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鳘鱼是什么鱼 鲕鱼是什么鱼

鲩鱼是什么鱼

展开全部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苞、草根(东北)、混子等。是四大家鱼之一。是中大型鱼类。草鱼亦称“鲩”,鱼纲,鲤科,它与青鱼是比较相近的鱼种,体色则近于鲫鱼的体色,有灰白,草黄和金黄等色。草鱼又称鲩鱼,与青鱼,鳙鱼,鲢鱼并称中国四大淡水鱼。草鱼以草为食,故北方饲养草鱼也较多。草鱼背部的颜色为黑褐色、鳞片边缘为深褐色,胸、腹鳍为灰黄色,侧线平直,肉白嫩,骨刺少,适合切花刀作菊花鱼等造型菜。

鳘鱼是什么鱼

鳜鱼是什么鱼

鳌花鱼又叫桂鱼、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鳌花鱼是“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即使在过去一般百姓也很难消费得起。那时每斤鳌花鱼的售价几乎是鲤鱼的两倍。鳌花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是黑龙江中最美丽的一种鱼。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请采纳,谢谢!

鳘鱼是什么鱼

鲕鱼是什么鱼

当鲕鱼在进食之前,眼角会流出眼泪,然后狠狠的将猎物撕碎 鲕鱼这种东西因为稀少,即便它那么的凶残,也被人们保护

鳘鱼是什么鱼

鲅鱼是什么鱼啊

鲅鱼的做法及营养知识详细介绍 别名:马交、巴鱼、燕鲅鱼、尖头马加、蓝点鲅、马鲛鱼
使用提示:每次约80克 鲅鱼知识介绍:鲅鱼主要产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其中以山东沿海产量最多。鲅鱼在渤海产期为4月,黄海为5月,东海为7月。
鲅鱼体长呈纺锤形,头长大于体高,口大而斜袭,背部蓝黑色,腹部银灰色,体侧有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侧线呈不规则斑纹状,有两个背鳍相距甚小,背、臀鳍后各有8-9个小鳍,尾鳍分叉深。鲅鱼肉厚坚实,呈蒜瓣状,肉色发红,味美,刺少。 鲅鱼营养分析:1. 鲅鱼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2. 鲅鱼有补气、平咳作用,对体弱咳喘有一定疗效;
3. 鲅鱼还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疗功能,常食对治疗贫血、早衰、营养不良、产后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症会有一定辅助疗效。 鲅鱼补充信息:1. 吃鱼前后忌喝茶;
2. 鲅鱼含脂肪较多,易生油烧现象,陈变后还会产生鱼油毒,如不经处理,食后易中毒,须加注意。 鲅鱼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弱咳喘、贫血、早衰、营养不良、产后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症人群。 鲅鱼食疗作用:中医认为,鲅鱼有补气、平咳作用,对体弱咳喘有一定疗效;
鲅鱼还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疗功能,常食对治疗贫血、早衰、营养不良、产后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症会有一定辅助疗效。
鲅鱼做法指导:1. 鲅鱼富含脂肪,鲜肥适口,多用于家常食用,洗净后即可烹制,最宜红烧;
2. 鲅鱼还适合烹制红焖、清炖等菜肴;其肉还可制馅。

鲇鱼是什么鱼?

鲇鱼,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鲇鱼不仅像其他鱼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肉质细嫩、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

鲇鱼即鲶鱼。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面白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鲇鱼是什么鱼类

  鲇鱼是亚马逊地区最常见的鱼类之一。 它经常招待比它小很多的鱼。这是寄生鲇——寄生在鱼鳃里面。在这里,鲇鱼无处躲藏——从它的鳃里冒出一股含有尿素和氨的水流就是它留下的气味。寄生鲇只是绕着圈地游弋,直到它感受到这种气味。鱼游得越来越近,信号也越来越强烈。它无声无息地滑了进去。头部的钩刺钩住了鱼,以保证它从鱼鳃里吸血时的安全。   全世界的鲇鱼大约有1500多种。它们大都栖息在热带淡水中,也有一些栖息在海水中。鲇鱼的头部较宽大,口四周有几根敏感的长触须,有点象猫的胡须,须上有许多味蕾,用来在昏暗的水中觅食。 生活在海水中的鲇鱼有一种叫做海鲇。它们身上有着美丽的条纹。它们常常成群地在海底游荡。海鲇的胸鳍上有尖锐的毒刺,蜇人后,人会感到全身疼痛,而且伤口很久才能痊愈。昆士兰鲇鱼是一种社会性的鱼类。它们常常成群地徘徊在珊瑚礁和岩岸边。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都隐藏在珊瑚礁中,守株待兔。一旦,猎物从它们的家门口路过,它们就会迅速出击,捉住猎物。昆士兰鲇鱼是一种变性动物。当昆士兰鲇鱼初生的时候,所有的幼鱼都是雄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年后的鲇鱼就逐渐变成雌性了。一群鲇鱼会在同一时间产卵,而水流会使卵逐渐分散均匀。鲇鱼的卵会附在一些浮游生物的身上四处流浪。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幼鱼,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在珊瑚礁的洞穴中自立门户。   。

鳟鱼是一种什么鱼

鳟鱼(Salmo playtcephalus)属鲑目,鲑科,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全世界大约也只有10种左右。
  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为杂食性鱼类。 鳟鱼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鲜用。
  资源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自四川,东到江浙一带的江河与湖泊,均有分布。
  赤眼鳟,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外形似草鱼。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端位,呈弧形。上颌两侧有两对短小的须,下咽齿呈圆形,侧线鳞45(6-7)/(3-V)48。背鳍3,7-8,无硬刺。胸鳍1,14-15。臀鳍3,7-8。体背深灰色,腹部淡黄色。体侧及背部每一鳞片基部有黑色斑,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 公牛鳟鱼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两侧有2对不明显的短须。下咽齿3行,顶端钩状。眼大。鳞圆形,侧线鳞43~48。背鳍Ⅲ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7~8。体背深黑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鳞片基部各有一黑色的斑块,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眼上半部有一块红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呈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鲅鱼是什么?

鲅鱼属鲈形目鲅科,学名为蓝点马鲛。蓝点马鲛的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鲅鱼体长而侧扁,体色银亮,背具暗色条纹或黑蓝斑点,口大,吻尖突,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猛,一般体长260—520毫米,大者可达1米以上、重20千克以上,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东黄渤海均产之。鲅鱼属暖性上层鱼类,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向近海洄游,一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海区经济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