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育儿篇 – 第二部:等待

育儿篇 – 第二部:等待

我小时候的手抄本里有席慕容的一句话:世界仅是一个在温柔地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越咂摸越觉得有味道。

育儿篇第一部讲的是雕刻”(孩子是上帝的小飞刀,用来雕刻父母的);这第二部我想分享的所谓育儿”其实是等待”的功夫。

舌尖上的中国

好像农民种地一样的,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杀虫,看天气和环境,旱或涝、刮风或下雨调整,忙碌一年秋天记下收成,来年再改善再播种。如果我做农民,常常勤勤恳恳,田间地头收拾得干干净净,恨不能每个花朵上都系上标签(科学化管理),为了颗颗果实的冷暖操心,但秋天的收成未必好。很多时候,瞎操了好多心。如何等待”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席慕容

对孩子不管不顾,那不是等待”。而我,往往在另一个极端那头忙碌。举个例子。

孩子去国际学校入学面试英文。一个外国小伙子主持的口语考试,问孩子们喜欢吃什么?

女儿回答:Noodle.”

是吗?我的头里面立刻出现《舌尖上的中国》好几集,汤面,干面,粗面,细面,发酵的不发酵的… … 哦,对了,都可以出一个《国家面条”地理》— 画一个不同地方面条特色地图,多好呀!

然后呢?女儿没抬眼皮,小嘴唇微微抿了一下没有然后了。”

我和孩子爸对视一下。她爸高声说:反正老师不会误会成pasta (意面)的。可惜他还不如你那么了解Noodle。”

这成了我们日后家庭话题的一个梗。

类似的小事儿很多。我常常着急,不只心里急,多少次了,付之行动:拿出日历,画个表,制定学习计划… … 当然是她的,不是我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不亚于父母,甚至强过亲人的影响。对女儿,影响深刻的是两位:一位是她婴幼儿时期的保姆,陈姨;另一位是她的初中数学老师班主任,梁老师(梁茹冰,进才实验中学)。

陈姨:

陈姨是我在美国通过报纸登广告找到的看孩子的保姆。初次见面,印象不很乐观,老人家面部皱纹不少,不笑的时候很凶的样子,说话也大声,普通话不怎么好,我们勉强可以连蒙带猜”地沟通。其实,现实中我也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但一件事让我看到了希望。陈姨的女儿开车带她来我家,谈话间她述说自己刚来美国一边打工一边带孩子多不容易,一下拉近了我们都为人母的亲切感。而且,听说孩子感冒,鼻子不通,她去超市买了一个很好用的药膏送过来,让我很感动。有这样的女儿,母亲应该很了不起。

后来的日子中,我慢慢从陈姨身上学习了很多东西。她在佛山生活,生了四个女孩(没有男孩),这在当地是很受气的。但陈姨勤劳,自己带孩子,打理家里,照顾公公婆婆,支持先生常年在外行医。四个女孩三个在美国打拼。 我女儿叫她婆婆。虽然貌相不好看,但是孩子很喜欢她,听她的话,因为婆婆是真心疼爱她。婆婆用新鲜的鸡蒸煮后,留下一小碗很鲜的汤。用这个泡米饭给孩子吃,好吃又营养。女儿的小脸上有腮帮子肉。后来我再没喂那么好过。 我离开美国时,推荐给了我的同事。同事的小孩很皮,但是服陈姨的管教。婆婆脸一扳,小孩子就不敢哭闹了。越小的孩子心里越明白谁真心对他/她好。

席慕容

梁老师

女儿的中学老师 – 梁老师。非常好的老师。 我想自己做班主任也不能如梁老师做得好。

我开家长会时,睁大了眼睛,现在真的有这样的老师活着?我们孩子能遇到这样的数学老师,还是班主任真是福气。梁老师说:一堂课40分钟,就是我的一台戏。每个孩子都要专心,眼睛看着我,不用记笔记。跟得上我的节奏,每分钟都很宝贵。当堂就能掌握知识点。回家作业再巩固,没问题。认真专心听讲,主动思考,动脑筋。不烂刷题。不要在外面上什么补习班,你补习了,随堂成绩好了,但是表象,反而让我更不容易发现孩子问题出在哪里。而且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变差了,都是填鸭式塞出来的。”

女儿当时在班里是中流砥柱,但保持她的原汁原味。而且孩子自己多年后,一直记得老师的教导,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先自学,不能的直接问老师,所以很少通过课外班去提前预习什么功课。

梁老师了不起的是她那课堂40分钟的功夫。教学理念,后来我们碰到的国内国际学校老师也有雷同的观点。但会不会教孩子,而且孩子掌握方法还可以举一反三和创出更多解决办法是老师的真本领。而不是拿来一个高分学生,求一下班里的平均分提高多少,就算为集体争光,且这等号于教学质量提升。后来到美国公立学校也遇到过好的老师和差强人意的老师。好老师不仅自己的专业过硬,而且会教孩子很重要。梁老师绝对是精英中的战斗机。

自然界有自然的法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尊老爱幼,父敬子孝都是最基本的。家教很重要,不是什么大道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批评,怎么吵架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我自认为是个普通的家长,没什么特别的,也没有秘方”。直到把女儿送出国去,才半年,她主动表达自己有我们这样的父母是幸运的。哦?这个转变不小,我马上凑过去想套她的表扬(和小时候的她一样,索要夸详细具体一点”)。她偏了一下身子,故作平淡地说你们挺正常的”。搞得我秒变雕塑了。反省自己是不是把她送到了什么水深火热”的环境呢?

家教就是耳闻目染。但是孩子领会多少,要等她自己发现。周末煲微信视频”汤,听她说说学校的事。她有时会说同学甲怎么样,班上怎么样。这样的事,要在我家,我爸妈绝对不会同意的,会打断我的腿的… …”我就偷偷的在笑,家规”已经在她的意识中了,透露在她对事情的判断上。

我给花浇再多水,也要花自己愿意成长和吸收才起作用。这是我观察女儿变化的体会。高中十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一)她参加了校游泳队。没拿什么奖杯或奖状,我很高兴她吃了些苦,早晚的训练强度非常大。而且,她在短时间内速度提高的非常快。这是结果,过程中宝贵的是她自己想办法,琢磨了很多。搬个椅子在房间里练动作,自己找油管的视频,还评价有的好,有的没用。跳水是她自己借鉴视频,加陆地上训练肌肉记忆,然后克服的。她还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其他队友。终于,她找到自己游泳的感觉,自由泳游几千米也不累。并且她真的以晒出熊猫眼圈”为荣。很认真地对我说,跑步和深蹲都是帮助大腿长肌肉的,游起来才不累。”我一边微笑,一边点头,心里抓狂到想发朋友圈我说什么都没用,也记不住,直到有一天她自己悟出来。”

这就是等待。

如果就此,育儿就是旁观”这么简单,只有大师才做得到。亲妈呀,需要花很多功夫修炼。

上个暑假帮女儿报了新东方的SAT课,这是她的第二个课外班(第一个是小学一年级暑假两周的奥数班)。

第一次模考是她真实水平的体现。我们都期待上了课以后,逐渐进步。第二次模考,她考砸了。因为她说考得像屎一样”,这是她有限的中文用到极致来描述什么东西特别差劲儿。回家一聊怎么回事儿呢?阅读5篇,她花了全部的时间做头两篇,最后三篇剩15分钟就慌了,有两篇没读就瞎填的。噢!时间安排的策略性失误。挺好,还好这事儿发生在模考上了,而且她是个认真的孩子,不需要太多的指点,她知道哪里错了。而且特别要感谢她的同学和助教老师,在考完阅读时,她含着眼泪快崩溃的时候,给她鼓励、安慰,使得她能集中在语法和数学的考试上(而且这两部分还考得不错)。

我和她的吵架发生在这之后。一次留堂考背单词,30个词中她仅对了11个。这明显是态度问题。孙中山先生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证据确凿,我做家长的一定要严肃指出并给予批评,你有什么好骄傲的呀?干嘛翘尾巴呀?牛了?不努力背单词。3500个多吗?错了一半多?那19个呢?丢在教室里了?”然后,当然比电视剧里演得更狗血一些。冷战下来,她气得发了朋友圈(把我屏蔽了)。我偷偷4点多起来查看,担心对她情绪影响到底有多大。

席慕容

她很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 上海垃圾分类。放了一张一个男的站在垃圾桶前打开电脑查我是个什么垃圾?”的图片。委屈的是她那么努力了,有好大的进步,还死里逃生”的活过二模,怎么当妈的还觉得不够努力?没有终点了。

有趣的是她的同学立刻反应,你妈和我妈一样,我语法从错12个到错6个,多大的进步呀,她看不见。还说我考得垃圾,班上有人只错3个呢!!”

于是,女儿自黑道我们都是垃圾,看家长怎么分类!”本来考得就是他们!

快进到她SAT首次考试完成。这本来就是她的游戏”。直到她自己觉得要背单词”,我变成推土机(push)或拖拉机(pull)都没用。

等待”的过程中要修炼的主要是忍耐和包容。这让我脑子里总是很容易想起一个动画片《精灵旅社》的绿色果冻鼻涕虫(史莱姆),晃晃悠悠的,很治愈。

席慕容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刻:他/她怎么一点也不像我呀?”这到底是不是我生/教的呀?”。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在遇到情绪(emotion)的时候,反映往往容易过激。过激体现在行动上,动作特快(摔门或把你微信拉黑)、不说话、或说出来的话刺痛,更让人生气。毕竟青春期,听上去他/她有他/她的道理,多半也是整扒出来的理儿,但态度、口气和语气上就比较伤人了。孩子有情绪,也有感情,希望得到认可,同时又希望和其他人不一样(看,我没入戏的时候多么清爽冷静)。如果家长入戏了,跟着演,那就会是一场闹剧了。其中当妈的、或当爸的、或轮流要演这个绿色的史莱姆。不管怎么样的爆发和爆炸都吞在肚子里,过了那个瞬间”,晃晃悠悠晃晃悠悠能恢复平常就好。

舌尖上的中国

家就是这样,不让爆发?那不是真正的家,不自由不自在了。但一爆发就分裂了、记账了、诀别了,也不行。所以,经常演史莱姆”的那位是家的核心。有的家是妈妈,有的家是爸爸,也有轮流值班的,也有的家是孩子很早就担当了这个角色。心智成熟有时不和年龄成正比。

结束语

舌尖上的中国

是的,做父母的要等待。在等待的时候,可能自己的心态就变了。没那么急,不是推着或拉着孩子走。等,看着孩子自己走”或进步”的可能性大。在旁边,看护、指导和支持。可能没拿到你牵着手跑可以得到的第一和奖牌;可能用的不是你的葵花宝典”… …

但是,看到他或她自己尝试这个世界的味道,就像小动物认识自然的森林一样,有的可以碰,有的不能碰。保持他/她的原味好奇心,品尝食物、事物和生活的味道 … … 原汁原味,慢慢有了自己的味道,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虐他/她千百遍,但他/她任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