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不断突破自我、有所进步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表现才起着决定作用,孩子的主观意愿往往对孩子能否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但孩子并不是都一直能够勇往无前的,孩子会退缩、会不自信、会瞻前顾后,会限制自己。

他们取一只跳蚤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如果猛然拍桌子,跳蚤会蹭得跳起,能跳自己身高百倍以上的距离。这令生物学家惊讶。
但是随后,团队成员在跳蚤上空放一块玻璃板,然后逐渐降低玻璃板的高度,跳蚤每次都会撞到板子摔下来,逐渐跳蚤降低自己的高度。但是当把玻璃板抽出,再次拍桌子时,跳蚤却再也跳不高了。
显然跳蚤是有能力跳更高的,但是有了玻璃板的经验后,它给了自己一个安全高度的限制,不会去尝试跳更高了。即使最后障碍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跳蚤意识里的障碍还存在。
这便是生物学概念上的自我设限”。

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孩子往往也会有这种倾向。
对孩子来说,自我设限”是指,在心理给自己暗示一个范围或程度,认为自己的发展或进步不会超过这个范围和程度。
这是一个限制自我能力的心理暗示。有些父母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不敢尝试。小小的孩子也会给自己定一些条条框框。
周周的孩子自小喜欢画画,周周也一直留心培养孩子的这一爱好。
一直盼望着孩子长大,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和表现自己。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她在具体某些事情上反而变得越来越胆小”了。
周周听说学校最近有个绘画大赛,鼓励孩子去投稿参加。但是放学回来后,孩子并没有把报名表交上去。

孩子说:我还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肯定画不好的,肯定不会入围的,这次还是不参加了。”但其实,根本不是孩子的能力不足,而是孩子在自己这关就败下阵来。
周周发现,除了绘画大赛之外,孩子在其它一些稍微具有难度的事情上也是如此。
比如,在学校选小组任务时,孩子也会倾向于选最简单的拿一个,她说:其它的太难了,我可能会完不成的。
她总是将自己框在安全的范围之内,生怕多迈出一步便会给自己反弹出危险来。
孩子的自我设限往往是关乎很多问题的,孩子正处于各方面开始发展、开始进步的时期,一个领域的设限,往往也反映和影响在其它领域。

自我设限的孩子由于潜意识里对自己强大的限制,往往能够把这种内在限制转化到外在来,反映在自己方方面面的行动中。
自我设限”的孩子更加不自信。
孩子一旦在心里给自己施加了限制,他会在深层意识里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是不够优秀的。孩子给自己定好的条条框框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等更方面不自信的基础上。由此,孩子在做事情时,往往会显得更加不自信。
如周周鼓励孩子参加绘画比赛,孩子想的却是肯定画不好的”,这是不自信的孩子才会有的表现。
自我设限”的孩子会选择最简单的事。
孩子在意识里给自己的限制其实是一个舒适区,在这个舒适区里,孩子可以较为轻松地应付”任务。
孩子永远会选择困难最小的事情,这让孩子感觉到放心和安全,甚至不需要耗费更多的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孩子心里自然没有压力。
所以,周周的孩子在选择小组时,会毫不犹豫地待在最简单那组,即使她能够做更难的任务,她也不想去。

自我设限”的孩子借口多。
很多时候,孩子会把内心的自我设限反复地向父母强调。这道题我肯定做不出来”,跳绳太难了,我不擅长,最多只能50个”,下次吧,这个比赛要求很高的,我做不到”……等等。
诸如此类的场景发生后,父母也不难发现,孩子的自我设想”很像是在找借口,以自己的限制为借口阻挡自己继续前进的步伐。
自我设限”的孩子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借口,而不去努力尝试去想办法做到。

显而易见,喜欢自我设限”的孩子是不会成长太快的,孩子需要突破自我的限制去成长。但是又该如何完成这一突破?
孩子突破自我设限”,才能成就下一个自己
孩子的自我设限”是源于孩子的意识而形成的。孩子在自我设限”的过程中也会感到自己的发展受到限制,也会因自己的不够勇敢而感到沮丧难过,孩子也是有改变自己的需要的。
所以,自我设限”的突破还需要孩子从自身做起,实现从自我设限”到自我突破”。
孩子自己要改变心理暗示,有些心理暗示是不自觉地,有些是可以有意识改变的。
比如,孩子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去想失败了怎么办”,而要去想要是成功了呢”;如果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要对自己强调完了,这我不擅长”,而要去想这会不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呢”……
消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点点形成的,积极的突破暗示也是一点点形成的。
孩子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主动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推倒心中的城墙,将自己的限制打开。

突破自我设限”,父母的鼓励很重要
有些时候,孩子的心智并没有成熟到足以看清所有问题,能够顺利地实现自我突破。孩子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助自己。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突破自我设限”的过程中去推他一把。
当孩子没有下定决心去尝试、去克服困难的时候,父母要去鼓励孩子主动前进;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去突破自我设限”时,父母要积极引导、鼓励孩子。
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我觉得这个活动很适合你,你一定要参加”、这个比赛我们之前没参加过,那就从这里开始第一次吧!”
如果孩子能够从父母这里接收到足够的积极信号,孩子会慢慢丢下自我设限”,让自己走出舒适区的。

自我设限”就像女巫的魔咒一般,会将孩子困在无法前进的怪圈。突破自我设限”既需要孩子主动去改变,有需要父母的鼓励!这样才能推动孩子成就下一个自己!
今日话题:你遇到过哪些自我设限”的表现?你或你的孩子又是如何突破的?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成长经历。
————————————
我是绿叶妈咪,带着我的三岁宝宝一路成长一路分享。
每日分享育儿知识,和我一起做个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