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让教育成就深刻与平和(原创教育随笔)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的能力,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让教育成就深刻与平和(原创教育随笔)

教育,是每个人一辈子都绕不过的话题。我所谈到的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

儿童时代的教育带着无知和懵懂。那时来自母亲及亲人的教诲似襁褓中母亲的乳香,足够一辈子回味。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儿时的教育是萌芽期的种子,得到合适的养分会开出漫天的苍翠和雍容。历史以来,太多人的童年缺少阳光的普照,贫穷和屈辱的阴影漫过他们大半辈子的时光。所以教育的触角要眷顾儿童的每一隅空间和每一寸时光。他们不只是花朵,还是时代和社会的根基。

少年时代的教育带着青涩和期许。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古代先贤,到男儿立志出乡关”的当代巨擘,他们都在人生的门槛发异于常人的忧思。这个年龄段接受的教育,是一辈子最基础的积淀。这时的教育的品质决定一个人一辈子人格和职业的走向。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少年时代诗意的读书时光的写照。很多贤仁达士都是自少年时代怀揣诗意和梦想才成就大业。毛泽东博览群书,博古通今都来自他少年时代的自我教育情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梁启超的少年志,则中国志”就是教育赋予中国少年的报国理想。

青年时代的教育充满艰辛和挑战。心智的成熟,使命感的陡增,都是这个年龄段的显著特征。他们不满足传统知识的获取,他们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教育。他们付出青春,雕琢梦想。他们需要建树和作为。所以就有了比尔·盖茨(Bill Gates)、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ion)和瓦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对传统教育的反叛”。G·K·切斯特顿说,对教育过于崇拜的人,并不能得到教育的真谛。一个人如果对教育不带一丝蔑视的话,他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正是对现有知识体系的不满和蔑视”,才成就了比尔·盖茨们的盖世大业。教育的梯级发展可以包容个案,但全民对教育的"反叛"意味着教育的崩盘。教育的力量还是来自认同和敬畏。

少年时代

Bill Gates

教育是没有围墙的。教育只有认同、感悟、反思和创新。故步自封的教育只是寒风中的灯烛,即使不熄灭,也照亮不了他人的行程。 所以推陈出新永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育需要敬畏,更需要挑战。教育需要深刻的冥想与平和的审视与尊崇。教育对个人自律和随性的篆刻就像中国写意的山水:深刻时如老庄哲学,博大而深邃;平和时如中国茶道,温婉而通透。我们需要这样的教育。教育不是负重前行,而是温情担当,是真情陪伴。

杜甫诗云,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这是古代教育的至高境界。学富五车,来自对教育的痴迷和忘我。当今,读书不必只为富贵”。让思想深刻和富足远比物质的丰饶更滋润灵魂。当然苦行僧式的修行不是我们倡导的境界。教育的厚度,就是生活品质的厚度。如果教育训导出大量离经叛道和离群索居之人,那将是教育的悲哀。

所以要培养阳光博学的群体,要构建敬畏知识的社会。所以提倡终生学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终生以读书为乐是古代文人墨客追求的高度。现代教育的立体维度赋予我们终生学习的使命。从书卷中获取知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从人群中获取知识,从个人成长中获取知识,当然,还有从浩瀚的网络中获取知识。这是全民的教育理想。

审视教育,就是审视人生,就是审视社会。学会用深刻睿智的眼光评判社会,用平和达观的哲学经营人生,用宽容温暖的心态俯瞰众生。有个性的教育是我们追求的教育。

许慎有言,上所施,下所效也。”让我们用值得他人仿效的教育,铸造属于我们一代人的教育历史。

少年时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