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紫苏图片 什么是紫苏水

紫苏的功效

紫苏的功效如下: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茎、叶,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我国南北均产。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药性】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本品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可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     【用法用量】煎服,5~9g,不宜久煎。     附药 紫苏梗     为紫苏的茎。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希望我的回答你帮你有所帮助。

紫苏图片

紫苏是什么花

【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 【来源】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带枝嫩叶。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割下全株,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一、锦紫苏花语 等待爱情 二、紫苏忧伤的花语 1、无望的爱 2、绝望之情

紫苏图片

什么是紫苏水

紫苏是一味中药,紫苏水就是紫苏叶泡的水。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苏麻红、红苏麻,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紫苏叶叶面呈绿色或紫色,叶背则皆呈紫色,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中、止咳平喘、利膈宽肠、解诸毒之作用。现代营养学发现紫苏油主要成分:α-亚麻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维生素E,18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尤为丰富。

  必须脂肪酸的作用:

  一、健脑

  健康的人需要大量脂肪酸EPA和DHA(OMEGA-3),这两者都是常见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对我们的心血管起保护作用,而且也有益于大脑的健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大脑的60%是由脂肪材料构成,神经的生长需要必需脂肪酸作为原材料。对神经和神经原的机能来讲,需要必需脂肪酸提供能量。对于学生来说,大脑中应有足够的DHA,否则,即使刻苦学习,大脑细胞也得不到良好的刺激及生长发育,因此必须摄入足量的紫苏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孕妇与幼儿也有健脑效果,如果孕妇缺少DHA,胎儿脑细胞数必然不足,严重时会引起弱智或流产。所以孕妇在妊娠时能长期补充DHA(紫苏油),通过母体将DHA输送到胎儿大脑,对胎儿大脑的初期发育起到关键作用。必需脂肪酸能促进核酸、蛋白质生成,帮助神经传导和促成神经突触生长、分化、成熟,对婴儿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人体缺乏必需脂肪酸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从而情绪低落,麻痹,掌控能力失调和加速衰老。

  二、预防心脏疾病,老年性痴呆
  心脏疾病是人类的第一号杀手,α-亚麻酸可降低中风的机率和心脏病的突发,预防乳癌和肠癌。α-亚麻酸可降低70%心脏病突发的风险。紫苏油中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OMEGA-3,它是我们人类一生需求的脂肪酸。老年性痴呆,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瓣膜的疾病甚至癌症,都是由于炎症间接引起的,老化也是体内炎症所致。必须脂肪酸可以控制慢性炎症,却没有副作用。

  三、治疗风湿关节炎
  研究证明,OMEGA-3必需脂肪酸可以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其它的一些炎症。

  四、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素是我们体内生化合成的一种类似荷尔蒙的物质,它有正作用也有副作用,体内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形成前列腺素E2,它促进炎症的扩散,α-亚麻酸可产生前列素E3,它能抑制E2的生成。大量坏的脂肪酸滋生肿瘤细胞,常常产生大量的前列腺素E2,同时降低免疫系统让肿瘤细胞能够躲过免疫防线,一些癌细胞支配前列腺素E2的产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OMEGA-3必须脂肪酸可以降低前列腺素E2产生的风险,维持体内脂肪酸的平衡。
  据文献报道,英国专家发现并分离出了导致癌症患者身体消瘦的一种物质,而且还惊奇发现这一物质的活动受到紫苏油控制。
  这种名叫长奇非克因小的物质类似荷尔蒙,是由某些顽固的肿瘤所产生的,它利用脂肪来供给肿瘤,促使肿瘤的生长,从而使患者身体消瘦。而二十碳五烯酸(EPA)这种物质能控制长奇非克因小的活动,从而控制癌症患者的消瘦,还能使肿瘤缩小。此外,日本有人用紫苏油与其它油做抗大肠菌的对比实验,证明紫苏油抑制肿瘤的作用强于红花油,豆油。
  传统摄取不饱和脂肪酸三种途径比较
  1、传统的鱼油 2、亚麻子油中的OMEGA-3 3、紫苏油
  传统的鱼油和亚麻子油中的OMEGA-3有引起肠道不适的副作用。但是紫苏油没有此副作用。深海鱼油可降低冠状动脉硬化的风险,除此之外鱼油还能限制非正常血小板凝聚和防止心脏病突发和血栓形成,预防中风。而在这点上,紫苏油比鱼油具有更强的作用。在老鼠的试验上,紫苏油降低白细胞三烯B4合成在钙离子载体嗜中性细胞的效率最高,通过控制白细胞三烯B4的合成,可以降低心律不齐和心脏突然死亡的风险。如果每天摄取3-4克α-亚麻酸可以抵抗心脏冠状动脉疾病。动物的实验表明,喂食鱼油和紫苏油给两组老鼠,鱼油组发现DHA累积磷脂在肝脏和心脏,而紫苏油没有。中医认为:《本草汇言》称紫苏有“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诸气、化痰气”的作用。而气对血有“生、行、摄”的作用。特别是对血的行的作用,更为突出。也就可以这样理解,紫苏利气,气来行血。
  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每次一粒,与饭同吃。
  中药功用:

  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中药剂量:

  3~10克。

  不宜久煎

紫苏图片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 (《药性论》) 【异名】苏叶(《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 【植物形态】①皱紫苏,又名:赤苏(《补缺肘后方》),紫苏(《食疗本草》),红紫苏。 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茎直立,高30~100厘米,紫色或绿紫色,圆角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具有紫色关节的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5~7.5厘米,有紫色或白色节毛;叶片皱,卵形或圆卵形,长4~12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突尖或长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细油点。总状花序稍偏侧,顶生及腋生;苞卵形,全缘;花萼钟形,外面下部密生柔毛,先端唇形,上唇3裂,下唇2裂;花冠管状,先端2唇形,紫色,上唇2裂,裂片方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二侧裂片近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雄蕊4,2强,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4裂,花柱出自子房基部,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卵形,含1种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野生或栽培,分布几遍全国。 ②尖紫苏,又名:野生紫苏。 形态与上种相似。全体被疏柔毛。叶长卵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具粗圆齿,两面均平坦,不皱,紫色而被毛。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小坚果褐色至淡黄色。 以上植物的根及近根老茎(苏头)、茎(紫苏梗)、宿萼(紫苏苞)、果实(紫苏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在9月上旬(白露前后)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置通风处阴干,然后将叶子采下。 【药材】干燥完整的叶呈卵形或圆卵形,多数皱缩卷曲,或已破碎,两面均棕紫色,或上面灰绿色,下面棕紫色,两面均有稀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近圆形,有柄,质薄而脆。切碎品多混有细小茎枝。茎四方形,有槽,外皮黄紫色,有时剥落,木质部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气芳香,味微辛。以叶大、色紫、不碎、香气浓、无枝梗者为佳。 主产于江苏、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皱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内含紫苏醛约55%,左旋柠檬烯20~30%及α-蒎烯少量。还含精氨酸、枯酸、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又,叶的挥发油中含异白苏烯酮等。尖紫苏全草含挥发油,内含异戊基-3-呋喃甲酮、紫苏醛、α-及β-蒎烯、d-柠檬烯、l-芳樟醇、莰烯、薄荷醇、薄荷酮、紫苏醇、二氢紫苏醇、丁香油酚。 【药理作用】①解热作用 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克/公斤经口给予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用朝鲜产紫苏的浸出液,给予因温刺而发热的家兔,亦有较弱的解热作用。 ②抗菌作用 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③对血糖的影响 紫苏油0.35毫升/公斤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紫苏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作成肟后,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将此肟溶于橄榄油中皮下注射,亦有作用,但较缓慢。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 ②《千金·食治》:"味辛,微温,无毒。" ③《本草衍义》:"味微辛甘。" 【归经】入肺、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功用主治】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①《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②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③《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④《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⑤《履巉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⑥《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⑦《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⑧《本草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温病及气弱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②《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 【选方】①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②治卒得寒冷上气:干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④治伤寒啘不止: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⑤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紫苏饮) ⑥治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⑦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⑧治攧扑伤损: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 ⑨治蛇虺伤人: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 ⑩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⑾治寒泻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 ⑿解食鱼、鳖中毒: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 ⒀子宫下垂: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3天。观察552例,经四个疗程后近期控制62例(11.2%,显效150例(27.2%),好转213例(38.6%,无效127例(23%)。对单纯型(434例)和喘息型疗效相似。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用药后多数患者反映食欲增加,部分患者睡眠较前安静,心跳减轻,个别病例出现利尿作用,浮肿消退。仅个别患者出现口干、唾液减少等副反应,一般均较轻微,为时短暂,不须处理,可自行消失。 ②治疗寻常疣 将疣周围皮肤消毒(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治疗20例,连续摩擦2~6次皆愈。 【名家论述】①《纲目》:"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芎穷、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②《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花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一物有三用焉:如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节不利,或脚气疝气,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设或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三者所用不同,法当详之。" ③《药品化义》:"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丹溪治春分后湿热病,头痛身热,脊强目痛,鼻干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助其威风,发汗解肌,其病如扫。取其辛香,以治抑郁之气,停滞胸膈,入分心气饮,开心胸郁热神妙。如寒滞腹痛,火滞痢疾,湿滞泄泻,少佐二、三分,从内略为疏表解肌最为妥当。参苏饮治虚人感冒风寒,方中一补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义,减去人参,或服之不应,或邪未散而正气先虚。" ④《本草乘雅半偈》:"(紫苏)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叶则偏于宣散,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 ⑤《长沙药解》:"苏叶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冲逆,扩胸腹而消胀满,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发散风寒,双解中外之药也。" ⑥《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今人恒以茎、叶、子三者分主个症。盖此物产地不同,形状亦别,多叶者其茎亦细,而茎杆大者,则叶又少,故分析辨治,尤为精切。叶本轻扬,则风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茎则质坚,虽亦中空,而近根处伟大丰厚,巨者径寸,则开泄里气用之,解结止痛,降逆定喘,开胃醒脾,固与开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则滑利直下,降气消痰,止嗽润肺,又是别有意味。此今人选药之密,已与宋金元明不同,不可谓非药物学之进境者。" 【说明】紫苏有两种,其中一种叶背紫色,有芳香清甘之味,常用此种鲜紫苏叶和嫩姜捣烂加盐拌白切猪肉,白切鸭肉食用;或用鲜紫苏叶加大蒜头,食盐捣烂为凉拌菜食用。有行气健胃,帮助消化,发汗祛寒之作用

紫苏有什么功效?

紫苏又名桂荏、赤苏、白苏等,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 [紫苏的药用价值] 紫苏以嫩叶供食用,营养丰富,除含维生素和矿物盐类较高外,还含有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有机化学物质,据特异芳香,有杀菌防腐作用。根、茎、叶、花萼、及果实均可入药,有散寒、理气、解鱼蟹毒的作用。用紫苏业煮鱼蟹,可增加香气和美味。还有健胃、发汗、镇咳去痰、利尿、净血、镇定作用,可治疗风寒感冒、头疼、胸闷等症。紫苏汁液可供糕点、梅酱等食品染色之用,是天然色素原料。嫩叶还可生食、炒食、做汤、制酱,植株可腌渍,可以出口,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外销蔬菜。 [紫苏大叶的营养成分] 紫苏大叶中促蛋白含量高达22%以上,脂肪5%,粗纤维14.4%,钙1.1%,磷0.27%,氨基酸种类齐全,既含有成人必需的8种氨基酸,又含有儿童必需的10种氨基酸。 科学家对紫苏的近百种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表明紫苏籽中的à--亚麻酸是维持大脑神经系统功能所必需的因子,具有抗血栓、降低血压、减肥、降血脂的作用,预防癌变和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提高学习记忆力和视力功能、改变过敏体质等。

紫苏是什么味道?

香甜的味道

很神奇,但真是闻到了香甜的味道。紫苏洗净、晒干,用白醋浸在坛子或瓶子里,或者还会放点青梅。够时间就拿出来,装一饭碗,洒上白糖,很好吃、很开胃。尤其是那紫红的颜色,很炫目。湖南的特产小吃,紫苏姜应该就同此理吧。
紫苏(因其叶片背面呈紫色而得名,又称干紫苏、叶苏梗、亦称赤苏、鸡苏)、家紫苏(习惯以家种者发汗力强,品质较野生者佳,称家紫苏)、紫苏叶(指将紫苏叶经洗净阴干入药者,亦称干苏叶,简称苏叶。其以解表见长)、嫩紫苏叶(苏叶中以6-8月花将开放面叶正茂时所采集者。其叶大、色紫、质厚嫩,擀气较浓者为佳,称嫩紫苏叶)、紫苏梗(是将紫苏的主茎经洗净水浸润透,切段晒干入药者,简称苏梗。其长于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发汗解表之力较弱)、老苏梗(指在秋末割取地上的部分,除去小枝、叶片和果实,晒干入药者)、嫩苏梗(指在夏末采苏叶时,切取粗粳晒干入药者,入药以嫩苏梗为佳)、炒苏叶(指将净苏叶用文火略炒取出放凉入药者,也有用密拌炒者,称炙苏叶,其辛散力略缓)、炙苏梗(指将净苏醒用蜜和不拌匀,置锅内略炒至蜜吸尽力度,晾干入药者,其药力稍缓)等。

苏子叶是否也称紫苏

紫苏又分白紫苏和红资苏 详细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45805.htm

紫苏叶怎么吃才减肥

苏叶,也就是紫苏叶,可入药,南方多为新鲜食用,在我家,紫苏叶一般是拿来抄田螺,抄狗肉吃的,特别香:)味道很特别,叶子很粗糙,味道微辛。可以去风寒,治疗咳嗽气喘,最重要的是可以加速新成代谢,消脂减肥!! 所以,苏叶茶不但有减肥瘦身的神奇效果,还有起到预防感冒保护嗓子的作用哦! 1、金银花苏叶茶(冬天使用最佳): 材料:金银花、茶叶各10克,苏叶、薄荷各5克 做法:一起放入杯中,开水冲泡 用量:每日一次 效果:加速代谢,清热解毒,感冒的时候使用最佳!!还可以减肥! 2、生姜苏叶茶 材料:生姜4片,苏叶10克,绿茶15克 做法:用锅加水煮开之后熬5分钟即可 用量:每日一次 效果:止泻,燃脂,尤其是腰腹部减肥,效果很明显(也是我最近一直在坚持食用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