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犯错该不该打骂,被允许犯错的娃又为啥优秀?

前几天和朋友一块儿参加一个车展。看车展的有一些年轻人,也有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三口之家。后来逛累了,我和朋友就决定一起去吃个火锅,是那种旋转自助的小火锅。坐在我们对面的刚好就是三口之家。我和朋友正边吃边聊着天,突然就被对面的怒吼声吓了一跳。

原来对面的小孩子想要吃一块儿西瓜,爸爸帮忙拿下来的时候,因为孩子个子太小,站起来的时候,没有够到父亲递过来的西瓜,不小心把西瓜掉在了地上。这位爸爸看着地面上的一片狼藉,就在公众场合非常愤怒的训斥着孩子,孩子一脸的委屈,什么话也不敢说。

其实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孩子仅仅是因为一个西瓜没有拿住摔了东西,就被家长在大庭广众之下愤怒的呵斥、责备。有的家长不仅仅因为孩子没有拿住东西,还可能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或者语文题,导致家长愤怒的要责备孩子。

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犯错该不该打骂,被允许犯错的娃又为啥优秀?

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错误难以容忍呢?难道家长平常就不犯错误吗?其实家长应该明白,经常对孩子进行责骂会对孩子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与其让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担惊受怕,不如去让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学会一些功课,或许还会产生一些好的效应。试误说就能说明这一点。

试误说”

在1898年,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做过一个饿猫迷笼试验。这个实验的操作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桑代克将一只饥饿的小猫关在一个笼子里面,在笼子外面挂了一条熏鱼。由于这只小猫好几天没有吃过东西了,所以就特别想要挣脱开笼子,抓到那条鱼。但是它若是想要成功的逃离笼子吃上这条鱼,就必须完成三个动作,分别是:按钮、抓绳子、探出头,才能出来。

由于小猫第一次被关进笼子里,它只能在笼子里面胡乱冲撞尝试离开笼子。因为它并不知道正确的出笼子的方法,经过几次粗暴的冲撞之后,它并没有成功的逃离出去,于是小猫只能尝试着用其他的方式慢慢的进行摸索,最终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逃离了笼子。

于是桑代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饥饿的小猫在笼子里面,经过足够多的错误尝试,最终才逃离了出去,学会了打开笼子门的正确的方式。

后来就有教育学家把这个试验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为试误说。

试误说同样可以应用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面。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的成长是渐进的,甚至可以说是盲目与尝试错误的一个长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会通过不断地犯错误渐渐地明白正确的行为规范。随着了解正确的行为规范,孩子犯错误的几率会更小,正确行为的次数越来越增加,孩子也会获得相应的成长。

桑代克还做了一个曲线图来表示孩子学习的过程。横轴代表尝试次数的增加,而纵轴表示得出正确规范所需要的时间。当孩子尝试的次数不断增加的时候,做出正确的规范动作所花费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这就是学习曲线。

为什么家长应当允许孩子犯错误?

1、孩子越犯错误,才能真的吸取教训

著名的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经验能够使我们恍然大悟的认识到,我们为什么常常不能够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孩子在不断地犯错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在吸取经验教训。在以后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就能够减少犯错误的频率。当孩子第一次接触一件事情,他可能还没有掌握解决这类事情的正确方式,他一定会出现一些错误和疏漏。不过,孩子可以通过不断的试错练习,到最后彻底的掌握这个技巧。

比如,有的家长已经教会了自己的孩子系鞋带的方法,但是理论毕竟是理论,孩子还没有自己亲自系过鞋带,是不太能够第一次就会作好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他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会出现把鞋带穿错在不同的孔洞当中的问题;第二次的时候,他可能会把穿好的鞋带系成死结;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尝试,他就学会了怎么样系鞋带。

在学会系鞋带的过程当中,前几次就是孩子试误的过程,孩子可能会出现错误,鞋带系得非常的慢。但是等到四五次以后,孩子就会慢慢的把这件事情做的非常熟练,错误也会越来越少,就彻底的掌握了这个技能。所以,从这件小事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试误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减少错误的过程,也是一个掌握技能的必然过程。

2、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抗挫折的能力是由美国职业培训大师保罗斯托芝提出来的,又被称为逆商。抗挫折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一些困难的事情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一些潜在能力。

逆商比较低的孩子会被一些困难的事情搅得心烦意乱,失去应对的能力。而逆商比较高的孩子则可以通过困难的事情的训练,把挑战化为机遇。当孩子在犯错的时候,这些错误肯定让他们在情绪上无法接受、心理上感到难过,但是在感受这个负面情绪的同时,他们在心理上也会受到不断的磨练,逐渐提高自己抗挫折的能力。这种能力非常的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将来在社会交往当中、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面,是否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解决复杂的事情。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

1、容许孩子犯错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海姆基诺特曾经说过:惩罚并不能够阻止坏的行为发生,只会让行为者在犯错误的时候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巧妙的掩饰,以及更有技巧的不被发现。在小孩子遭受惩罚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暗下决心,下一次做得更加的小心,而不是更加的诚实和负责。

因此,家长如果不容许孩子犯错,对孩子的行为,事无巨细,只要做错就加以惩罚。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结果。比如有些家长喜欢说,这种错误你怎么又犯了?跟你说了多少遍?又比如,你怎么那么笨?又把这道题做错了!其实,过不了多少天,孩子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家长们应该学会接受孩子的犯错,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与孩子进行沟通,寻找错误的原因,让孩子明白错误的真正原因,引导孩子改正错误,才能够保证孩子在这方面可以成长。

2、利用试误说,对孩子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反省的教育,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教育。

可以帮助孩子在犯错的时候进行自我反省,第一是准备原则。就是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我可以让他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预备。比如,当孩子对一个单词反复都记不住的时候,应该学会查一下字根和不同句子当中的用法。第二是练习原则。当孩子做一件事情出现错误之后, 就要对这件事情反复的试错。比如,孩子在听写单词的时候把字母顺序写错,可以让他反复的抄写几遍,达到印象的深刻。第三是效果原则。孩子在犯错的过程当中,家长一定要及时对孩子进行评价,激励他们不断的努力往前。

总之,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犯错是个必然的过程,也是孩子获得一些生活、学习技巧的必然阶段,与其让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战战兢兢,还不如让孩子在犯错的过程中学到一些功课,家长善用试误说,就可以帮助孩子轻松掌握学习、生活技能。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