孩子总会感觉到不安心,如何正常生活在一起还好,要是父亲常年见不到,也不过问自己的事情,孩子内心势必因为缺乏安全感而产生自卑的情绪。
丧偶式”教育让孩子缺爱。

孩子并不知道爸爸是害怕和自己相处,也不知道爸爸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他会觉得爸爸不爱我”。
强烈的缺爱的感觉,让孩子陷入恐慌,他觉得自己是错的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改起。慢慢的,孩子会变得从众,心里产生阴影,在自己的未来里,也会影响他自身爱的表达方式。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双方的爱,丧偶式”教育下的孩子,终归是可怜的。
三、家庭如何改变丧偶式”育儿的状况?爸爸在哪里?丧偶式”育儿中,是累垮的母亲和不存在”的父亲。
改变丧偶式”育儿的状况刻不容缓,试试这样做,让你的孩子接受完整的家庭教育。
做爸爸”,从胎教开始。

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爸爸们就可以边和孩子说话,让孩子熟悉自己的声音,这样以后的相处中,孩子会对自己更加亲密。
陪伴孩子。
就算父爱无言,我们也需要经营。
平常陪孩子聊聊天,说一天的生活,或者在一旁陪着孩子看电视、看书等,孩子不一定需要爸爸妈妈陪着闹腾,有时候安静的相处模式也是可以的。只要孩子适应了这样的方式,感到家长的爱,便是成功的陪伴。

与孩子相处,形成的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而不是固定的行为。
对于这个话题,您有什么要分享的吗?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