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在家庭的成长过程中,总是背负着比女孩更多的期望,比如男孩需要独立,需要对家庭有很多的责任,将来还需要成长为家里的顶梁柱,所以在教育上,父母也对家中的男孩绝对的严格;但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为什么父母的要求越严格,孩子的表现会更差,离父母的期望越来越远呢?

最近发生这么一个案例:一个男孩子因为上课不守规矩,老师屡劝不听,就打电话给家长。这个爸爸知道后,就回家训斥这个男孩。但是男孩不但不听教诲,反而对同学更大声的说话,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老师没办法,接着打电话,爸爸回家接着打孩子;直到有一次,孩子受不了,当爸爸又准备打他的时候,他就准备拿起棍子打爸爸。要知道这个孩子才上二年级,八岁大的样子。这个案例中的父母就是使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不但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反而让孩子产生叛逆的情绪。

男孩比起女孩而言,往往有更多的好奇心,相对也就更容易闯祸、给家里惹事情;很多第一次当父母的认为:自己从小就是被打着长大的,所以这么教孩子没什么不好。”便用威权式、棍棒式的教育方式,最终酿成悲剧。除了必女孩有更多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都大不一样。

实际上,家长想让家里的男孩更明白事理,内心更成熟,还有很多比用权威式、棍棒式的教育根号的方式。一般说来,在家中往往女孩较容易养成自律,守规范的性格,还男孩一般不让家里省心。究其各种缘由,还是往往来自于家长并不太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其实掌握了一些教育男孩的方法,作为父母本身也能得到不小的成长呢。
1.和他做朋友,多倾听他内心的声音
有时候,男孩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其实只是想要引起家里人的关注,或者让爸妈理解他们的心声,但是又不知如何表达,才不得不做出这些出格的事情。这时候,父母的应该放下不打不成器”的棍棒教育观念,可以做一些朋友式的沟通,试着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像一个朋友一样,跟孩子一起玩游戏,聊天,借着这个机会来倾听他心里的声音,然后再从中循循善诱,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和想法。如果在小学前父母没有和孩子打成一片,他就可能会在青春期后,产生叛逆的性格。
2.言传身教的影响很大,给男孩做好榜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前班的小男孩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会记住爸妈很多不经意的言语和行为,并尝试着模仿和学习。如果父母们常在孩子面前表现的急躁和慌张,那么这样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有耐心、讲条理的男孩。

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谎,比如是不想听朋友的电话,就交代孩子:说我不在家。”明明还没出门,却拿着手机和朋友说:我已经在路上,快到了快到了!!”这些事情,孩子会一点不拉的全部记住。这些负面的行为以后都是孩子的学习典范”。男孩很容易因此变得没耐心,不专注,又爱说谎,爸妈需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勿以恶小而为之。
3.别事事都帮孩子做了,偶尔让他自己来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特别宠爱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帮男孩做得太多,容易养成依赖的个性,以致于等他长大无法独自面对问题和挫折。爸妈只要不在身边就像好像什么都不会,所以想让孩子将来能独当一面,教他做”比帮他做”更重要。有的时候甚至不需要说的太多,只需要在旁边提点一下,男孩就会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会是莫大的帮助。
4.注意穷养”,千万别给男孩太多的钱
在大人的世界,我们都说男人有钱就会乱来”,所以从教育男孩开始,就要注意这个现象,正所谓自古纨裤少伟男,从来富贵多淑女”。比起女孩,男孩更不容易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手上有太多钱就会想要挥霍;切记给零用钱要适当给予,不能让他予取予求,必须给他灌输自己需要的,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这样的观念,让他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才会培养主动积极的上进心。让家里的男孩保持金钱上的饥饿感,他更会努力,也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