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球妈咪(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很多人的家里都有一个调皮的熊孩子”,这些捣蛋鬼让家长们极为头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与事越来越多,孩子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常常喜欢跟父母唱反调,也总是做出让父母崩溃的事情,很多父母都表示对自家的熊孩子”无计可施,大道理根本听不进去,认为只有恐吓”才能震慑住他们。
恐吓教育”可能让孩子发生危险时不知如何自救前段时间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有一个小女孩和父母走散了,自己在路边哭,这时候恰好有一个民警看见了,便上前询问小女孩,想帮助女孩找到她的家人。
可小女孩却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一直拒绝跟民警沟通,一边推开民警一边哭喊到:警察叔叔,我没有犯错误,你快走开,不要来抓我!”
后来,民警想尽办法终于联系到了女孩的父母,在和女孩的父母沟通后才知道,原来在女孩不听话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经常吓她:你要是总是这样耍小脾气,我就打电话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所以女孩才会对民警如此抵触。

还有一则真实故事:
我朋友小丹也跟我反应过类似的情况,她说她们小区有很多养狗的,她担心儿子被狗咬,为了让儿子小心一点,她就经常吓她儿子:你乱跑狗狗会咬你的!”后来,每次出门的时候她儿子都粘着她,小丹让她儿子去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他也不去,害怕离开妈妈小狗就会咬他。
在中国,很多父母似乎都喜欢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控孩子们不听话的行为,这些话也成了不少父母的口头禅:你再哭我就让医生拿针扎你屁股;你要是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了;你要是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
父母向孩子说这些话的目的本是想快速制止孩子闹人的举动,可这些在大人们看起来没什么的话语,却给孩子的内心留下了阴影,也许恐吓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但绝对不是最可取的。
恐吓式教育最常见的三种表现形式其实,恐吓式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欺骗,幼小的孩子对父母通常是绝对信任的,而恐吓式教育是父母用一个假设出来的结果给孩子造成的恐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变得顺从听话。
孩子认为父母是他们的领路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引导着孩子的价值观,对于父母而言也许是一句无心的话,却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烙印,恐吓式教育也是一种胁迫。
在现实生活中,通常会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再……妈妈就不要你了!”
想必大多数父母都这样恐吓过孩子,这其实是把感情当成了交换条件,以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来威胁孩子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改变。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言语上的恐吓,父母绝对不会真的不要孩子,但孩子却会信以为真,当妈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极害怕被抛弃的,所以才会停止自己不听话的举动。

2、再……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不知道从何时起,本身善良正义的警察叔叔”在父母口中竟成了坏人。在孩子犯错后,父母便会拿警察来吓唬孩子,而孩子担心自己真的会被抓走,所以就只好乖乖地听父母的话。
很多父母都认为恐吓式教育是一种育儿良方,无需投入成本,只要分析孩子恐惧的来源并以此做要挟,便能快速的达到目的,但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却有着诸多弊端。
3、再……大灰狼就来吃你了!”
提起大灰狼,那可真是很多小朋友童年时期的噩梦了,家长通常用这句话来对付比较幼小的孩子。比如,在孩子不按时午休的时候父母就会把大灰狼搬出来。
当孩子听了之后即便没有睡意也会假装闭上眼睛,慢慢的,大灰狼就成了孩子的阴影。孩子们甚至想象不出大灰狼的样子,只知道大灰狼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会吃掉自己的怪物。
恐吓式教育会带来的后果,或许会比你想象的更严重1)给孩子的安全留下隐患
很多父母都想不明白,使用恐吓式教育本是想让孩子避开危险的,又怎么会给孩子的安全留下隐患呢?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是没有认知的,而父母却经常用警察”、医生”等角色来吓唬孩子,本是维护正义、救死扶伤的正面职业,却成了孩子心中的恶魔。
如果有一天孩子真的遇到了危险,在需要向警察叔叔求救的时候他们却选择了相信陌生人,那便会大大提升孩子发生危险的概率,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2)会让父母失去孩子的信任
幼小的孩子是不会质疑父母的话的,也会对父母假设出来的可怕结果深信不疑。然而,等到孩子有判断是非能力的时候,孩子便会明白父母的恐吓其实是一种欺骗。
慢慢的,孩子便会不再信任父母,即便父母说了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孩子也会认为那是一种谎言,久而久之,父母便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3)会让孩子对恐吓”产生免疫力,形成极端性格
恐吓式教育确实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如果孩子看透了父母的恐吓套路,便会对父母的恐吓产生免疫力,时间久了孩子的性格就有可能会变得极端。从开始的恐惧变成对什么都不害怕,那以后不管父母再采取什么样的管教方式孩子也都不会再服从。
家长为何会如此偏爱恐吓式教育?1、恐吓式教育效果立竿见影
有孩子的人应该都懂养育孩子的不易,养孩子难,教育孩子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孩子身心发育不成熟,所以父母与孩子沟通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耐心。
很多父母都反映,在对孩子讲道理的时候,简单的讲孩子总是不能记在心里,反复说教孩子又会不耐烦,而选择恐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却能让效果立竿见影。
家长认为,恐吓式教育既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也不用大费周折的讲那么多道理,所以就深受家长们偏爱。可教育本应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儿,而家长们却想一口吃个胖子,这必然会有很多隐患。
2、恐吓式教育不用体罚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体罚孩子是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有效方式,但还有很多家长不赞成此种做法,毕竟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所以,恐吓式教育就成了最被父母们看好的方式。
因为恐吓孩子既不用让孩子承受身体之痛,又比给孩子说教管用,所以就备受父母推崇。可是,恐吓式教育虽然不会让孩子的身体受伤,却会给孩子的内心留下阴影。

1)冷静对待孩子的撒泼耍赖
在孩子撒泼耍赖的时候,无论是批评打骂孩子还是纵容孩子都不会起到好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们不妨冷静对待,无需理会他们,只要静静的看着他们哭闹就好。
或者把孩子带回家,找一间只有你和孩子的房间,看着他尽情发泄,等到孩子哭累了冷静下来了,再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
在此之后,假如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改正,那家长也要夸赞孩子,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却是十分敏感的,在他们哭闹时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反馈,那孩子们便能知道自己的哭闹在父母那里是没有用的,那以后也就不会这样做了。

比如,如果不希望孩子总是玩手机,那家长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机,否则,在面对孩子我不能玩手机,为什么你可以玩”的质问时父母便会无言以对。
与此同时,还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要让孩子懂得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犯错,那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3)适当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
那些爱闯祸的熊孩子大多都是非常调皮并且充满活力的,换个角度看,熊孩子的行为也并非都是错误的,有时候也是有创造力的表现。
心理学家表示,有创造力的孩子通常都具备三个特征:总是做出超越常规的行为;个性顽皮、放浪不羁,喜欢开玩笑;做事常不按套路出牌。

所以,在确保孩子的安全是没有问题的前提之下,如果孩子的所作所为并不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家长也可以适当的放手,给予孩子足够多的空间,让孩子尽情的展现他独特的创造力。
TIP:有的时候,那些调皮爱闯祸的熊孩子也并非真的很坏”,他们只是想通过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来获取父母的关注。归根到底,这其实是孩子缺失爱的表现。
所以,与其用恐吓式教育来吓唬孩子,不如给孩子更多的爱与陪伴,或许恐吓式教育可以在一时震慑住孩子,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父母用心付出的爱,才能像涓涓流水一般流淌到孩子的内心。
本文由奶球妈咪原创,欢迎关注,帮你一起成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