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的原创公众号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橙子出国十多年了,对国内的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真的是有点跟不上,所以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幼升小衔接”这个名词的时候,心中其实是懵逼的?
这又是什么鬼?
找国内的朋友打听了一下,好像就是在上学前一年(也就是5岁),不上幼儿园大班了,而是找个机构,让孩子把小学的东西提前学一学。
很多人吐槽说,这分明就是搞抢跑,非常不地道,但是衔接的人多了,就形成了剧场效应,班上大多数的孩子一年级的东西都学得
△牌子上写着K年级第一天”
❤
每到开学,校门口就会有成群结队的家长带着自家5岁萌娃举着类似这样的牌子照相留念。
那么K年级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呢?据我观察,它既不像幼儿园那样整天玩,也不像正式的学校生活那样整天学习,而是处于这两者中间的一种状态。
K年级是融入到整个学校的教学环境当中的,也遵循学校的时间表,这样可以让孩子熟悉上学、放学、上课、下课、午休等比较正式的学校作息概念。在对孩子的规矩要求上,K年级和其他年级是一样的:对老师要用尊称(幼儿园可以叫名字),进出要排队,不可以在走廊乱跑,上厕所要报告老师,上课的时候要静静坐好,发言要举手,老师说话要认真听,等等。所以,K年级的生活里,很大的一部分,是学习学校那些不同于幼儿园的规矩”,就光是老师说话要注意听”这件事,他们就整整训练了好几个星期,我当时还写文章提到过这件事《总是觉得孩子不听话,可是你确定你说明白了嘛?》
但是你要说K年级和其他年级的日常都差不多,那也不对,因为他们玩”的内容实在太多了:

△当年我们毛头的K年级教室是这样婶儿的,一屋子玩具
我家5岁的果妞今年9月刚刚进入K年级。她们平时的日常是这样的:

△艺术创作”

△玩拼图,假扮游戏

△进行科学观察

△玩橡皮泥

△玩积木

△排练布偶戏

△写字和画画
❤
你可能会说,哎呀呀,这和幼儿园的内容也没啥区别嘛!
我当年也以为K年级就是像幼儿园似的成天傻玩,但是一年下来,我发现他们学的知识也是很多的,毛头在K年级毕业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并会书写所有的大小写字母,还知道这些字母的基本发音,可以进行简单的自然拼读,数学上也可以学会写所有数字,自己能数到100,知道加减法的概念(只训练5以内的加减法),还懂很多几何概念,会基本的测量。你可能觉得这些内容很少,但是鉴于他们整天在玩,我已经觉得很惊喜了。
这样一年的K上完,小朋友正式上一年级的时候,就一点都没有不适应”的现象发生,敏感龟毛如毛头小朋友,在升了一年级之后也只是抱怨了一下说现在没有玩玩具的时间”了而已,但是其他的事情,无论是环境还是规矩还是同学,他都很熟悉,所以完全不会排斥学校生活,也非常适应接下来比较正式的学习。
当年毛头刚上K的时候,其实是有各种闹腾的:害怕新环境不愿意进门,不敢回答老师问题,没朋友,听不懂课(他那时候英语还不好),等等,我很庆幸他这些问题都在K的时候可以从容解决,不用带到1年级正式的学习生活中去。
❤
所以,基于以上我家小朋友们的经历,让我认为,让5岁的准学龄”孩子有一个介于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的衔接过渡阶段,是非常符合孩子发展的一个方式。
只不过鉴于国情,国内幼小衔接”这件事,好像搞得有些拧巴,要么就是过于佛系,把啥都不懂的孩子直接扔进学校,搞得孩子各种懵,要么就是过于焦虑,急急忙忙的让孩子在正式上学之前提前学一大堆的东西,搞得孩子消化不良有厌学情绪,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在我看来,幼升小衔接,最重要的是两点:
一个是适应环境,熟悉学校和课堂,习惯每天都学点东西,有点作业的生活。
一个是学规矩,时间的规矩,行动坐卧的规矩,听课的规矩等等。
至于具体学了多少知识,那倒是在其次了,因为孩子才5岁嘛,逻辑能力是极其有限的,20以内加减法能理解就挺不错了,乘除法搞不明白实属正常,不要过多要求,反正将来也要再学一遍的,不着急这一时一刻学会了。
不过呢,记忆类的知识,譬如一些常见的字啊,拼音读法啊,倒是可以在这个阶段教一点,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死记硬背的能力是很强的,反正大把时间,只要变着花样多重复重复,记得很快,别管最后能记住多少,先混个脸熟再说,等到真正学的时候,看着亲切,学起来也事半功倍。
当然了,也有些孩子属于天使天才型,可以迅速适应新环境,脑子够快,对于新知识不用提前混脸熟,那自然是不用衔接,但是如果你家娃是个敏感的小朋友,或者专注力不太够、或者爱闹腾坐不住、或者作息差劲(晚上不睡早上起不来这种)、或者自理能力不足,等等,那确实很需要幼小衔接一下,就当个上学提前排练,有什么问题,也能早发现早解决。
如果真的要幼小衔接,我建议大家尽量去选择那些,更加重视规矩作息,学习习惯,但是学习内容相对较少,对学习效果要求不多的机构,如果每天能有一些玩耍时间就更好了。
家长也要放平心态,孩子在幼小衔接的班里,出现什么适应问题,或者某些知识学不会,也实属正常,不要过于焦虑,反正是演习嘛,佛系一点,耐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才能在正式上学的时候,顺顺利利的嘛!
衔接好了,上学的时候小朋友少崩溃一点,老母亲陪读就能少吐点血,整个家庭都会更和谐更幸福一些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