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一愤怒就自残?重视“死亡教育”,孩子才能学会敬畏生命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中国,其实很少听到"死亡教育"的形式,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对"死亡"比较忌讳,因此家长们很少会对孩子实施"死亡教育"。然而国外的教育非常推崇"死亡教育",他们从小教会孩子什么是死亡,什么是生命。

对比起中国的家长,如果有人提到死亡,或者孩子很好奇提到便会被家长立刻阻止说:"呸呸呸不吉利,下次别说这样的话了!"然而家长就是在扼杀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很多孩子到现在为止都不理解死亡的含义,更加不可能对死亡和生命有一个整体完整的概念。

现如今的社会人才济济,压力倍增,孩子们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些孩子会受不了这些竞争性的压力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例子越来越多,据统计:在中国各个地区的高校,尤其是高中生选择跳楼自杀的学生人数多于社会性自杀的人数。

面对这种痛心的场景,是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选择死亡,很多社会人士觉得相比起已经踏入社会的他们来说学校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然而孩子们会有这样的选择很大的原因都是来自于父母没有给孩子从小树立"死亡"的概念和意识。

孩子一愤怒就自残?重视死亡教育”,孩子才能学会敬畏生命

什么是"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是一个探讨生死关系的教学历程,这个历程包含了文化、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看法与态度,希望借着对死亡课题的讨论,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并将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死亡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正确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

白岩松曾说过: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之前没有,但是我相信未来会有,其实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因此,给孩子早期进行"死亡教育"是会对孩子的一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死亡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能让孩子学会对生命敬畏

缺乏"死亡教育",导致现在很多孩子不珍惜生命,也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家长要引导孩子用最好最合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生命的离去"。

比如,家里的长辈去世了,很多家长会因为觉得孩子太小不能去这种场面,然而这其实不仅是对死亡的不尊重,而且还浪费了给予孩子"死亡教育"的机会。

也许老人家很忌讳"死亡",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开始,当孩子们看到家里的老人去世,孩子可能会天真的问父母:"为什么奶奶会躺在那里?"这个时候就是孩子对死亡的疑惑,如果家长们真实的告诉孩子,他们便会知道奶奶再也不能回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死亡教育

能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死亡

没有及早接受"死亡教育"的孩子,当他们有一次面临死亡的机会他就会变得非常的害怕无助,有的孩子甚至会经常梦到关于所亲眼看到的"死亡"的情景,孩子突然被放到接受和观摩死亡的场景当中,严重的会做噩梦,身体不适,胡言乱语,这些都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比如,很多家里面都会养小宠物,一些小猫或者小狗等等,可是因为动物的寿命要比我们的短,因此,养宠物的家庭可能会需要面对宠物们"死亡"的情景,然而这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第一次面对死亡的事物,如果家长不及时利用时机进行"死亡教育"可能孩子就会觉得很无助,很害怕,甚至不知道应该缓解悲伤的情绪。

能让孩子提高危险意识

第一次提及到"死亡"孩子可能会疑惑,但是当孩子真正亲眼看见死亡,比如突然的一场车祸,孩子目睹了受难者,孩子可能会害怕和无助。那么这个时候也是"死亡教育"的机会,家长不要觉得不吉利,更不用避讳,而是应该告诉孩子生命的脆弱,孩子就会更懂得保护自己,懂得生命的不容易。

那么,了解了"死亡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后,家长们可能还是会觉得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正视死亡,敬畏生命,如果突然进行相关的教育也许会不知道从何讲述。其实"死亡教育"只需要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了。

寻梦环游记

家长如何做好对孩子的"死亡教育"家长可以带孩子观看相应主题的影片

要想做好对孩子的"死亡教育",首先家长要正视和重视"死亡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家长可以带孩子观看一些相应死亡类型的影片,像《寻梦环游记》的题材影片,虽然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死亡"的敬意,小朋友们也有些害怕,但是是一次很好的"死亡教育"机会。

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在家长挑选一些关于"死亡"题材的电影,但是要注意不要太血腥的,以免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

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很多孩子在高考前一天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大多是因为压力太大,内心已经不能接受高考之后的结果。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从电视剧《小欢喜》中的英子和她的妈妈就可以知道,英子最后因为受不了母亲的威逼而打算结束生命,幸而及时制止才能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在家长们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之前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以尊重和宽容的心来接纳和对待。

寻梦环游记

"死亡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开展

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泰戈尔说:"死亡隶属于生命,正与生一样。举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

但是"死亡教育"也是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来教育。

3岁-5岁——不认知死亡:

在这一年龄阶段里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死亡,认为死亡是和沉睡一样不知道死去的事物不会再有回来的时候。

5岁-9岁——死亡是个人的:

认为有些人,比如,英雄、幸运的人,是不会死的。像奥特曼是不会死的,单纯的认为只有那些被"阎王爷"抓走的人,才会死掉。

9岁以后——身体生命的已停止:

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生命的一个必然的过程。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来渗透不同程度的死亡教育,不要一下子让孩子接受死亡的含义,孩子会随着年龄的长大而对很多事情慢慢的清楚,从小时候的不认知死亡到长大后的死亡是生命的身体生命的已停止,孩子从小时候的阶段慢慢过渡到长大后的阶段,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觉得恐惧。

死亡教育

我是小E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