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的早期教育,真是门学问,正确的引导 从哪开始呢

作为一名全职妈妈,独自带娃,要学的东西很多!从哪里下手呢?首先当然是学习育儿知识。

孩子的早期教育,真是门学问,正确的引导 从哪开始呢

要想孩子发育好,早期教育很重要。其实孩子的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 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是认识这个世界的管道,乃至于所有学习的基础。爸爸妈妈别忘了配合孩子的发展,提供其成长所需的感觉刺激哦!

孩子在出生时虽然大脑的神经细胞数目已经足够多,但是还需要它自身的不断增大和功能的健全。神经细胞的发育除了需要营养供给以外,还需要外界给予一定的刺激。大脑虽然完成了运动和感觉神经的设置和髓鞘化,但是还需要通过应用形成神经回路而巩固下来。因此,对于新生儿来说,早期教育就是要给予五官和皮肤感、知觉方面的刺激。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觉

新生儿的听觉发育规律一般是: 由强到弱,由近及远。由于刚出生的宝宝,中耳里还有羊水残留,几天后才能被完全吸收,此时宝宝并不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但能听到较大的声响。如果突然出现60分贝以上的声音,宝宝很容易受惊吓,会全身抖动、眨眼、皱眉头、前臂急速屈曲、两手握拳、哭闹、喘气甚至停止进食,所以尽量不用声音太大。

孩子一出生不但能听声音而且对声音有定向力,也就说明出生时就已经完成了视听结合的神经连接。孩子喜欢听母亲的声音,喜欢听柔和、缓慢、优美的的声音,拒绝噪声。因为这些声音会给宝贝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宝宝产生安全感。

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和孩子说话,让孩子听听优美的音乐,来减少宝宝的躁动不安和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恐惧心理。

二、视觉

新生儿的视觉发育规律: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喜欢轮廓鲜明、颜色对比强烈的图形。如:环形和有条纹的黑白图形;喜欢看复杂、有丰富内容的图形;喜欢看人的脸;对红颜色有偏爱。且焦距约20厘米,太近太远都看不清楚。而且孩子还能记住所看的东西,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变换新的东西,重新引起他的兴趣。我们要选择满足以上要求的玩具给予孩子视觉上的刺激。

三、味觉

新生儿味觉发育规律:喜欢甜味,对于咸味、苦味、酸味不喜欢。 味觉系统在婴儿和儿童时期最发达,以后就逐渐衰退。

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对强烈味觉刺激即有微弱的反应,如母亲进食大蒜等刺激性食物,胎儿有反应。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出生后1~4个月,对甜味有明显的偏好。4~6个月对食物轻微的味道改变已很敏感,比如:对常接触的味道,甜味,酸味,咸味,苦味,有明显偏爱,是味觉发育关键期,也是味觉可塑性窗口期,此期应适时引入各类食物。6~12个月形成对口感和食物材质的偏好。1~2岁形成味觉心理体验,能通过食物外形判断味道、是接受还是拒绝,拒绝新接触味道。因此对于小儿的厌食应从6个月开始预防,多给孩子不同味道进行刺激,多种口味干预,可以避免日后小儿的厌食、偏食,让孩子的味道记忆仓库更加丰富。在这个阶段不要养成孩子吃甜味的习惯,否则孩子就不爱接受其他的味道了。

四、嗅觉

新生儿嗅觉发育规律: 嗅觉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感觉,在胎儿7—8个月时嗅觉器官即已相当成熟,出生时嗅觉中枢与神经末梢已发育成熟,出生后即已有了嗅觉反应。新生儿出生第五天,经过几天的母乳喂养,就能通过嗅觉,分辨不同气味,可以嗅到母乳的香味,准确辨别妈妈的气味了;能区别乳母和其他母亲奶的气味,对沾有母乳气味的物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且会对刺激性气味表示出厌恶。3—4个月时就能稳定的区别不同的气味,以及愉快与不愉快的氛围,7~8月开始对芳香气味有反应。经常让孩子闻闻各种气味有助于提高孩子对气味的分辨能力。

五、触觉

触觉发育规律: 在0~2个月大时,其触觉发展主要以反射动作为主,这些反应都是为了觅食或自我保护。3~5个月:宝宝可以将反射动作加以整合,利用嘴巴与手去探索,并感受到各种触觉的不同,开始懂得做简单的辨别。6~9个月:宝宝的触觉发展已经遍及全身,会用身体各个部位去感受刺激、探索环境。10个月:宝宝的触觉定位越来越清晰,开始分辨出所接触的不同材质。

孩子的皮肤、眼、嘴、手、脚是触觉器官,而眼、嘴、手掌、足底等是最灵敏的部位;前臂、大腿、躯干的触觉则较迟钝。

触觉的定义: 身体碰触到东西时的感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也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系统,是婴儿认识外界事物,探索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新生儿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物体的质地和疼痛有触觉感受能力。就是说他有冷热,疼痛的感觉,喜欢接触质地柔软的物体。嘴唇和手势是触觉最灵敏的部位,新生儿就有吸允手的动作而自我满足。触觉是婴儿安慰自己,认识世界以及和外界交往的主要方式。透过多元的触觉探索,有助于促进动作及认知发展。妈妈还怀着宝宝的时候就开始发育了!丰富的触觉刺激对智力与情绪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良好的触觉刺激是宝宝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触觉和感知觉的联系: 触觉能够促进感知觉的发育,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在其认知活动和依恋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感知觉的发育是从婴幼儿降生就开始的。并在降生的头几年内发展迅速,绝大部分的基本感知觉能力在婴幼儿期即已完成。在婴幼儿早期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着主导的地位,是婴幼儿探索世界、认识自我过程的第一步,是以后各种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活动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感知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人通过感知觉从外界刺激中获取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这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有选择性的过程,感知发展就是指在这一过程中的能力的增长。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外界环境的知识,所以这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的增长是感知系统与外界反复接触、反复练习,并通过自身调节和逐渐积累经验的结果。

孩子的触觉是认识世界的渠道之一,所以不要太限制他的活动。更不应该给孩子蜡烛包”、戴手套,使手指活动受到限制,不利于触觉发育。要让孩子的手、脚能自由活动,去感觉外界。在这个时期可以让孩子去抚触外界事物。可以用各种质地的玩具刺激孩子的皮肤和手脚。如毛巾的、绒毛的玩具,木棒或金属棒。这个时候孩子可能爱吃手,这是孩子探索外界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寻求安慰,这是情感发展的需要,不要制止,但是一定要洗干净手。 适当加以训练,可以使孩子触觉更敏感。触觉敏感的孩子反应更快、更灵活。

不要给孩子戴手套或者捆绑手臂。孩子吃手、吃玩具、抓脸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另外,要想保持触觉的灵敏性,最忌讳极端的触觉体验,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烫、冷、粗糙等感觉都不要让孩子体验。

总之,触觉是促进感知觉发育的早期教育、间接或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发展,必须抓住这段黄金时间给予孩子感官最佳的刺激,奠定好孩子感觉器官发育的基础。

以上的刺激,就是我们说的早期教育,掌握孩子的发展规律,适当进行各个阶段的刺激训练,满足宝宝的成长需求,给宝宝正确的引导,才是真的爱他/她哦。

图片为网络下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