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要纵容孩子任性,别让魏莱的悲剧重演

说到任性二字,它的字面含义是: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不要纵容孩子任性,别让魏莱的悲剧重演

而任性,简直就是熊孩子的代名词,是中国很多孩子都有的通病。我们常常可以碰到因想法得不到满足而满地撒泼打滚哭闹的熊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碰到一言不合就抢玩具还打人的熊孩子。像这样的熊孩子生活中比比皆是,也许你会听到很多父母说:我的孩子天生脾气差就是任性,我拿他也没有办法”。这样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其实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毛病,基本都是后天养成的。

纠其任性的原因

1.模仿身边的人。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这是公认的特点,有句话说得好学好不容易,学坏特别简单。孩子会任性可能是看到身边的亲人或朋友任性的表现后模仿的结果。这也体现出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2.孩子任性多数是父母迁就溺爱造成的结果。孩子任性的毛病并不是打娘胎就带来的,0-3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逐渐形成,在面对孩子心里的想法和愿望得不到满足而无理哭闹时,很多父母会抱着孩子还小不懂事的心态不加以正确引导,反而一味地迁就纵容溺爱孩子,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爱任性胡闹的坏毛病。比如孩子喜欢吃零食不爱吃饭,很多家长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就会养成挑食的毛病。
3.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或不尊重孩子而造成的结果。也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孩子无法达到他们的期望值,或者不尊重孩子的意见想法,孩子就会背着父母用唱反调任性的方式反击证明自己。比如非要求孩子考第一名或100分,逼孩子学自己不感兴趣的钢琴、绘画、舞蹈。还向孩子们不断灌输父母辛苦挣钱供你们学习都是为了你们能有好的将来,对你们要求严厉是不能让你们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给孩子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当他们无力承受时就会放弃努力。
任性对孩子的危害:任性的孩子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有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作的关系,往往随心所欲,很难有关心,谦让,帮助他人的行为。任性的孩子通常会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的哭闹,乱扔东西,发脾气等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和要求。如果放任孩子任性而不加以引导约束,将来会非常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没朋友。这些消极的行为,会强化他们的一些不良个性的品质,从而出现一些烦躁,愤怒的情绪,如果说经常性的出现这种情绪失控,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非常不利,暴躁甚至会演变成暴力,导致无法挽回承担的结果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刚热映不久就引发无数观众讨论的电影《少年的你》,里面讲述的就是关于校园暴力的话题,影片中魏莱这个角色就很好地体现了熊孩子任性的形象,父母的不作为加上她的任性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任性

纠正孩子任性的方法:

1.首先要了解孩子任性的原因。这样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才能指出他错在哪里,如果不明原因地指责否定孩子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2.平时多鼓励孩子跟同龄人玩耍,可以预防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父母需事先跟孩子沟通好如有意见分歧时不能闹情绪要少数服从多数。这样孩子就能明白任性没有用。
3.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父母首先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对孩子进行约束。比如孩子想玩危险的工具被大人拒绝而哭闹不止时,父母就不能迁就孩子让他玩,应该态度温和而明确地告诉孩子不能玩工具因为有可能会戳到眼睛,可以换别的玩具玩。如果孩子太小理解能力有限,父母可以试试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防止哭闹。面对有些纠缠不休的熊孩子,父母可以暂时不理他,让他知道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当他感到无趣而停止任性行为时,再对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原因,还可以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来鼓励他。

4.正面管教远远不够时可适当惩罚。举个常见的例子:孩子不爱吃饭,父母可以不责骂也不用威逼利诱追着喂,直接将食物收起来,孩子饿了自然会找父母要东西吃,这时候再告诉他肚子饿是因为不吃饭的结果,孩子一旦尝试过饥饿就不会耍性子不吃饭了。父母还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由他任性而造成的恶果。比如用他的零花钱来赔偿他毁坏的东西。孩子一旦知道任性对自己没有好处,还需要因此付出代价,就会逐渐改掉任性的毛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