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詹青云逆袭式的成长,源自那些年读过的书,你的孩子会读书吗? 詹青云推荐读的书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字 | 本文共4500字,阅读约需8分钟声明 | 本文由魔斯妈妈育儿实录”原创,喜欢我,请点击关注”按钮詹青云逆袭式的成长,源自那些年读过的书,你的孩子会读书吗?

最近,詹青云火了。

火了和成名,是不同量级的。上一季的《奇葩说》人们就记住了这个名字。但那个时候,网上的舆论还有些褒贬不一。有些观众觉得她太专业,不娱乐,有点无趣。

这一届不同,先是因为有同是哈佛女孩许吉如的对比,增加了话题的热度。人们更喜欢循循善诱、淡定自若的詹青云,仿佛她小小的肩膀能够扛住世间一切的压力。

詹青云推荐读的书

紧接着,因为黄执中在节目中的一句阿詹身负债务,还可以在地铁上淡然的读庄子,引发媒体深扒,原来这个女孩子负债百万读哈佛!媒体开始一边倒的欣赏起这个女孩子起来。

1、逆袭式的成长,源自那些年读过的书

你无法想象她到底读过多少书,每一次辩论的时候,她总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她和陈铭的神仙打架,语速越来越快,大脑的运转更快,简直是赤裸裸的彰显智慧。很多人放到0.5倍速也跟不上她们的逻辑。

在辩论忘情水该不该喝”那一期,詹青云从《西线无战事》说到《霍乱时期的爱情》再到《美丽新世界》,旁征博引,一气呵成。让一众网友感慨:看詹青云才知道,多读书能有多优秀。

热搜再度升级。如何娶到詹青云”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人们开始想象:是什么样的人可以站在詹青云的身旁,与她并肩前行呢?再顺藤摸瓜,詹青云的成长史,也变成了全网揣摩的案例。

人们发现,这个GRE满分,高考同时被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后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的女孩子,在高中以前竟然无任何亮点可言。连老师都建议她去考个技校。

可再一看,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詹青云,她小时候大量的阅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詹青云提到,她在上学之前,四五岁时就可以讲《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四大名著里面的故事。小朋友都很爱听她讲故事,她就更加热爱看书。

詹青云看的书很杂,父母不约束她一定要看什么书,也从不催她学习,还花很多钱给她买书。后来,她看书的速度太快了,为了省钱,就每个周末泡在书店里看书。

詹青云很爱看武侠小说。父母不仅不限制,爸爸还经常利用出差、旅游的途中给她讲金庸。而这些都成为她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她在香港中文大学打辩论赛的队友曾说:詹青云好像看过世界上所有的书,什么都知道,而且也很聪明,是我见过的最强的文科生。

阅读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我们不难推导出,詹青云逆袭式的成长,源自那些年读过的书。

2、阅读真的对学习有帮助吗?真的。

在之前的文章《美国小学生一年阅读量超过中国小学生六年总和,我们差在哪里?》中,我提到中国超过半数的孩子,小学6年间累积阅读量达不到150万字。150万字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一厘米厚的书,不到20本的量。

文章一发出,很多家长就在后面留言,大多都是吐槽。比如说,搞阅读,哪来的时间上课外班?或者发出灵魂拷问:看看有时间吗?

嗯,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是阅读与家长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本质上是不冲突的。看看詹青云就知道了。如果你还不信,那我们来看看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

美国权威机构调查数据显示:一个孩子的成绩不怎么样(低于25%),如果能注重提升阅读理解力(reading comprehension),在理解力测试中达到75%的水平 ,成就就能提升6个百分点。而高于85%的时候,成绩可以提升16个百分点。

一个孩子在阅读上花的时间越长,成绩的提升也会越明显。数据显示,保持每天阅读15分钟的习惯,可以让成绩提升9个百分点。每天阅读15-30分钟,可以提升13个百分点。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可以提升15个百分点。一个孩子越是感到学习困难,思维有障碍,就越需要更多的阅读。

西线无战事

中国的一项调查数据也显示:爱听故事、读故事的小学生,其理解力和表达力是不常阅读的孩子的2倍以上。所谓学习能力,完全可以用一种能力的发展来培养出90%以上的学习能力。

什么能力这么神奇?就是阅读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思考能力等等,都属于阅读能力的范畴。仔细想想,阅读的好处太多了。它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积累,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更可以帮助孩子点燃思维的火花,发展孩子的智力。

具备阅读能力的孩子,你还会担心他学习成绩不好吗?

权威调查研究的结果再次向我们证明,詹青云是幸运的。她应该感谢如此保护她天性、支持她阅读的父母。而我们为人父母,也要尽可能的保护孩子阅读的兴趣 。我甚至觉得,如果每个孩子只能选择一门课外兴趣的话,那就选择阅读吧。什么特长爱好都可以舍弃,唯独阅读不能放弃。

理解力

中国的父母,大多喜欢聚焦当下。中国学校的老师也大多只关注他所负责的学年期间孩子的成绩。人之常情,倒也能理解。因为老师的绩效导向就是跟孩子当下的成绩有关的。所以,小学阶段的家长们往往没有渠道了解中国升学考试的一系列变革。他们不能察觉中国大考的改革都在导向知识面的延展。等到中考甚至高考,家长们发现孩子知识面太窄,影响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时,再想补救,已经没有时间,来不及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此前的文章南京家长该不该疯”?减负,得认清这几点中有详细论述。

3、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小学之前,用爱和包容来陪伴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芬兰作为世界教育强国,在每个家庭孩子出生时候,政府都会送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套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的册子。细数起来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在推广阅读上都是不遗余力的。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这要视孩子的年龄而定。

美国女作家Emilie Buchwald说,Children are made readers on the laps of their parents,孩子是在家长的腿上成长为读者的。孩子早期的阅读习惯一定是受父母影响和家庭氛围的熏陶而形成的。

一项调查显示: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有将近70%的阅读,需要父母带孩子一起完成。等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汉语拼音的学习会大大促进孩子的认读能力。一、二年级父母伴读比重快速下降,三年级可以完全自主阅读。

理解力

可见,3-6岁期间,早期的父母陪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孩子后期阅读兴趣的培养极其关键,对孩子知识量的积累、理解力的培养,同样极其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既然是陪伴阅读,父母就要放下手机、ipad,减少一切其他诱惑的干扰。养育孩子,在任何阶段,身教的意义都大于言行。不要指望孩子的教育可以点石成金,这是一个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进入小学阶段,我认为在阅读这件事上,父母的爱和包容最重要。就像调查研究显示,适合孩子水平和兴趣的书,才可以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父母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阅读的品类,一切以引导孩子阅读兴趣为主。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开始阅读时,父母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和推荐。但是当孩子有自己明确的爱好时,在这个期间,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保护。而这些宝贵的阅读经历,一定可以在孩子日后的某一个重要人生时刻闪耀出巨大的光芒。

正因为有詹青云父母在她小时候支持她看武侠小说,她才会在《奇葩说》上说出这样一番感悟:

裘千仞跟着一灯大师修行了几十年,他心中的恶意都放不下。后来他在绝情谷,手里已经抢到了黄蓉,他的仇人的女儿,郭襄。他那个时候一掌拍下去报这个仇,就像按一个按钮这么简单,但是他把这个小孩放下了,然后大彻大悟……

我们从中看到了詹青云在武侠中悟到的人生真谛,在父母身上学会的包容与爱。而这些,在孩子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里,是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当家长不断地催促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更高年级的内容时,您是否想过什么才是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连我们自己都知道,当匆忙的行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当一直紧绷的脑神经,长时间处于严正以待的环境中,是无法感受到快乐的 。

那么孩子呢?小小年龄,就要用十几年的时间去全力以赴、打鸡血式的做一件事。难道我们不担心孩子会疲倦吗?难道我们不担心,真正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孩子已经没有后劲了吗?

美丽新世界

4、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中学以后,烧脑阅读开始,激发阅读动机最重要

进入中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都进一步成熟。学校教育对孩子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这个时候,孩子有必要增加烧脑书的阅读比重。什么是烧脑书?专业的说法叫”非虚构素材,也就是知识性、科普性比较强的书。

美国发布的美国教育进步评价之阅读框架”(NAEP‘s Reading Framework)显示,孩子的非虚构阅读占比,四年级要至少达到50%,到了高中毕业前,至少要达到70%。为什么要这么要求?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AR分级阅读体系评估,美国高中学生常读的材料中,书本的平均难度是7.2。而大学一年级课文的平均难度是13.8。社会工作中,普通文件的阅读难度是10.6,主流媒体的时政要闻,阅读难度在10.4,畅销书中非虚构类读物难度在8.5,虚构类的只有5.7。

美国的权威评估想要表达的已经很清楚了。一个普通高中生,如果不增加烧脑书”的阅读比重,是无法应付大学中陡然增加的学习难度的。在社会工作中,甚至无法适应普通工作的需要、跟上这个时代。

詹青云

那么如何增强孩子读烧脑书”的兴趣呢?这个看起来,挑战难度更大。我认为,激发阅读动机是关键。首先,循序渐进,寻找难易适中的书目是很重要的。太难太容易的书,都不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动机。其次,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的。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聚焦孩子现有的能力和水平。

接下来我要说最为关键的一点,父母的正向引导极其关键。

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压迫着做一点事情。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智商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我相信父母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唯有激发孩子自己想读书的动机,才能真正引导孩子走上阅读陪伴一生的道路。这也是一个孩子的终生学习动力。

而事实上,几乎每一个父母都会不停的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少有父母关注到表达的方式是否能够对孩子起到正向、积极的引导。

试想,一个孩子能够不断地从阅读中获得奖励、称赞,受重视、被认可,他是不是更容易建立阅读的兴趣呢?当孩子能够不断地体会并验证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长,久而久之,他是不是就会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呢?

不要担心孩子害怕挑战,人的本性决定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孩子从婴儿时期,就懂得不断行动,超越自我。父母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正向引导,让孩子更有自信的面对挑战。

当然如果更牛一点的父母,也可以参与到孩子的阅读当中。聆听孩子的分享与表达,跟孩子一起探讨书中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思考。让孩子更深刻的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中国

结束寄语

我曾看过几年前的一组数据说,俄罗斯人年均读书55本,日本人40本,韩国人11本,中国人只有4.39本。中国国民有读书习惯的人仅占5%,有近一半的国人基本不读书。这样的数据不禁令我有些担忧。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国家总在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想,那就让书香滋养我们的民族吧。我期待,下一个百年,中华民族能够靠文化、靠科技真正昂首于世。我也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书中找到真正的乐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

我是#魔斯妈妈育儿实录#,俩宝妈,热爱写作、热爱分享,喜欢历史、喜欢旅行。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从卖方研究写行研报告到创建魔斯英语品牌开设30多家校区,再到跟宝爸宝妈们一起探索育儿心得,我一直在跟随心的方向前行。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欢迎交流任何有关育儿的话题!

@头条教育 @奇葩说第六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