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想要孩子进步,父母得懂“篮球架效应”

文丨图图爸爸

最近几年来,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一些才艺培养较为看重,除此之外,也会让孩子学习更多课外知识,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学校老师所教育的一些关于书本上的知识,这其实就是想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充分的发挥身上的潜能,并且不断的进步。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父母表现出来对于孩子教育的付出了诸多努力,但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却没有表现的十分优秀,甚至有些沮丧。

要是把其他娱乐活动和学习放在一起比拼,孩子们必然会选择娱乐,而不是努力的进步,像父母那样想象的那样,做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孩子。

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想要孩子进步,父母得懂篮球架效应”

前几天和闺蜜聊天,说到了现在教育孩子的难题,闺蜜说她孩子每天回到家里,眼里只有游戏,放下书包立马就开始玩游戏了。

闺蜜一开始给孩子买平板的时候,主要是想让孩子能利用网络学习一些知识,了解一些课本上所没有的东西,结果平板买回来,却被她家孩子拿去玩游戏了,简直把她给气死了,有时候来气的时候,都想把平板给摔了。

后来闺蜜还跟我抱怨说现在这个孩子怎么都不知道努力呢?他们难道不明白现在要是不进步,长大之后就要被淘汰吗?”

听完这句话之后,我回去也反思了下,也发现我家孩子,平时生活中的表现,确实并不像大人所想象的那样更为积极,在他们的心目当中难道不会有有任何的压力,每天也是无忧无虑的生活。

当父母提出一些要求之后,他们也会以一种鄙视的眼神去警告父母,甚至有些时候也会用行为进行反抗。难道现在的孩子真的不知道进步了吗?

驱动力

01孩子的进步也需要内驱动力


相信大部分的家长都会遇到上面所说的问题,看到自家孩子每天无所事事,自己内心也比较焦虑。

可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愿努力,而是父母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毕竟我们还是会看到有一部分同龄的孩子,愿意听从父母的话语,一步一步的向前进,他们也是在慢慢接近自己的目标。那么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这样呢?

儿童教育专家表示”孩子的进步也需要一定的内驱动力。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内驱动力已和以下两方面有关:

①自我的动力—我可以!我能行!

试想一下,你给孩子定下下次考试要考到第一”的目标,这其实是希望孩子能够慢慢的进步。

但是这种做法,却无形的让孩子表现出有想要进步的欲望,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缺乏自我的动力。

就是让孩子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不断地努力或许可以达到想要的预期,这也是帮助孩子挖掘动力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当孩子有了自我动力之后,他们也会不断的进步。

驱动力

②外界的鼓励—你可以进步!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有没有对他说过妈妈相信你”、爸爸认为你真棒”类似的话语呢?可能父母总觉得这种夸赞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适用,实际上不是的。

有些时候简单的一句话,也会成为孩子努力的动力,前进的目标,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义。

一些儿童专家研究表示:外界的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对孩子鼓励,他们的内驱动力也会增强,不断进步的可能性更高。

篮球

02为何你家孩子进步不明显,内驱动力”不足,是父母不懂篮球架效应”

从上面的一些事例当中,我们也会了解到孩子想要进步,他们一定有一个能够激励自己的点,并且这种激励点,也是不断持续的存在的,它会让孩子一直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从而变得更为优秀,一步一脚踏实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一些心理学专家就将孩子比喻为是篮球,并且表示孩子如果出现内驱动力不足的情况,父母巧用篮球架效应”也会慢慢的改善。

篮球架效应

▼什么是篮球架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在打篮球的时候,必然有这样一个过程:你打的力量越大,篮球可能蹦的就高,而我们想要让篮球蹦高,就必须使用更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在进球的时候,也必须是要跳一跳”,而不是原地不动。心理学家根据对于这一现象的观察,他们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可以应用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才能更得到”的心理,让孩子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目标不断的进步,这其实就是他们所谓的篮球架效应。

孩子像是一个篮球,需要父母的助力,以及自身的能力

就像篮球架效应之中所描述的,孩子或许就是一个篮球,而父母就是运球者,在这个过程之中,想要孩子不断的进步得到分,那么作为运球者也必须发挥自己身上的潜力,让孩子要有跳的欲望。

如果一个篮球放在那里,没有人拍打它是否会动呢?当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如果父母仅仅只想着让孩子自我的思考、自我奋斗,将父母本身的责任去除,那么孩子成功的几率也会变小,自然而然会处于一个较为颓废的状态,看不出来任何想要进步的情绪。

篮球架效应

篮球架效应

03父母想要孩子从一小步”再到一大步”,必须懂得运用篮球架效应”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和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小细节相联系,把孩子当做一个篮球就需要明白打球的人,对于篮球本身的重要性。

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打篮球的人,就明白在生活中到底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进步,让孩子变得更好?而一些儿童教育专家通过研究表示:这4个步骤是父母需要注意的。

1)了解孩子不愿意进步的原因

希望孩子进步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我们必须了解到孩子不愿进步的原因?有些孩子本身就是喜欢和父母唱反调,父母说往东他偏要往西”。

这其实是孩子在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执拗心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人,父母就应该和孩子主动的沟通缓解这种矛盾。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孩子认为自身能力不强,父母提出的目标太过宏大,即使奋斗也达不到,所以不如不动。

如果考虑到这个问题,父母就需要明白孩子身上所存在的潜力,而不是随意的去逼迫他们,只有这样了解的孩子不愿意进步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想要

2)激发孩子主动地想法

可能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永远找不到自己奋斗生活的意义,孩子也是一样的,那么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断奋斗的意义,同时激发孩子主动的想法,让他们不断的进步。

⑴鼓励孩子很重要

我们会发现,如果在生活中多表扬一个人,那么他们就会利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变得更为优秀来寻求夸赞,孩子也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如果看到孩子身上的进步,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鼓励,在不断鼓励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让你想象的这样更为优秀。

⑵表达自己内心的期望

妈妈希望你能够变得越来越好,每天打游戏可不是个事儿。”

妈妈知道你数学学得非常好,相信稍微动动脑子,这次考试一定能够进步。”

当孩子表现出来颓废的状态,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很多父母首先会进行一定的打骂。

当孩子遍体鳞伤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对这种进步的行为表现出来排斥的心理。

所以,我们应该是以一种表达内心期望的方式去和孩子交谈,而不是命令式的。

篮球

3)依据孩子自身能力定目标

想要进步最为重要的就是定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必须去了解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如果目标过大,孩子必然会出现消极心理,如果目标过小孩子,也就不放在心上,所以寻找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明白他们所能达到的状态,并且比本身孩子的能力高一点,这其实就是在追求进步。

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慢慢的发掘自己身上的潜力,并且依恋这种进步的行为。

4)坚持下来就能不断进步

一次进步是一次收获,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必须有一种持续性,试想一下,如果这次进步了,之后又表现出来消极的状态,岂不是前功尽弃?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也应该让他们明白:目标的设立是阶段性、持续性并存,而进步的状态也应该是如此。

只有坚持下来才能变得更为优秀,相信这种观念也会让孩子接受到。

想让孩子进步,我们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明白篮球架效应,把自己当作是运球人,把孩子当作是篮球,相信这种关系的领悟,大家也都明白自己在生活中到底应该怎么做?

篮球架效应

父母都是孩子最为亲近的人,希望他们变得更好也是有理由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还是应该把握好一定的方式,不要随意的对孩子进行打骂。

只有了解了孩子的特点,并且明白他们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促使他们不断的进步,才是父母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