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儿童夜遗尿”,指5周岁以上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
统计数据显示,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多数可在发病数年后自愈,但也有2%-3%左右儿童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然而,儿童夜遗尿普遍存在公众疾病认知度低、患者就诊率低的情况。很多人认为孩子长大后遗尿情况会有所改善,因此会采取观望”态度,很多孩子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此外,由于遗尿症病因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节律、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一般儿科医生无法处理遗尿症,所以诊疗不规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有专家指出,如不及时干预儿童遗尿症,时间越久对患儿身心影响越大。除了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之外,遗尿症患儿可同时患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学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智力平均下降10分左右,严重影响儿童潜能发展。
影响智力:
研究表明,遗尿患儿比正常儿童智力会低23%,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精细动作不协调而且大脑神经发育异常。
伤害自尊: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遗尿症的孩子普遍自卑,缺乏勇气,易恐惧、焦虑,甚至严重的会伴有多动症、孤独症以及一些其他精神心理性疾病,很难治愈。近至平时的学习、生活,远及成年后的就业、婚恋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影响第二性征发育:
男孩长期遗尿会导致睾丸、阴茎发育较小,女孩长时间遗尿会导致卵巢或者子宫发育较小,易出现不孕不育的情况。

实际上,儿童夜遗尿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记录排尿日记,排除日间症状和合并症因素而确诊单症状性夜遗尿,大多可得到很好的治疗。
因此,若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夜遗尿无需过度紧张,及时就医是关键。
目前,遗尿症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生活管理、心理行为治疗、遗尿警报器和药物治疗等。
其中,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是目前多个国际儿童夜遗尿指南中的一线治疗方法,可有效治愈大部分的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
在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时,需结合患儿的年龄、症状的严重程度、患儿及家长的意愿以及排尿日记等信息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