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感开始训练,这是人认识和接触外界的原始方式。这也是形象思维的基础。
###谷歌对逻辑思维的定义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逻辑形式,以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用咱们的大白话说,就是从日常事务中总结原理,提炼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一般教育学中,对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这件事相当重视,认为逻辑思维能力高的人,可以有更强的决断力,更客观的认知,思考问题也更全面。
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先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必须先理解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科普教育,德国人在孩子科普及逻辑思维锻炼上,是有很多值得推崇的地方的。
1、经常给孩子提出问题,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2、多带孩子到外面去感受新事物,增长知识。
3、鼓励孩子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4、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5、给孩子讲故事,锻炼记忆力。
6、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7、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
8、教孩子正确的语言,提高智力能力。
###谷歌对逻辑思维的定义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逻辑形式,以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用咱们的大白话说,就是从日常事务中总结原理,提炼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一般教育学中,对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这件事相当重视,认为逻辑思维能力高的人,可以有更强的决断力,更客观的认知,思考问题也更全面。
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先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必须先理解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科普教育,德国人在孩子科普及逻辑思维锻炼上,是有很多值得推崇的地方的。
但事实上,学术能力及知识面上,可以毫不费力滴全面碾压我。这在博士阶段的数学建模和后来的工作中都体现的非常明显。
同一个经济学原理,我只学考试要用到的应用,经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同一个数学概念,我只学会老师教过并且要在考察的那几种变化,多学一种我都嫌浪费精力。
同一道分析型问题,我只学课本范围内的论点论据,让我考虑其背后更深的原理和原因,我简直会跟你着急:用不着这么较真吧,考试又考不到。
但是,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虽然考试时没什么影响,但在后面的研究和工作中,成了我更进一步的最大阻力。
这其中,当然有我俩个人性格和习惯的差异。但更大的区别,是在逻辑思维习惯上的。在归纳总结,提炼规律,推导分析的能力上,可以全面吊打我。
这一点在工作后更加明显(偶尔我和姜爸的工作会有一点交集)。头脑风暴时,别人需要啰里啰唆说5分钟的事情,姜爸听一遍就能抓住重点,而且每次都能用非常简练的一句话或者两句话给总结出来。而我经历过磕磕绊绊的一年之后,才学会了在讨论中插几句有水平的嘴。
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能够吊打我这个多年成绩很好的假学霸,可能是有一滴滴的本身学习能力/智商比我强的原因的,(说实话,关于这一点我实在不想承认,姜爸在家一直属于被我领导的,我身高差他30公分,体重差他30公斤,武力上镇压他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有一种我一直是脑力碾压他的perception。)但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从小经历的教育理念与环境非常不同,进而导致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不同。
下面就以我对德国教育的一点浅薄了解,来举例说明一下,拥有超级严谨逻辑的德国人,是怎样对小学阶段的孩子(6-12岁)进行科普和逻辑思维教育的:
异常强大的科普画本系列
科普画本能够让孩子们从阅读中轻松地学习科学原理,理解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而德国的科普画本,简直是全面有趣地要逆天。
个人觉得,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最好的方式是先去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
德国严谨的逻辑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单纯的用我们的生活方式去套用别人的逻辑,不是缘木求鱼就是水土不服!
所以,最好的还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来引导孩子进行思维!存在必有合理性,学会在不特定的环境中都能很好的生存,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