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学期关于报名的孩子,普遍有一个现象,就是希望孩子早一点入学,有的要么提前一年,有的要么提前几个月,总之生怕孩子比别人晚,可是这样做对孩子真的好吗,要知道孩子差几个月,其实差的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长规律。

周老师在刚结婚的时候,被问的最多的是,什么是时候要孩子呢。等有了孩子,周围的人又开始问什么时候生呢,后来知道了孩子什么时候降临,如果是九月过后,那么,他们就会很可惜的叹到,哎呀,这样孩子以后到了上学的年纪,岂不是要比别人晚。
好像现在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早一点上学会好一点,包括早教也是猪一样,都希望孩子尽快学习到点技能,比如多学点单词,还有些家长会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把在这里能不能学到更多的算术更多的单词当做一个标准来看待。

其实现在很有幼儿园都取消了这两个内容,更多是让孩子在幼儿园怎样更多的去学到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自己穿衣、喝水、上厕所等等,以及一些活动。
因为如果让那些孩子从那么小的时候开始,就加入学习部队,每天都像个战士一样忙着怎么学号算术,怎么学好单词,怎么学好上课,那样会压抑孩子的很多天性。
包括日后孩子真正进入学校的时候,其实更不容易专注的去听课和学习,反而会分散注意力。
周老师当初就是不知道这种危害,在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和普遍的父母一样,希望早点进入学校接受更多的知识,明明是差了将近一岁,可还是拖了很多关系,才把孩子送入幼儿园。
后来在孩子的种种表现下,周老师现在很后悔,并且为了这个后悔在纠正和帮助孩子的历程里,其实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孩子比别的小孩小了那么多个月,肯定在一些问题上喝同龄的孩子有差距。
在孩子进入学校的时候,在别的孩子都能听得明白老师说午饭后要脱鞋,可是她的孩子却不会,他理解不了老师为什么这样说,也不知道怎么去脱,在别的小孩都脱了,哪怕有的脱的慢,也还是脱了,就是他一个人坐在教室外面,不知道怎么去做。

这种现象出现了很多,比如在孩子接触到玩具的时候,老师一般因引导孩子,先建立一个搭积木的主题,比如今天想搭飞机场,那么就要把大范围的基层建立起来,怎么建立,什么形状,最火是顶部要怎么做。
她的孩子只知道搭积木就是搭好了,根本理解不了老师说的那些,在看到别的小孩都搭的很好的时候,他一个人很无措,在老师去帮助的时候,就又出现了一个弊端,就是自控能力差,他不懂,但是不会表达,想要什么也表达不出来,所以就在老师拿出他不想要的积木,或者不喜欢的形状的时候,就会一巴掌把积木扫到地上。
因为上学太早,在一切有规矩的环境里,孩子本来最该探索的过程被抹掉了。导致孩子在很多情况下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反应。
孩子其实在看似玩闹的过程里,是一种成长,在这个成长过程里会有他自身的一种储备,而不是当他还没储备好就把他关进学习的海洋。

后来周老师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她就不想让孩子早上学,又犯同一个错,她说不想要自己的孩子明明只有3岁的年纪,却有着4岁孩子的自理能力。
或许这样让外人看起来回很赞,可是她真的不需要。她甚至没有特意让第二个孩子去认字,学习拼音,学习怎么拥有生活基本技能。
而是在通过日常,比如有些的时候,适当锻炼孩子的手部和腿部的力量,在选择怎么解决搭建玩具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如果实在被困在一个点上,就认真在旁边引导,给孩子几个方向,让孩子去探索。
而在认字的问题上,没有太刻意,有时候孩子却会在看绘本的时候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于是她就告诉孩子,并且自己先读几遍,孩子也会跟着读,有时候看动画片,孩子当听到不懂的句子,也会问妈妈,这个时候就起到了很好的互动,在互动中愉快的接收知识,而不是画一个圈,让好自己坐在小板凳上死记硬背,后来她发现,在同一个年级,老二会认的字其实比老大在这个时候更多,而且记得更牢固。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过早被逼着去学习,没有给孩子足够有趣的游戏,那么孩子会在学习方面会少了积极的因素,这样孩子就不喜欢去探索,之后也容易出现没有责任感,和自我能力的控制,因为他对什么都兴致缺缺。
还有些家长喜欢带孩子去早教,在同一件教室里,他们是去了更大的宽阔的场地,也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玩乐,因为在大人眼里玩乐就是一种不好的表现,而只有学习才是对孩子好的。
但是有一些数据研究告诉我们,当一个孩子在充满学术气息的幼儿园生活和学习,这些孩子出来会出现很多情绪上的障碍,尤其是在成人之后,表现得更明显。
而那些给足够的童年时光的孩子,就会比这些孩子更为开朗和阳光,甚至在日后的交际方面也更为融洽。

曾经有过一个小事情让我觉得什么叫做打破自然规律反而会伤害,有一次我捡了一只蝉,那天的雨特别大,我就觉得应该把那只蝉保护起来比较好,于是把它放在玻璃杯里。
后来那只蝉在发生蜕变,用尽全部力气去蜕变,但是后来发现有只翅膀像是受伤了,明显比另一边的短,再后来那只蝉会爬,但是不会却没办法去飞了。
我查了很多资料,也问过很有人,才知道原来是我的保护限制了它,因为那个玻璃杯让它的翅膀蜕变得长短不一。
这其实和教育一样,当我们认为一种对的方式去保护孩子的时候,反而是让孩子更多的缺少了另一部分的滋养。
区别的是,这只蝉会在短时间内现象出来,而孩子却要经过漫长的岁月,你才知道孩子因为你的保护受到了什么伤害。

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讲,无论是从孩子的身体的发育,还是思想上的发育,其实晚一点上学都比较好。
要明白一个道理,当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进入到一个三岁以上的孩子的集体里去生活和学习,这本质上就是让一个小一点的孩子去和大孩子竞争。
即使后来发现小点的孩子在学习方面都能和大孩子同步,但是除了学习之外的另外那些东西,怎么做事,怎么控制情绪,怎么和别人交流,其实都是不会的。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父母只是想孩子在学习方面不输,就想一段百米冲刺,那么就有说怕输在起点这种。
但如果是长期的呢,比如一段马拉松,对于百米冲刺,根本没有起点的说法,只要努力跑完整个过程就是最好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