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的本能人人都有,但爱孩子的技巧需要我们来学习。
感受,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我们接触了外界的事物后内心得到的影响和体会。这种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出来后,别人才能用自己判断来感知你的体会,进而才能达成互动和交流。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感受。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的感受向你表达出来后,你能准确接收的到吗?你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好坏。而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从重视孩子的感受开始的。

大人们经常会进入感受的误区”,自己却毫然不知。总是曲解或忽略孩子的感受,一味的凭自己的判断和想法跟孩子交流。长此以往,孩子就越来越不愿意跟我们沟通,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吵架、冷战、发火、代沟......各种家庭矛盾接踵而来。所以说,想要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这样的人。想要亲子关系更和谐,家长就要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1:忽略孩子的感受
比如说:孩子一个心爱的玩具坏了,哭着去找大人,大人经常会说:坏就坏了吧,回头再给你买一个”。但很多时候,孩子还是会哭个没完;孩子说:妈妈我饿了,”妈妈会说:你不是刚吃了饭吗,还饿”。其实,孩子真的是饿了。孩子给出的感受信号,都被大人pass掉了,这就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所以大人不能用自己的判断来替代孩子的感受。
2:没用的建议
比如说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很委屈很难过,这时候很多家长就会说:那你就跟老师好好说啊,你得主动找老师啊”。家长说的对吗?也没错。但是这个建议是无效的,没用的。孩子本来在学校就遇到烦心事了,回家后家人也不理解孩子,也不能给孩子有效的建议。结果就是孩子以后有什么事就不愿意跟大人说了。

正确方法:
1、倾听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跟我们讲述这些高兴或不高兴的事情时,其实大部分时候不用说话,也不需要给出建议。只要认真的听着,偶尔用嗯,哦”来表示你在听他说话就好了。孩子们需要的就是感同身受的倾听和分享。
2、说出孩子的感受
比如:我知道你心爱的玩具坏了很难过,对吗?你是不是很喜欢它?”把孩子心里的感受说出来,让孩子知道大人是理解他的,这时候孩子甚至就不会在意这个玩具了,而是找到了认同感,这些就足够了。
3、尝试说出一些想象式的表达情感的认同(小年龄段孩子)
比如:我想如果你是一个魔术师的话,你肯定能嗖的一下把这个玩具变好了”。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很快转换到幻想中,想象会改变心理和情感上暂时的感受,孩子也就不会太难过。这个办法对小年龄的孩子很奏效。
4、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共同协商(大年龄段孩子)
针对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长更要多尊重、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共同商量协调,才能帮孩子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真切的关爱。

重视孩子的感受,才能正确的表达出你对他(她)的爱。爱孩子,需要技巧。爱孩子,从重视他(她)的感受开始!