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短视频”成哄娃神器?“垃圾快乐”只会让孩子输在精神跑道上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两天和一个同事聊天讲到关于父母陪伴孩子的话题。同事说到:"觉得现在的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甚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经常在公共场合看到有些父母带着孩子出门,却总是忽略孩子,自己在一旁玩手机刷视频,不亦乐乎。甚至有的时候看见有些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却没有任何的交流沟通,而是面对面对却又各自玩着自己手中的手机,刷视频或者打游戏。"

纵观生活,确实这样的现象到处可见,父母不懂得真正地陪伴孩子,而是把孩子抛给冰冷的手机。久而久之,手机短视频成为了父母哄娃的神器,孩子开始沉浸在电子产品带来的"垃圾快乐"中,精神上却受到很大的损伤。

短视频”成哄娃神器?垃圾快乐”只会让孩子输在精神跑道上

短视频成为哄娃神器的背后原因家长以忙为借口将孩子交给冰冷电子产品

纵观生活,现代的很多父母都是上班族,每天下班回家都会以累为借口,而把孩子交给冰冷的玩具、电视、手机等。当孩子要求父母陪伴时,父母却将其推向一边,把手机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刷视频或者打游戏。孩子一见到手机,立刻被手机里的新鲜事物吸引,从而停止了吵闹。久而久之,为了得到这种效果,父母把手机当成了哄娃神器。

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普及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8年底曾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并且其中大部分为24岁以下的青少年,而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

短视频内容丰富,极其吸引孩子眼球

短视频里面具有许多的新鲜事物,色彩丰富,极其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香港知名女演员吴君如曾经在参加上海电影节的时候说,自己接触短视频很多,而她13岁女儿则是每天都要刷。现实中也有很多的孩子沉浸在短视频的垃圾快乐中,在地铁上,商场里,教室中,屏幕几乎霸占了孩子的整个生活。

手机翻开短视频平台,网红、宠物和孩子也已经几乎霸占了满屏幕,甚至是有的孩子不知不觉成为家长摆拍的玩具。

短视频并非是哄娃神器,一时的快感却会换来垃圾快乐”短视频危害孩子的健康

短视频对孩子最为直接的一个伤害,那就是孩子们的视力健康和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见有一些孩子能够长时间地盯着手机屏幕,并且可以做到一动不动,一面对手机就可以一改往日活蹦乱跳的状态。

然而,手机的色屏幕小,字体小,屏幕上不断闪烁。孩子们若是注意力太过集中,自然眨眼的次数大大缩减,眼球表面的泪膜层加快蒸发,就容易导致眼睛的疲劳和干涩、刺痒等感觉,造成眼睛干涩。

若是没有及时得到缓解,就会造成假性近视,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真性近视。不但如此,也有多的孩子对手机过于沉迷,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空闲时间也不运动,导致孩子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美国

短视频引诱孩子电子产品上瘾

在智能化的现代,我们随处可见孩子们手拿着手机一直在刷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这不止是短视频,还有网红直播、游戏直播、肥宅剧等等,这些信息给孩子带来了许多垃圾快乐,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和生活,摧毁孩子的精神。

然而,有些父母不但没有意识到短视频给孩子们带来的危害,还在应该陪伴孩子的时候将孩子往火坑里推,把短视频作为"哄娃神器",实在令人唏嘘。

短视频里面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和鲜艳的色彩,对于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其巨大的诱惑,很容易引诱孩子上瘾。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曾做了一个实验,研究表明在1.1万名儿童中,每天看屏幕超过两个小时的儿童,在思维和语言测试中获得的得分较低。

并且,部分长时间看屏幕的孩子的大脑甚至出现了变化,大脑皮层过早地变薄了。这将导致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大大减低,加大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难度,从而容易产生厌学的现象。

短视频

短视频同样也是阶级固化的开始

短视频充斥的垃圾快乐其实充满着很多"心机"。

美国旧金山曾在1995年举行过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在这次会议上,所有的精英人群都认为,全球化会加重贫富差距,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

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要消除这样差距的唯一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快感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而那些能够使人满足的低俗的娱乐内容正是一种"奶头",分泌着垃圾快乐的乳汁。

然而,80%的底层平民带着孩子一步步在奶头乐里欲罢不能,而20%富人们却越来越远离屏幕,久而久之造成了一种阶级固化的现象。

家长要避免垃圾快乐”让孩子输在精神跑道上当孩子的倾听者,加强亲子交流

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遇见的第一个人,孩子与父母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联系。亲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然而现实中却有很多的父母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权威命令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忽略了亲子交流。

然而,卡耐基曾说:"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必然要学会当孩子最为忠实的听众,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鼓励孩子更多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孩子,耐心和孩子进行交流,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而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而把孩子交付给冰冷的短视频。这样的教育非但无法得到好的效果,还让孩子处于垃圾快乐之中,是不可取的。

哄娃神器

和孩子立下规矩,规范孩子行为

孩子年纪小,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薄弱,一旦被短视频所吸引就很难克制自己停下来,最终会一步步地沉沦在垃圾快乐之中。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父母要学会和孩子立下规矩,规定孩子看视频的时间长度。

一家机器人和无人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安德森,他就和他的孩子们定了12条与科技相关的规则,其中包括:

1、上高中前的那个暑假才能有手机;

2、卧室里不能有屏幕;

3、网络级内容屏蔽;

4、13岁才能用社交媒体;

5、绝对禁止使用iPad;

6、孩子不听话?那就断网24小时。

不仅仅是安德森,许多的科技创始人都有相似做法,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等等。比起看短视频,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们玩积木,比起线上教学,他们更倾向邀请老师与孩子面对面交流。

手机

家长做好言传身教,树立好榜样

有一个定律叫做"破窗定律",是指在两座不同的房子面前,一个是干净整洁的房子,一个是脏乱不堪的房子,哪个让人会有破坏感?那肯定是后者。

由此可见,环境影响很重要,不好的环境会给孩子不好的心理暗示,而拥有一个好的环境会规范孩子的行为。古代的孟母为了孟子拥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也不辞辛苦地三次搬家,这样好的环境也是成就孟子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做好自己,当好孩子的榜样。孩子还小,对许多事情的判断和理解能力就比较差,他们往往会去观察父母的行为,从而去模仿父母。所以,父母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行为,有空闲的时间要多陪伴孩子,而不要当"低头族",引导孩子一起阅读,体会书中的乐趣,从而帮助孩子摆脱垃圾快乐。

《娱乐至死》中有一句话:"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一一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一一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在这个物色横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文化的滑稽戏里,随波逐流,娱乐至死。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理性清晰地认识自己,避免垃圾快乐毁掉孩子一生。

手机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