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如何利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宝宝锻炼?
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和成人互动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家长要抓住时机,多为宝宝提供练习的机会,引导练习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等各项能力。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应侧重帮宝宝增加肌肉的力量,锻炼身体协调性,让他逐渐学会坐,翻,爬,站等动作。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有目的地做一些练习。
如果宝宝已经尝试扶坐,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宝宝想要自己坐起来”的身体语言,拉住宝宝的双手,让他借力站起来;还可以让宝宝将双手支撑在身体前,像青蛙一样坐着。
待宝宝可以熟练扶坐后,家长可以用玩具在他头顶上方引逗,让宝宝试伸手抓玩具,练习独立坐直。

如果宝宝已经开始尝试扶爬,可以让宝宝俯卧,在离他不远处放上玩具,吸引他抓够玩具,练习爬行。
如果宝宝已经尝试扶站,家长发现宝宝有想要站起的欲望时,可以提供帮助,让宝宝适当借力,从坐站姿势站起来。
家长要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他力所能及的练习,不要急于求成,强迫宝宝进行锻炼,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许多重要的生活技能与精细运动能力有关,比如吃饭,画画,刷牙,系鞋带,扣扣子等,因此,家长应该借力玩具或物品,锻炼宝宝手部精细运动能力。
块状物品,木质积木,塑料积木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块状物品,能够有效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但积木块大小应保证宝宝无法吞咽。
毛绒玩具,松软的毛绒玩具会受宝宝喜爱,吸引他抓住手里把玩,锻炼精细运动能力,但要注意选择短毛绒,并定期清洗。

日用品,许多宝宝喜欢将日用品作为玩具,比如勺子,瓶子,碗盘等,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材质安全的让宝宝练习抓握。
各种不同大小,材质和纹路的球。可以用来让宝宝捏,挤,体验不同的触觉感受,提升精细运动能力。

宝宝虽然还不具备成熟的社交能力,但会通过微笑,尖叫等方式表达自己,和周围的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在这一阶段,即可开始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带宝宝多接触陌生面孔,比如同龄小朋友,邻家的叔叔阿姨。家长要注意做好引导,如果宝宝对陌生人表现得抗拒,不要强迫他一定要和陌生人交流。
让宝宝照一照镜子,帮助他熟悉自己的五官,这既是在加强自我认知,也是一种和自己的交流。
教 宝宝利用简单的手势表示你好”再见”谢谢”等。

发展语言能力,可以从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熟悉的事物开始,比如为宝宝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解释一些现象的因果关系等,宝宝在尝试理解的过程中,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会得到提升。
为宝宝介绍看到的各种物品,帮助宝宝将词语与实物建立联系,为日后学习语言做积累。
为宝宝描述所见的场景,比如,小汽车跑得很快,玩具在客厅里,拖把是用来擦地的,等等。这引介绍实物相比难度有所提升,因为里面有抽象的概念,起初宝宝可能不理解,但在不断听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明白其中的含义。

和宝宝一起观察生活现象,讲解因果关系。比如下雨时告诉他看,下雨了,所以地面湿了”;也可以把宝宝喜欢的玩具用手帕盖住,然后告诉宝宝,小汽车看不见了”,之后再鼓励宝宝找一找小汽车。
模仿各种声音,比如消防车警笛,水壶哨音,电话铃声,口哨声,各咱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尝试有目的地发音。

要牢记,语言能力是随时随地的,只有先经过大量的语言输入,逐渐完成内化,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开口说话,因此,家长不要认为宝宝太小不懂而忽视日常交流,要多和宝宝互动,让他有机会听到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