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在幼儿园门口听到两位宝妈在聊天儿,说自己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累的要死要活的,可是还看不到希望的尽头。
这不,接完孩子放学就要直接去上舞蹈班呢。女孩子学舞蹈气质好,趁现在上幼儿园孩子比较轻松得赶紧去学一学。
等上小学了,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班的,哪还有空去学舞蹈呢?

幼儿园门口接孩子
别说这些宝妈们要身体力行的去做,我这个旁听者,听的都累。这让我想起了,我儿子同学的哥哥。
幼儿园放学后,我儿子喜欢跟同班同学小宁,在小区玩会儿才回家。
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我跟小宁的妈妈聊天。小宁的妈妈跟我抱怨:小的不省心,大儿子都上初中了更不省心!
小学时,小宁哥哥的数学成绩不好,小宁妈妈就费尽心思的给儿子去挑补课班,放学之后就马不停蹄的送儿子去辅导班。

后来有了小宁,有时候实在是分身乏术,就只好带着小妞去送大儿子上课,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辛苦就辛苦吧,好歹儿子数学成绩总算是跟上了。这刚上初中,又发现儿子的英语成绩不怎么好。
小宁哥哥自己又不主动努力去学,没什么好办法,那就还找辅导老师吧!
小宁的妈妈又奔上了寻找英语辅导班的路上,一连挑了好几个,有的是小宁的妈妈认为老师讲的不行,有的是小宁的哥哥觉得老师不行,不愿意跟着这个老师学。
总之一句话,没有一个合适的,几天的辛苦白费了,还得搜寻下一个目标。

各种辅导班到处都是,就我们这一个小区,辅导班都不知道有多少个了。
不管是小区对面学校门口,还是小区内的幼儿园门口,放学时辅导班发传单的人,比家长们到达的都及时。
只要是学校有的科目,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辅导班。
我个人认为最没必要的作文班也有不少,作文的写作结构,在课堂上老师就会教。
但是现在大部分的作文培训班,主要还是讲的是写作结构,没什么新意。
至于作文的文采和思想深度,不是上作文班就能提高的。
有那些钱和时间还不如给孩子多买几本课外书,让孩子读一下,放松放松,相对要有效果的多。

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对孩子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
如果可以,我相信有好多家长,宁愿替孩子学习。
父母可以替孩子做许多事,但是学习不行。所以,孩子一旦某科成绩不理想,家长们脑子里首选辅导班。
辅导班里面,有些孩子在该科目成绩并不差。可是家长觉得别人家孩子谁谁都上了,我们也得上,如果我们孩子不上,以后会落后的。

无论是什么情况下现在选择辅导班的,总之殊途同归。
辅导班开心了,财源滚滚啊。
家长心里踏实了,我孩子没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成了苦行僧…
家长们只在孩子们的分数上操心,花钱花力气的,单方面逼着孩子学习。何曾真正了解过孩子的需求?小雨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当地一市重点中学的特级数学教师,妈妈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
两个人对待孩子上学这件事,相比普通父母可谓是尽心尽力。
小的时候知识比较浅,爸爸妈妈就亲自做了小雨的辅导老师。等上了高年级,除了数学还有爸爸亲自辅导以外,其他的科目,只要成绩不理想,都由辅导班包办了。

为了孩子学习,多花点钱没关系。小雨爸爸妈妈的目标就是把小雨培养成清华生。
假如小雨考上了清华,父母觉得自己会特别有面子,也特别有成就感,爸爸更是觉得,如果女儿考上了清华,以后自己在学校教育学生更有底气。
小雨的成绩,也不辜负他们所望,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到了高三,连小雨的老师都说,小雨考清华没问题。
为了激励小雨,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小雨的父母只让小雨填了第一志愿清华。
没来退路,小雨要么上清华,要么落榜。但是填过志愿之后的小雨,成绩开始变得不稳定起来,整个人也落落寡欢了。

高考的时候,以几分之差,与清华无缘。
落榜后的小雨没有得到父母的安慰,父母反而责怪她,怎么不多努力一下,也许就考上清华了。
小雨的父母送她去复读了,依旧是忙碌的一年,学校、家庭、辅导班,三点一线的生活。
第2年高考填志愿,小雨的父母,依旧坚持让小雨只填第一志愿清华。他们觉得,去年以几分之差落榜,今年总应该没问题了吧!
小雨背着父母,偷偷的填了第二志愿北京师范大学。

小雨的父母,这次对小雨是真的失望了,看到小雨的成绩爸爸失望的摇头,妈妈唉声叹气。
在别的父母都在为自己孩子考上大学而欢呼,庆祝的时候。小雨一个人,闷闷的在家里玩电脑,不敢见人。
小雨的父母觉得带小雨出去抬不起头,小雨自己也觉得出去丢脸,索性就不出去了。
后来,在大学的几年里,小雨曾不止一次休学在家。看心里医生,吃抗抑郁的药。
治疗了很长时间,小雨的情况,也未见好转,小雨父母一夜之间愁白了头。
然而时至今日,小雨的父母除了对小雨更加失望之外,从来没有考虑过小雨,走到今天这一步,是什么原因造成?
他们未来有一天是否会明白,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孩子推下了万丈悬崖?

爱得深渊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意起来的。”
哪位家长对孩子的意图不是好的呢?当良好的意图和令人失望的结果形成反差时,许多家长都会抱怨孩子,说孩子不争气。
何曾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学习这件事呢?
孩子是否在某一方面真的差?差的原因是什么?
是孩子对题目文字的理解力差?还是该科目的难度超过了孩子这个年纪的认知能力?
又或者,仅仅是孩子平时粗心惯了,做题不认真而丢的分数?
父母之爱深入大海,但却有质的差异。决定爱的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本身的学历、家庭条件,而是父母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处理问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